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5.0±2.0)分,对照组NIHSS评分(8.8±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庆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提高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54例,分成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在手术救治过程中,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24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88.9%,对照组抢救成功14例,抢救无效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相应的综合手术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其抢救效果。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3例,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试验组采用麝香保心丸和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要优于常用药物。
作者:赵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进行保留灌肠,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儿童腹泻效果显著、方便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贾爱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应用中医分时辨治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焦虑量表( HAMA)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时辨治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可有效改善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彭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口腔科治疗的171例患者的200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牙,其中100颗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另100颗患牙先封氢氧化钙糊剂7d后再给予根管充填(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1年及2年时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根尖周炎疼痛消失时间及牙髓炎疼痛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随访2年时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分次治疗无差异,但缩短了治疗时间。
作者:罗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注入丙泊酚注射液后对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11例患者给予单纯丙泊酚, B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0.5%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C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1%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D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2%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E组11例患者中于注射丙泊酚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患者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间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D、E组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溶入丙泊酚内可有效减轻或防止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不影响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作者:张瑞杰;赵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针灸治疗;对照组48例,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0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段德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成人哮喘应用酮替芬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哮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酮替芬,对照组加用孟鲁司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分别从每个月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哮喘测试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酮替芬治疗成人哮喘,其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坤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2-2013年在本院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的46例ADR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ADR主要与年龄、联合用药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变态反应或静脉炎症状、消化系统损害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严重ADR。结论应加强该药品ADR监测,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龙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4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7例患者行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行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临床病症与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3例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16例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方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袁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本院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0例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50例一类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有1090例(94.8%);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580例(53.2%),第二代头孢菌素320例(29.4%),第三代头孢菌素190例(17.4%),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小于其他两代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术前0.5~2.0h 给药患者620例(56.9%),术前大于2h 给药患者110例(10.1%),术后给药患者360例(33.0%),其中术前0.5~2.0h给药患者大于其他时机给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持续用药时间≤1d 者65例(59.6%),用药2d 者15例(13.8%),用药3d 者19例(17.4%),用药﹥3d患者10例(9.2%),其中用药时间小于3d患者大于持续3d及其以上给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等级医院的评审及本院严格按卫生部规定执行,已经达到卫生部关于县级医院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
作者:田春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组良性乳腺癌确诊率为88.23%(30/34),恶性乳腺癌确诊率为90.23%(29/32),乳腺增生确诊率为100.00%(23/23),乳腺炎及脓肿确诊率为100.00%(11/11);X 线组良性乳腺癌确诊率为67.65%(23/34),恶性乳腺癌确诊率为75.00(24/32),乳腺增生确诊率为86.96%(20/23),乳腺炎及脓肿确诊率为90.91%(10/11);超声组的确诊率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诊断乳腺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胡凤;杨晓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科行肠内营养治疗专项管理模式的18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与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入住本科行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患者178例作为对照组。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操作细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加强学习,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监督、把关、反馈、改进。实施后,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腹泻、呕吐、腹内压、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情况,治疗目标达成率。结果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目标达成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专项管理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质量,促进医护合作。
作者:张朝晖;刘敏;刘琼;姚青;屈蕾;彭超;陈敏敏;刘静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比较短,可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可选方法之一。
作者:许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就诊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24/26),对照组为76.9%(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获得较高疗效。
作者:张福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清蛋白变异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患者病症好转后出院)和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或自动出院后随访28d内死亡,且均死于胰腺炎或其并发症)。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液体复苏、加强监护、禁食、镇静、止痛、营养支持等。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预后情况等,记录其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等各项指标,检测入ICU 24h内血浆清蛋白水平。结果生存组患者年龄小于死亡组,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 APACHEⅡ)和48h 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和入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ICU时血浆清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入ICU 24h血浆清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组患者住ICU期间总体血浆清蛋白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检测早期血浆清蛋白变异对ICUSAP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刘金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强2型糖尿病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2-2013年诊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护理。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对防范不良事件的效果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对防范不良事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93.90%(77/82),高于对照组的70.73%(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作者:韩春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治疗前后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血氧饱和度( SaO2)与血气指标( PaO2与PaCO2)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彭亚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