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凤梅;于莲
①目的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口服氯沙坦50~100 mg/d,共4周,对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③结果治疗后病人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小(t=3.522、4.342,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指数明显增加(t=3.658、3.734,P<0.01).④结论氯沙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董晖;马瑞霞;赵秀珍;刘丽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严重的后果,临床上根据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演变特点及血清酶学测定,诊断一般不困难.但是大约20%的AMI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心肌酶学改变,容易误诊、漏诊[1].现结合我们误诊的14例非典型AMI的临床特点,将其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焦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对1997~2002年间山东地区HIV-1各亚型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了解各亚型的分布及其与传播途径的相互关系.②方法采集1997~2002年间山东省38例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IV-1前病毒env基因C2~V3区,并对C2~V3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③结果山东省38例HIV-1分离株中存在亚型和重组毒株4种(A、B、C、A/E).其中A亚型5株,B亚型22株(其中包括泰国B亚型11株),C亚型10株,A/E重组毒株1株.各亚型内的离散率有差异,A、B、C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1.5%、8.6%和1.9%.在性乱人群和静脉吸毒人群中以A亚型和C亚型为主;在职业献血和不安全血制品使用者中以B亚型为主.④结论 1997~2002年间山东省HIV-1流行特点为A、B、C亚型共存,伴有重组毒株;传播途径复杂,基因变异较大,B亚型仍然为主要流行株.
作者:宋旭霞;钱冬萌;傅继华;方荣;吴虹;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鉴别中的作用.②方法对疑为腰骶神经根病病人作肌电图检查,排除外周神经病变;对疑为外周神经病变者,注意有无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神经肌电图表现.③结果在32例初诊腰骶神经根病变者中,神经肌电图筛查出4例为周围神经病变(12.5%).对43例初诊为外周神经病变者,神经肌电图筛查出腰骶神经根病变4例(9.3%).④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外周神经病变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齐宗华;刘勇;齐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5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suPAR进行检测,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人血浆suPA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71、7.08,P<0.01).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明显升高组较非明显升高组髓外浸润发生率高,完全缓解率低(χ2=4.471、4.911,P<0.05).完全缓解后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3.304,P<0.01).④结论检测血浆suPAR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白血病病人疾病状态、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汪洪毅;王伟;肖淑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理性瘢痕通常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种,是皮肤外伤后机体过度反应而愈合的结果.二者的发生机制是相似的,主要与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有关[1].其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作者:赵秀峰;宋翠风;苏毅鹏;陈振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人,33岁,因孕4产1人流2,孕40+3周临产于2004年5月21日入院.入院查体:BP 16/10 kPa,心肺无异常;宫高40 cm,腹围105 cm,LOA,胎心率146 min-1,跨耻征(+).胎心监护无反应型.
作者:王耸;李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探讨肠康颗粒中补骨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优选肠康颗粒提取工艺.②方法选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补骨脂素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补骨脂素为检测指标,优选肠康颗粒的提取工艺.③结果补骨脂素在1.00~9.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 568.735X―15 312.625(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0.74%,n=3);肠康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水煎煮提取两次,每次1 h,加水量10倍(质量浓度),并经体积分数0.60乙醇沉淀.④结论薄层扫描法可作为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肠康颗粒的质量;本文工艺制备的颗粒制剂性质稳定,为此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荆凡波;孙术红;赵振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1(rmOP-1)对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②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前两组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rmOP-1,剂量为250 μ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改良Miller评分.③结果预防组与治疗组血BUN、Cr值和Mill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17.47~78.15,q=1.05~2.50,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39~11.18,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前两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④结论 rmOP-1能够有效地保护缺血再灌注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作者:孙立江;张守健;李延江;吕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检测p14AR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了28例NSCLC组织标本p14ARF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肺鳞癌和肺腺癌中p14AR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0.0%,与癌旁正常组织(1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27、6.02,P<0.05);p14ARF表达异常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14ARF蛋白在Ⅰ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62.5%,在Ⅲ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16.0%.④结论 p14ARF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肿瘤早期可能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凯华;沈毅;罗宜人;张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了解我院近十几年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用药.②方法对1990年1月~1992年12月(第1组)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2000年1月~2002年12月(第2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第1组采用葡萄糖肉汤培养,API系统及手工鉴定,第2组用BD血培养仪培养,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③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由原来的25.5%上升至68.5%,肠球菌和微球菌的检出构成分别由2.0%、1.0%上升到3.4%、5.6%;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大肠埃希菌则由30.4%、20.6%下降至6.7%、5.6%;金葡菌和CNS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χ2=3.86~7.14,P<0.0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83.3%,耐甲氧西林CNS占87.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妥布霉素尚无耐药性.④结论低毒力条件致病菌特别是CNS成为当前我院新生儿常见的致病菌,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而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明显减少.
作者:陈志红;张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皮疹、腹痛、关节炎为常见三联症的自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HSP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业军;张秋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在我国已实行了近30年.目前三口之家普遍存在,已成为社会家庭生活的主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独生子女不幸死亡,给其父母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特别是更年期妇女的独生子女死亡后,她们往往痛不欲生,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所医护人员十分重视她们的心身健康,采取了心理疏导和躯体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真;郝月兰;吕明云;杨玉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了解长期心理应激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锌和铜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②方法将2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心理应激组(n=16)和正常对照组(n=10),对心理应激组动物施以8周的心理应激刺激,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心理应激刺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锌铜水平、SOD活性及MDA的含量.③结果心理应激组大鼠血清及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的锌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187~2.862,P<0.05、0.01),血清、肝、肺铜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110~2.814,P<0.05、0.01);心理应激组血清及主要脏器SOD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126~2.885,P<0.05、0.01),而MDA的含量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257~3.129,P<0.05、0.01).④结论长期心理应激可显著地增强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使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增多,而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则显著下降.
作者:刘继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本组灭鼠剂中毒病儿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3岁29例,7~12岁11例,13岁2例.均误服灭鼠剂或食用灭鼠剂浸过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恶心呕吐36例,烦躁不安32例,嗜睡12例,抽搐21例,腹痛17例,共济失调12例,昏迷7例.体格检查:呼吸>40 min-1 30例,脉搏>160 min-1 36例,心音低钝29例,肝大17例.
作者:柳青;欧美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管括约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泛酸、口苦.胸痛常作为诊断基础但并不是反流性疾病的可靠指标.我们采用食管内pH值测定方法作为治疗反流性疾病病人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萍;王晖;刘晓燕;葛玉香;杨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手术应激反应是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反应与手术的生理干扰共同导致的心身综合征.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机体正常的糖代谢.本文对手术前进行过心理护理的肿瘤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血糖的监测,以了解不同手术部位对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作者:李启勤;彭秀芳;由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98年1月~2002年11月,我科收治小儿急性中毒6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立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①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其的防治作用.②方法颈椎前路手术病人8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6例作为对照组;B组42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2和24 h静注甲基泼尼松龙0.5 mg/kg.在术前和术后24~36 h行咽喉部检查,并记录病人的主观症状.③结果 A、B组术后咽喉部检查出现异常者分别为42例(91.3%)和23例(54.8%),差异有显著性(χ2=8.36,P<0.01);出现主观症状者A组36例,B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χ2=7.52,P<0.01).A组的咽喉部损伤和水肿程度较B组更为严重(u=3.84,P<0.01).④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前进行咽喉部系统检查是必要的,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可明显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选影;李娅娟;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又称假膜性肠炎,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发病有增高的趋势[1,2].我院普外科自2004年11月~2005年4月共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15例,其中1例发生肠穿孔,极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张伟;张敬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