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8例

康炳林

关键词:血栓, 深静脉, 低分子肝素, 血塞通, 下肢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与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例未通;治疗后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小)腿患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麻黄碱预防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检查时患者循环系统波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对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患者循环系统波动的影响。方法100例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首先注射麻黄碱0.1mg/kg(3mg/ml),而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紧接着匀速泵入丙泊酚1.5m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取代麻黄碱,其余方案同观察组。2组均由同一肠镜检查医师再实施肠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后即刻、1min、3min的SBP值、DBP值、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后即刻、1min、3min的SBP值、DBP值、HR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检查前使用小剂量麻黄碱能够减轻肠镜检查时血压及心率的下降,提高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牛民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频单味中药组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单味中药组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知网万方知识库检索治疗消化道出血的70个中药方,从中筛选出各药方中的高频药物组方用于研究组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药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高频药物出现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个药方筛选中,高频率的4个单味中药依次为黄芪(84.3%),白术(77.1%),白芍(70.0%),党参(64.3%)。结论高频单味中药组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常规中药方效果更佳,显著提高了治疗质量。

    作者:宋海林;王振祥;王娟;邢冬梅;徐黔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脑血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的5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的有效药物,药源广,使用方便,中西药联合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天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噻托溴铵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9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为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BODE评分。结果治疗组因突发脑梗死死亡1例,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BODE指数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ODE指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荣道;杨杰;蒙菁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甲状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7例,银杏叶提取物组和模型组采用L-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银杏叶提取物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其他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取心脏称重后全心重量指数( HWI)及左心重量指数( LVMI);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HWI和LVMI,心肌组织NOS活性显著升高,AngⅡ含量降低,CaN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甲状腺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NOS水平、降低CaN活性、抑制AngⅡ有关。

    作者:李礼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超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 LEEP )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行LEEP刀手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97例,治愈率达99.0%;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盆腔继发感染,未对妊娠分娩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各类宫颈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史宝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好证据,同时结合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在显示器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科于2012年9月-2013年3月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65例,根据65名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EBN,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丹;万卫红;曹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血管病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观察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因素。结果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感染现象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年龄、吸烟史、意识昏迷、侵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吞咽困难等均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因素多样,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宝玫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 LEF)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LN患者43例,给予LEF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43例患者中显效25例(58.14%),有效13例(30.23%),无效5例(11.63),总有效率为88.37%。治疗1~6个月后24hU-TP定量逐渐减少,白蛋白、补体C3及C4水平逐渐升高,SLEDAI逐渐降低;但治疗后1、3个月24hU-TP、白蛋白、补体C3、C4水平、SLEDA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6个月24hU-TP、白蛋白、补体C3、C4及SLEDAI水平低于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F联合泼尼松治疗LN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龙红;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冷光源光照疗法在危重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危重病理性黄疸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5例确诊危重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儿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并配合系统光疗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总结冷光源光照治疗前后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降低(P<0.01),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危重病理性黄疸患儿效果确切,配合系统光疗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提高治疗效果,在阻碍黄疸进一步加重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国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260例患儿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0例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249例,成功率达96%。结论小儿静脉穿刺相对难度较大,但只要充满信心,情绪稳定,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学习掌握小儿静脉的解剖特点和分布特征,按步骤进行穿刺和固定,善于观察总结并指导用于实践,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白梦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扶正化瘀葫芦素片治疗小儿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葫芦素片治疗小儿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患儿60例,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胡萝卜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Ⅳ-C)。同时观察治疗前后ALT、AST、三酰甘油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60例患儿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T、AST、三酰甘油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葫芦素片治疗小儿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雪华;郑黎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降压饮食及合理运动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更能提高高血压治疗的总有效率,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聂爱蝉;郭玉华;熊良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 C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该院CSP患者25例,均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术后残留,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月经情况。结果25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手术治疗CSP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月经规则。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CSP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春华;胥保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用抗生素时间、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反复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标准化带教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工作专科性强,无菌程度要求高,对护士的灵敏度、快捷度、工作效率有很高要求[1],与病房护士工作性质、环境、处理问题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近几年医院新进护士大多为90后,依赖性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较差。与病房截然不同的环境,各种不熟悉的新设备、新仪器,甚至一个简单的外科洗手都必须慎独,势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标准化教学是长期实践总结的一种可行性带教方法,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

    作者:刘雯爽;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应用

    抚触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健康概念,抚触或按摩。有报道,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提高小儿的情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生儿抚触,也称新生儿触摸,是通过医护人员或母亲的双手科学、有技巧地触摸婴儿皮肤的一种育婴新方法。通过抚触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可达到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使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使婴儿更加有安全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越早触摸效果越好,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第2天即可开始。

    作者:胡亚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于 Gensini评分探究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 CD3+4与冠心病相关性

    目的:基于Gensini评分探究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CD3+4与冠心病相关性,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按是否患有冠心病分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A组)46例和高血压未并发冠心病组(B组)34例,另选取20例正常无相关疾病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析3组颈动脉的管壁厚度(IMT)、Gensini评分和EPCs CD3+4水平及其与EH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仪诊断IMT,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结果动脉IMT、Gensini评分,A、B、C 3组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 CD3+4A、B、C 3组呈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H并发冠心病为因变量,以动脉IMT、Gensini评分及EPCs CD3+4为3个自变量,通过多元方程分析相关性,其中动脉IMT、Gensini评分均与EH并发冠心病呈正相关(P<0.05);EPCs CD3+4与EH并发冠心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Gensini评分、内皮祖细胞CD3+4、动脉IMT均与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因此将Gensini评分、内皮祖细胞CD3+4、动脉IMT联合作为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因子的临床价值较高,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斌;胡文斐;王芙蕊;李博;胡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细线缝合。观察2组住院天数、切口疼痛、拆线疼痛情况,对比2组术后感染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切口疼痛和拆线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有利于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月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将188对不孕不育夫妇作为不孕不育组,30对正常生育夫妇为正常组,分别对2组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孕不育组精液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51.06%高于正常组的20.00%,阴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46.28%高于正常组的2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

    作者:李红;张瑶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