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梅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本院接诊的3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35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遗传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以大片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变性梗死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预后相对较差。严格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合理的选择抗凝治疗,对防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珂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FCS)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及相关护理措施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3例,其中12例并发 OFCS 作为研究对象,对疼痛、患肢肿胀、生命体征等方面进行早期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疗效结果12例并发 OFCS 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肢经治疗及护理后基本恢复正常,未出现截肢及肢体坏死情况,患者经护理后疼痛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 OFCS 患者进行早期观察,能够根据病情予以实施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伍娉娉;黄淑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3年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10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治疗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障碍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和 MMSE 评分均改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障碍。
作者:吴琼;方梅琼;梁凤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复发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目前关于 SLE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的报道和研究几乎没有,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也未明确。针对这一情况,JP Vinick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分析 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和未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从而确定 SLE 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2013年7月的《狼疮》(Lupus)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是这一研究队列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硫唑嘌呤是感染发生发展的惟一风险因素。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本院儿科收住院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剂霉素,10mg·kg -1·d -1,1次/ d,连续服用3d;对照组口服盐酸头孢他美酯,20mg·kg -1·d -1。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且给药方便。
作者:李明权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随机抽取某一来本院就诊的患者静脉全血5ml 于肝素抗凝管中,混匀,按照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样品处理方法制备50个(Zn、Fe、Ca、Mg)全血平行样以及50个(Pb、Cu)全血平行样,编号 A 组。按照质控品的配置要求分别配制50个(Zn、Fe、Ca、Mg)及(Pb、Cu)质控品样本,编号 B 组。测试 A、B 组中各个微量元素的数值并记录。结果 A、B 组间各微量元素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济南 QL8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稳定性较好。
作者:张春霞;管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使用改革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满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期间给予改革后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泓;张璇;廖冬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113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对症处理,同时给予静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2.46%)高于对照组患者(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作者:刘斌;曾瑞亮;钟慧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到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4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 和72h,试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姜鲜娥;侯开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的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观察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状态。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治疗,较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消灭菌群。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资料,对患者化疗与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82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显效48例(58.54%),有效26例(31.70%),无效8例(9.76%),总有效率90.24%。结论护理措施合理、有效、对症可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有利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左佳;朱博;李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间糖尿病孕妇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h 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孕妇合并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并且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孕妇以及婴儿的生存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EA)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科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以及术后 EA 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作为麻醉诱导用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可以减少对心血管的影响,可使老年骨科患者较快苏醒,且对于术后 EA 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作者:高振意;虞雪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情况,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流产史、巨大儿或双胎儿、子宫异常、妊娠并发症、剖宫产、产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产道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出血产妇经血容量扩充、压迫子宫、宫腔纱布填塞术、结扎子宫动脉或者血管介入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切除子宫等治疗后干预后控制出血。结论产后出血产妇危险因素主要为流产史、妊娠并发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产道损伤,临床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改善产妇的预后。
作者:马纪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探讨硫酸镁针对妊高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妊高征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高征患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用药后记录患者的疗效、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48例(60.0%),有效30例(37.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为97.5%。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头昏、头痛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无新生儿窒息现象发生。结论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高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鲍维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 PCEA 方式;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肛门塞药。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 VAS)、下床活动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 VAS 在剖宫产术后1d 及术后2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8h、出院前1d 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镇痛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EA 联合肛门塞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产妇下床活动早、满意度高。
作者:彭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洗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首月1次/周,随后次数逐月递减,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发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膀胱癌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能够较好的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仙;杨永安;李锴;黄晶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骨质疏松症泛指骨骼每单位体积内骨矿物含量减少,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目前针对大多数骨质疏松的人选择钙补充剂和维生素 D 的补钙方式,其实传统的钙剂含钙量没有问题,只是人体吸收困难,维生素 D 虽然能够促进吸收,但它仅为维持血钙浓度,不能真正增加骨密度,而且长期以此补钙还会造成对钙剂的依赖。本文拟将中西医思想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防治观念和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2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尿病发病程度,可划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血糖、血脂水平及甲状腺癌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症组、重症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症组、重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随血糖、血脂水平异常程度升高,但对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礼灿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