白梦颖
目的:调查分析助产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10所医院的100名助产士的一般资料、离职意愿、离职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助产士离职意愿总得分为(15.03±3.67)分,其中离职意愿Ⅲ指标值占比高,为74.36%,其余离职意愿Ⅰ和离职意愿Ⅱ指标值占比分别为61.93%和61.43%。结论助产士的离职意愿越来越严重,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应对这种情况,减少离职行为,稳住助产士队伍。
作者:邓阳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肺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对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卢学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深部肌内注射。必要时15min重复注射。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止血效果满意,均无再次发生大出血,保留了子宫,总有效率97.92%。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
作者:刘丽;张英岚;陶利勇;周忠群;葛玉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内科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水平。结果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治疗的时间为5~13(7.9±1.6)d;56例患者中治愈42例(75.00%),明显好转11例(19.64%),无好转3例(5.36%),治疗有效率为94.64%;患者治疗后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内科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可靠,当患者使用内科手段治疗无好转时需及时将其转入外科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剑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增强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骨囊肿( bone cyst )又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骨,常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为常见,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右尺骨鹰嘴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国内未见有报道,我科2013年8月收治1例骨囊肿患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兵;朱成润;曹燕庆;潘宏;章小军;陶岳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94.12%),对照组治愈13例(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比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程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 LEEP )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行LEEP刀手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97例,治愈率达99.0%;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盆腔继发感染,未对妊娠分娩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各类宫颈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史宝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痊愈出院,随诊1~3年,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B型超声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柳先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称腮腺混合瘤,是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70%。该肿瘤以组织病理形态学多样性为特点,主要由包膜、上皮细胞、黏液间质及软骨样组织等成分组成,属于良性肿瘤,其标准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1,2]。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58例,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手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柳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嗪及氟美松预防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PM组50例和DM组34例。 PM组给予异丙嗪治疗,DM组给予氟美松治疗,另选91例患者为对照组不给予预防用药,对比3组皮肤瘙痒情况。结果 PM组和DM组皮肤瘙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M组瘙痒例数和涉及躯干部瘙痒例数均少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丙嗪和氟美松均能改善吗啡所致皮肤瘙痒情况,但异丙酚疗效优于氟美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生;陈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小贴士在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960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0例。 A组使用口服药物小贴士,B组未使用口服药物小贴士。动态观察2组住院及非住院期间服药依从性、复诊率、住院间期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平均住院间期明显延长,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B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下降,平均住院间期明显缩短,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长。结论口服药物小贴士能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红良;赵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彬;李中华;刘玉英;刘万瑜;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2组CRP、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1、8和16天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能够准确显示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程度,对其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明显指导作用。
作者:郎少磊;安淑霞;常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以增强对头痛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后,诊断出血常规异常88例,血糖异常10例,粪常规异常6例,尿常规异常30例,红细浆沉降率异常68例,血气分析异常11例,甲状腺系列异常14例,抗核抗体异常7例,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异常12例。在这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性疾病患者中,主要头痛病因为高血压(14.1%)、心律失常(10.9%)、上呼吸道感染(8.6%)。结论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者:颜雁;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内镜保胆法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68例胆囊息肉患者,择日行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观察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8例患者均首次手术切除息肉,且术中无并发症,手术时间0.6~2.0h,随访1年无复发。术中所见:息肉大小2~14mm,平均10mm;数量1~6个,平均3个;腺瘤息肉16例,胆固醇息肉42例,炎性息肉8例,其他12例;合并胆结石7例。结论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维持胆囊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停用原治疗方案,改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用药情况及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入院时HbA1c水平与治疗2周后平均基础血糖及平均餐后血糖之间均无相关性。治疗2周后仅空腹血糖( FBG)≥10mmol/L组早餐前血糖较FBG≤8mmol/L组增高(P<0.05),其余各基础及餐后血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天3次皮下注射治疗,安全,迅速,可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钟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安诺治疗仪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安诺治疗仪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腺苷钴胺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NCV、SN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诺治疗仪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明晖;张桥;林媛媛;朱汝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