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8例

康炳林

关键词:血栓, 深静脉, 低分子肝素, 血塞通, 下肢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与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例未通;治疗后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小)腿患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按照1∶2选择100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有剖宫产史、子宫后倾屈位、胚囊径≥23mm、孕产次≥3次、停经时间>49d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率,影响因素复杂,对具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流产,同时服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说明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效果。

    作者:孙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HP清除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清除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压疮的新定义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压疮患者的救治十分重要[1]。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通过探讨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以缓解或消除压疮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痛苦。

    作者:赵爱民;张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给予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负压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70例,发生率为10.7%;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皮下积液均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术中给予患者有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经积极有效治疗后,皮下积液可消失治愈。

    作者:李兴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用抗生素时间、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miRNA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美国2012年膀胱癌估计有73510例新病例,14880例死亡[2,3]。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记物。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致癌中的作用阐明,为肿瘤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索,也为膀胱癌分子机制阐明及指导临床工作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张朋来;张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曲美他嗪辅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强心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13%(P<0.05)。2组治疗12周后LVEF、CI、C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优化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氧的利用率,从而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宋锡欣;张凌燕;庞亚楠;林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尺骨鹰嘴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1例

    骨囊肿( bone cyst )又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骨,常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为常见,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右尺骨鹰嘴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国内未见有报道,我科2013年8月收治1例骨囊肿患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兵;朱成润;曹燕庆;潘宏;章小军;陶岳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分析

    目的:对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以增强对头痛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后,诊断出血常规异常88例,血糖异常10例,粪常规异常6例,尿常规异常30例,红细浆沉降率异常68例,血气分析异常11例,甲状腺系列异常14例,抗核抗体异常7例,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异常12例。在这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性疾病患者中,主要头痛病因为高血压(14.1%)、心律失常(10.9%)、上呼吸道感染(8.6%)。结论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者:颜雁;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会计电算化对医院传统会计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成为各行各业至关重要的发展要素。以信息收集、处理及生成为核心职能的会计工作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得到迅速发展和创新。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大趋势,它将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集成管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和资源[1]。医院会计电算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门学科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学、管理学知识渗透融合进会计工作中,代替传统人工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学科知识的改革创新,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巨大变革。

    作者:陈国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紫杉醇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60例分析

    紫杉类药物是从短叶紫杉的树皮、树干或针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属新型高效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抗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解聚,促进聚合,使微管蛋白保持动态平衡[1];并可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抑制细胞分裂。临床证实,紫杉醇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头颈部癌、非小细胞性肺癌等恶性肿瘤疗效确切[2]。但紫杉醇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也可造成损害,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3]。主要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关节肌肉痛等。笔者对60例临床应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月内出院病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58.6%,外科系统高于内科系统;联合用药35.7%,病原学送检率为15.2%。术前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部分病例未采取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基层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特别是加强用药指征和病原学检查。

    作者:丁圣楠;程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细线缝合。观察2组住院天数、切口疼痛、拆线疼痛情况,对比2组术后感染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切口疼痛和拆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有利于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月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增强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物和骨基质的比例减少或称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使得骨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根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为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2)症状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遗传性骨质疏松,内分泌疾病所致骨质疏松,与饮食及药物有关的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及其他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微结构退化,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状态的其他疾病或紊乱[2]。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报道如下。

    作者:孙凯;刘红丽;金社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卡前列酸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卡前列酸(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预防阴道分娩后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4年阴道分娩病例进行分析,前2年阴道分娩病例(对照组)单用缩宫素肌内注射预防产后出血,近2年阴道分娩病例(试验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结果试验组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可增强子宫缩收,加快子宫胎盘剥离面血窦关闭,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林素琴;颜文美;熊俊;陈燕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在永久性静脉置管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激酶加肝素封管在永久性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用纯肝素封管。对比2组导管阻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例数少于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永久性静脉置管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病住院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0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心血管病住院无肺部感染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史、心力衰竭、卧床单因素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相关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COPD病史、心力衰竭、卧床属于心力衰竭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COPD、心力衰竭、卧床能使心力衰竭患者引发肺部感染,属于独立危险因素,需予以对应预防措施防止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王雁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对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管理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对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实践性导向。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180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医疗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疗差错率为0.1%低于对照组的0.9%,护理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磷酸肌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及磷酸肌酸钠静脉注射。观察2组患者治疗15d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治疗组6MWT距离为(485.8±72.1)m长于对照组的(360.4±86.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患者6MWT距离,安全有效。

    作者:张孟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