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顾志华

关键词:食管炎, 消化性, 莫沙必利, 奥美拉唑,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予以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90.0%(27/30),对照组为83.3%(25/30)、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预防注射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注入丙泊酚注射液后对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11例患者给予单纯丙泊酚, B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0.5%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C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1%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D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2%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E组11例患者中于注射丙泊酚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患者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间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D、E组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溶入丙泊酚内可有效减轻或防止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不影响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作者:张瑞杰;赵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89 Sr治疗老年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89 Sr治疗老年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43例老年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89 Sr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者16例(37.2%),部分缓解者20例(46.5%),轻度缓解者3例(7.0%),无效者4例(9.3%);治疗1周、1个月后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参考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均无胃肠道、心脏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89 Sr可有效缓解老年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骨痛,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理想疗法。

    作者:程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比较短,可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可选方法之一。

    作者:许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本院9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绞痛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减少,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培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就诊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激素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中医分期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清蛋白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周冬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忠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2/14),高于对照组的71.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沈贯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品管圈( QCC)活动在预防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环节的统计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我科护理人员于2012年9月-2013年4月发生针刺伤的具体环节,统计发生率;通过组圈、制定活动主题和活动计划、确定目标、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原因、确定对策、效果分析以及标准化等一系列QCC的活动,然后与2013年11月-2014年3月开展QCC活动后的针刺伤情况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QCC活动使我科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从60.0%(192/320)降低至26.4%(53/200)。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以及防护能力。

    作者:李晶;李雪;吕召莉;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切缝挂线手术治疗),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剧烈疼痛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切缝挂线术对复杂性肛瘘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胡梅生;周伶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针灸治疗;对照组48例,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0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段德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进行保留灌肠,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儿童腹泻效果显著、方便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贾爱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共104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产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恐惧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排尿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头痛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分娩方式,在术后给予产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水平,提高预后质量,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重大疾病,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预后差、并发症多且病情恶化较快的缘故,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2%左右。随着新药物的不断研发,奥曲肽逐渐被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基于此,本文先是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再深入对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海华;杨忠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血液透析所需物品,试验组患者使用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二次感染发生率5.0%(2/40),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二次感染发生率12.5%(5/40),交叉感染发生率为17.5%(7/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次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传统护理物品相比,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二次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因为物品消毒灭菌的花费。

    作者:高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进步7例,进步10例,无变化13例,试验组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进步12例,进步13例,无变化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11.0±1.2)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16.0±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8,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吉空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被本院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9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试验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作者:薛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子宫肌瘤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25.0mg/d)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肌瘤体积缩小,雌二醇( E2)和孕酮( P)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0mg/d和1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所致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沈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处理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处理及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51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1例产妇中接受保守治疗的有10例,其中胎儿存活8例;其余41例产妇均采取终止妊娠的处理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30例产妇采取剖宫产手术,有11例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本组产妇未出现死亡病例,新生儿共死亡5例,其病死率为9.80%。结论对于前置胎盘产妇,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病情的临床观察,及时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以保证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苗勤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交通事故创伤特点以及院前抢救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交通意外事故的创伤特点以及院前抢救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3年本院急诊科100例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及院内急诊救治方案,并对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损伤部位包括四肢受伤35例,头颅损伤22例,胸外伤8例,颜面部损伤6例,脊椎损伤8例,骨盆损伤10例,腹部损伤11例。收入伤员中,创伤严重度评分大于16分患者共36例;其中严重损伤患者19例。现场死亡患者12例,急诊室及送诊过程中死亡7例,收入本院经紧急抢救后死亡患者13例。急诊及收入院后死亡患者中8例由于中毒头颅损伤所致,2例由于休克所导致;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患者共66例,院前检测生命体征78例,符合轻度至中度休克诊断标准患者59例均给予静脉滴注抗休克治疗后好转47例,无变化6例,休克加重6例。结论交通事故创伤具有高能量及高速度的特点,易造成严重颅脑损伤且病死率较高,严重骨盆损伤是急诊室内创伤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早期处理力度。

    作者:邓治能;孔质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