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suPAR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王静;汪洪毅;王伟;肖淑欣

关键词: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淋巴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剂
摘要:①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5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suPAR进行检测,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人血浆suPA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71、7.08,P<0.01).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明显升高组较非明显升高组髓外浸润发生率高,完全缓解率低(χ2=4.471、4.911,P<0.05).完全缓解后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3.304,P<0.01).④结论检测血浆suPAR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白血病病人疾病状态、治疗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中毒68例分析

    1998年1月~2002年11月,我科收治小儿急性中毒6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立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腭裂语音治疗中腭咽阻塞器对鼻化元音的影响

    ①目的分析腭裂语音非手术治疗病理性语音频谱特点,评价腭咽阻塞器对腭裂语音中鼻化元音作用.②方法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10例健康儿童、30例腭裂术前病人、30例腭裂术后病人及15例用腭咽阻塞器的腭裂术后病人的鼻化元音进行检查,对其单元音共振峰和额外共振峰频谱特点进行分析.③结果 [a]音Fn频率和振幅腭咽阻塞器组与腭裂术后组有显著差异(F=7.86、5.44,q=3.65~5.26,P<0.05);[i]音F1振幅腭咽阻塞器组减弱,与术前、术后及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F=5.44,q=3.65~4.29,P<0.05).④结论通过对鼻化元音的共振峰及额外峰的频谱分析,可以了解戴腭咽阻塞器后鼻音化程度下降的情况;可以判断腭裂病人手术前后及戴用腭咽阻塞器后的语音效果.

    作者:王科;李宁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突变CD59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①目的构建人突变CD59的真核表达系统,并筛选高表达细胞.②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含有突变人CD59的重组pALTER质粒与pCDNA共转染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筛选高表达CD59细胞.③结果成功构建人突变CD59的真核细胞表达系统;运用各种免疫学技术检测获得CD59高表达细胞.④结论人突变CD59在CHO细胞中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D59分子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丽;高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携带HPV16 E7病毒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①目的构建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病毒癌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E7.②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E7病毒癌基因全长片段,并导入T载体进行测序,与Nucleotide中HPV16标准毒株序列比较鉴定.目的基因及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分别经Bgl Ⅱ和Hind Ⅲ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宿主菌E.coli DH5α,应用PCR法及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双重鉴定重组质粒,并测序.③结果 PCR扩增产物与Nucleotide中HPV16 E7序列一致,重组穿梭质粒经Bgl Ⅱ和Hind Ⅲ双酶切后电泳,可观察到9 220 bp大小的载体条带和313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将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的重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证实克隆成功.④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HPV16 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作者:黄丽丽;戴淑真;罗兵;姚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①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鉴别中的作用.②方法对疑为腰骶神经根病病人作肌电图检查,排除外周神经病变;对疑为外周神经病变者,注意有无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神经肌电图表现.③结果在32例初诊腰骶神经根病变者中,神经肌电图筛查出4例为周围神经病变(12.5%).对43例初诊为外周神经病变者,神经肌电图筛查出腰骶神经根病变4例(9.3%).④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外周神经病变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齐宗华;刘勇;齐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①目的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口服氯沙坦50~100 mg/d,共4周,对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③结果治疗后病人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小(t=3.522、4.342,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指数明显增加(t=3.658、3.734,P<0.01).④结论氯沙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董晖;马瑞霞;赵秀珍;刘丽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缺陷与对策

    在过去十多年,MR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已经从实验领域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并且已经从初的脑卒中早期诊断领域逐渐扩展到白质病变、肿瘤甚至其他系统、器官的疾病研究中[1~3].但是,在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技术难题,例如图像质量、回波时间过长、伪影等等.目前,伴随着多种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DWI技术也不断进步,不但在成像速度、质量、伪影矫正等方面都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而且,在张量成像、对生物内部生理变化的反映上都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WI技术中存在主要问题及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所出现的相关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贾培万;徐子森;孔令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常中国男性直肠系膜的CT横断表现

    ①目的探讨正常中国男性直肠系膜的CT表现及其在直肠肛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对20例正常男性盆腔进行横断面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腔处于空虚状态和充气后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直肠系膜在膀胱直肠返折、精囊腺和前列腺三个标志性层面上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③结果直肠空虚状态和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均与肠壁和盆壁形成清晰的对比,而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的影像特征更有利于识别.精囊腺和盆筋膜壁层是重要的标志性结构.④结论直肠系膜及其毗邻器官的解剖学形态可以通过CT扫描加以显示,这为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吕亮;邵永芳;周岩冰;李世宽;张建立;牛兆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紫薯色素对自然衰老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①目的探讨青紫薯色素对自然衰老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②方法以健康青年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50只自然衰老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青紫薯色素高、中、低剂量(1 500、150、15 mg/kg)组和维生素E(2 mg/kg)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其他各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 mL,连续给药30 d.应用生化方法检测青紫薯色素对自然衰老Wistar大鼠体内两种脏器(脑、心脏)组织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并探讨青紫薯色素剂量与三种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③结果自然衰老大鼠脑、心脏组织匀浆中SOD、GSH-px和T-AOC活性均显著降低,青紫薯色素可以提高衰老大鼠组织匀浆SOD、GSH-px的活性,增强衰老大鼠机体的T-AO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9.05~44.09,q=2.86~12.10,P<0.05).3种抗氧化指标中,脑组织中SOD、GSH-px和T-AOC水平随青紫薯色素剂量的增加而增高(r=0.87~0.93,P<0.05);而心脏组织中SOD、GSH-px和T-AOC水平与青紫薯色素的剂量不呈正相关关系(r=0.43~0.51,P>0.05).④结论青紫薯色素可以通过有效调节自然衰老大鼠体内的氧化水平,延缓衰老进程,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孟祥军;初晓;王凤华;曹鹏丽;刘宁;王志良;李润生;韩志武;王春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①目的检测p14AR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了28例NSCLC组织标本p14ARF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肺鳞癌和肺腺癌中p14AR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0.0%,与癌旁正常组织(1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27、6.02,P<0.05);p14ARF表达异常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14ARF蛋白在Ⅰ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62.5%,在Ⅲ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16.0%.④结论 p14ARF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肿瘤早期可能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凯华;沈毅;罗宜人;张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

    ①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0例脑血栓形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6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③结果脑血栓形成、TIA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4.81,q=4.40、3.80,P<0.01);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TIA病人(q=3.76,P<0.01).④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脑缺血的严重性相关.

    作者:何宏;纪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胎儿红细胞不合的IgG血型抗体而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疾病,其中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常见,发生率约为85.3%,其次为Rh系统血型不合,发生率约为14.6%[1].为评估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我们对531对夫妇血清不合者作了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丽莉;王海燕;亓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危机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现代社会是一个新旧体制交替,新老观念交织,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作为我们医疗卫生行业,也不可回避地处在这个非常时期,而且有时可能处在危机的焦点.所以,如何有效地避免和准确对待、及时处理医院危机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重要的任务.

    作者:王永新;董立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护理

    手术应激反应是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反应与手术的生理干扰共同导致的心身综合征.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机体正常的糖代谢.本文对手术前进行过心理护理的肿瘤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血糖的监测,以了解不同手术部位对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作者:李启勤;彭秀芳;由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及冠脉内支架安置术为一种冠心病诊疗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肢制动6~12 h.Campeau 首次选用5F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认为桡动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且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止血可靠而易行,可使病人更舒适,活动更自如,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卧床的不适感,减少了尿潴留、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2003年10月~2004年7月,我科共完成此项手术8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芝;郑效云;单信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灭鼠剂中毒42例急救体会(摘要)

    临床资料本组灭鼠剂中毒病儿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3岁29例,7~12岁11例,13岁2例.均误服灭鼠剂或食用灭鼠剂浸过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恶心呕吐36例,烦躁不安32例,嗜睡12例,抽搐21例,腹痛17例,共济失调12例,昏迷7例.体格检查:呼吸>40 min-1 30例,脉搏>160 min-1 36例,心音低钝29例,肝大17例.

    作者:柳青;欧美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部分处方调查分析

    处方是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药房配发药品的书面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一张合格的处方应该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楚,用药安全合理有效[1].处方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信誉和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为了了解处方用药的基本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我们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2万张,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爱;王春汉;时平;刘亚丽;毕洪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

    临床上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可选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其优点为低温,气体消毒不损伤物品,且穿透性强,杀菌力强,故被各大医院选用.但必须做好各项监测,否则很难保证物品的安全使用.

    作者:马新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56例分析

    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但由于其多变的病理变化,超声声像图表现较复杂.本文通过对56例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者:于春英;王宏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属烤瓷冠颈缘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金属烤瓷冠因为形态、颜色与自然牙更匹配,同时具有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光滑、色泽美观逼真、颜色稳定且不易变色、耐磨损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受广大病人的喜爱,目前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修复体之一.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是修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修复体能否修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更加迫切,对颈缘的色泽比以前要求更高.本文对作者自1999年应用烤瓷冠修复体以来,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