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爽;刘慧敏
目的:分析妇产科常见的健康问题,为今后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并发放给本辖区1000名妇女,指导其填写的注意事项。此次发放1000份,回收1000份,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0.0%的妇女通过主动获取妇女保健知识,不需要其帮助者占4.0%;了解>3种妇科疾病的妇女占45.0%。产后不知如何康复者占21.0%。不知纯母乳喂养与产后子宫修复关系者占65.0%。知道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科者占60.0%;但咨询率只占9.0%。结论大多数妇女对妇女保健的需求较高,但其对相关妇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利用还相对比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妇女人群的健康宣传力度,同时应开展更多的妇科疾病治疗和妇女健康保健服务工作。
作者:迟少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科学的综合护理方法,显著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脑血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的5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的有效药物,药源广,使用方便,中西药联合疗法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天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结肠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肠癌7例,1例误诊为回盲部隆起型高分化腺癌伴大片坏死术前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结肠癌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手术范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郑海艳;冯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干湿啰音及咳嗽停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湿啰音及咳嗽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口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加速了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曾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2011年8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使用呼吸机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总有效率为93.75%(75/80)。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使用良好、科学的护理方法,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科迁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予综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咳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止咳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迁延性肺炎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贤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52例的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有效护理,治愈40例,好转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尽早预防,去除诱发因素,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多器官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结果。结果经治疗,中枢神经受累21例,构音障碍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3例,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对儿童多器官造成损害,临床应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与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例未通;治疗后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者大(小)腿患及健肢髂骨中点上、下周径差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康炳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腺苷脱氨酶( ADA)测定在正常范围内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ADA测定正常的胸腔积液患者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后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率。结果胸腔积液明显减少29例,胸腔积液无明显变化8例,胸腔积液明显增加3例。结论 ADA测定正常时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俊丽;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一些药物在使用前须做药物过敏试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皮肤药物过敏试验阴性而使用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此种现象称为药物过敏试验“假阴性”[1],为减少出现药敏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总结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3年3月份出现的皮肤药敏试验“假阴性”结果的3个病例,发现其在做药敏试验时有共同但常被护士忽略的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霞;马忠金;刘东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
作者:刘丽;张英岚;陶利勇;周忠群;葛玉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88例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出院3个半月后,在62例GCS 9~12分中,恢复良好40例占64.5%,中度伤残8例占12.9%,重残5例占8.1%,植物生存1例占1.6%,死亡8例占12.9%。26例GCS 3~8分中,恢复良好3例占11.5%,中残6例占23.1%,植物生存4例占15.4%,重残5例占19.2%,死亡8例占30.8%。结论在治疗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时应做到时时观察,密切关注,及时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尤其应时刻注意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老年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为满足产房工作的特殊要求,根据医院工作任务量安排人数,制定机动班次。方法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2009年1-6月实施助产士弹性工作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全程专责分娩陪伴;对照组选择2008年1-6月实行固定排班制度的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工作效率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年人均接产量高于对照组,年人均工作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管理中弹性排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Crohn病患者在外科诊疗中的特点。方法该院2008-2012年收治右下腹疼痛的急诊患者486例,其中有7例患者术后诊断为Crohn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Crohn病患者术后检查肠镜均见典型的末端回肠和(或)升结肠肠腔内纵行溃疡病变。结论 Crohn病在外科诊疗中极易被误诊,遇有右下腹痛的急腹症患者不可仅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要掌握Crohn病的鉴别诊断,当怀疑有Crohn病时除非已有急腹症,应尽快完善肠镜等必要检查。
作者:郭中叶;刘剧艺;党登峰;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肿大淋巴结位置:脐周26例,右下腹32例,混合部位5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为淋巴结肿大,大面积为1.7cm ×2.7cm;其中10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个增大不明显的淋巴结,大面积为1.3cm ×1.3cm,血流较丰富,其中2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影像检查方式。
作者:郭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称腮腺混合瘤,是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70%。该肿瘤以组织病理形态学多样性为特点,主要由包膜、上皮细胞、黏液间质及软骨样组织等成分组成,属于良性肿瘤,其标准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1,2]。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58例,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手术后给予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柳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社会人群疾病的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当前社会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病的特点有:病发率高、情况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患者死亡的原因多是由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实施整体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