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佟小越;薛茹菲
目的:对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狭窄分期手术矫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9月本院接诊的28例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期手术矫治,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羟基磷灰石( HA)眼座置入后,28例均未出现、排斥反应、眼座暴露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膜囊成形术后,25例患者效果理想,其余3例经再次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狭窄分期手术效果理想,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采用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缩宫素注射治疗,观察组58例在其基础上接受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情况、出血量及用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内及2~24h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产后出血并发症,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单用缩宫素相比,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彭丽芳;唐晖;黄蕾;郭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研究品管圈( QCC)活动在预防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环节的统计调查表”,回顾性调查我科护理人员于2012年9月-2013年4月发生针刺伤的具体环节,统计发生率;通过组圈、制定活动主题和活动计划、确定目标、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原因、确定对策、效果分析以及标准化等一系列QCC的活动,然后与2013年11月-2014年3月开展QCC活动后的针刺伤情况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QCC活动使我科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从60.0%(192/320)降低至26.4%(53/200)。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以及防护能力。
作者:李晶;李雪;吕召莉;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2-2013年在本院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的46例ADR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ADR主要与年龄、联合用药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变态反应或静脉炎症状、消化系统损害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严重ADR。结论应加强该药品ADR监测,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龙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针对本院妇产科门诊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在妇产科就诊的1124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开的处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调查发现,共有624例患者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55.52%(624/1124)。其中以应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生素为主。在调查中发现二联用药较为频繁,用药率为69.07%(431/624),与一联与三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性用药占54.81%(342/624),预防性用药占45.19%(282/624)。结论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中应加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卢红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就诊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激素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中医分期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清蛋白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周冬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4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7例患者行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行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临床病症与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大黄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忠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是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骤然升高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失明。本院曾发生2例患者因全麻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及时治疗与护理,病情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敏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培哚普利片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昌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同时展开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成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疏导在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前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于普外科进行治疗的90例术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疏导组)45例和观察组(强化心理疏导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心理疏导前及心理疏导后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评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分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理疏导后的HAD评分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心理疏导在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前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前的休息状态。
作者:蔡晓玲;何泽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肝素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好,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治疗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2月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应用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从根本上治疗内膜再生问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琳;张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子宫肌瘤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25.0mg/d)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肌瘤体积缩小,雌二醇( E2)和孕酮( P)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0mg/d和1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所致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沈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3例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了关于否认、恐惧、焦虑、愤怒等心理的护理策略。结果本组对133例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分析:否认23例、恐惧25例、焦虑31例、愤怒18例、绝望22例、适应14例。护理后,显效82例(61.7%),有效40例(30.1%),无效11例(8.2%),总有效率为91.8%。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合适有效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结果证明,心理护理对策有效可行。
作者:李艳华;佟小越;薛茹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切缝挂线手术治疗),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剧烈疼痛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外洗配合切缝挂线术对复杂性肛瘘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胡梅生;周伶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行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护理。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患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医疗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作者:刘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在微创环境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自愿原则以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复位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4例,其中优7例,良6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70.8%;观察组26例,优15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8,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手术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并能够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潘恒;李公;韩聚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本院9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绞痛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减少,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培松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