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杨晓君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服务对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外科手术室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亲情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择期手术中实施亲情管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吕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3例,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试验组采用麝香保心丸和常用药物治疗冠心病,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要优于常用药物。
作者:赵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碳酸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46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加碳酸锂或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危险性评估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周、4周时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碳酸锂联合治疗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对患者冲动攻击行为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可加用碳酸锂来降低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
作者:田伟;彭红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肝素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好,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调查本院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后,对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门诊处方5000张,此阶段为未实施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处方5000张,此阶段为实施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观察两阶段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经济费用、药物使用强度以及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情况等。结果本院有效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后,在本院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方面以及药物使用率方面,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单一用药、二联用药以及三联用药整治前与整治后相比,也获得了显著的改变。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发挥了显著的价值,成功凸显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应用意义。
作者:王贵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被本院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9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试验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作者:薛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昔洛韦辅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本院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0例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50例一类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有1090例(94.8%);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580例(53.2%),第二代头孢菌素320例(29.4%),第三代头孢菌素190例(17.4%),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小于其他两代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术前0.5~2.0h 给药患者620例(56.9%),术前大于2h 给药患者110例(10.1%),术后给药患者360例(33.0%),其中术前0.5~2.0h给药患者大于其他时机给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持续用药时间≤1d 者65例(59.6%),用药2d 者15例(13.8%),用药3d 者19例(17.4%),用药﹥3d患者10例(9.2%),其中用药时间小于3d患者大于持续3d及其以上给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等级医院的评审及本院严格按卫生部规定执行,已经达到卫生部关于县级医院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
作者:田春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忠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药物基础上泵入0.9%氯化钠溶液,右美托咪定组在常规麻醉药物基础上辅助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分析两组生命体征和术后相关意识指标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心率( HR)术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术前、术中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辅助右美托咪定符合静脉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可选方法之一,但要密切关注患者HR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82例慢性盆腔炎合并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观察组患者口服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青霉素+替硝唑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1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9.7%,观察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妇科千金胶囊对慢性盆腔炎合并卵巢囊肿患者治疗,安全、快捷、有效。
作者:王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经抗感染、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利尿等基本措施,治疗组加用血塞通针400mg溶于250ml 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变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凝血因子Ⅰ、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凝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凝血因子Ⅰ、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有效、显效共28例(93%),无效2例(7%);对照组有效、显效共17例(65%),无效9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塞通针可显著改善肺心病血流变、促进肺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作者:翟玮;周利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 HES)对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儿循环血容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3例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治疗组采用HES 130/0.4联合呋塞米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呋塞米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的体质量减少、腹围减少及尿量增加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的低切、中切、高切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度皮疹2例(7.4%),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对照组皮疹5例(19.2%),其中1例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后30min后缓解,其余均自行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对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儿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水肿消退迅速,血黏度降低明显,可以起到改善循环血容量的作用。
作者:廖凤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重大疾病,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预后差、并发症多且病情恶化较快的缘故,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2%左右。随着新药物的不断研发,奥曲肽逐渐被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基于此,本文先是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再深入对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海华;杨忠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采用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缩宫素注射治疗,观察组58例在其基础上接受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情况、出血量及用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内及2~24h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产后出血并发症,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单用缩宫素相比,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作者:彭丽芳;唐晖;黄蕾;郭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在微创环境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自愿原则以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复位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4例,其中优7例,良6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70.8%;观察组26例,优15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8,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手术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并能够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潘恒;李公;韩聚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45/48)、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秦建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培哚普利片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昌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10月-2012年9月接诊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55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外固定治疗,而研究组采取内、外固定相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骨折不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临床治愈率相较于单纯外固定治疗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丁联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交通意外事故的创伤特点以及院前抢救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3年本院急诊科100例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及院内急诊救治方案,并对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损伤部位包括四肢受伤35例,头颅损伤22例,胸外伤8例,颜面部损伤6例,脊椎损伤8例,骨盆损伤10例,腹部损伤11例。收入伤员中,创伤严重度评分大于16分患者共36例;其中严重损伤患者19例。现场死亡患者12例,急诊室及送诊过程中死亡7例,收入本院经紧急抢救后死亡患者13例。急诊及收入院后死亡患者中8例由于中毒头颅损伤所致,2例由于休克所导致;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患者共66例,院前检测生命体征78例,符合轻度至中度休克诊断标准患者59例均给予静脉滴注抗休克治疗后好转47例,无变化6例,休克加重6例。结论交通事故创伤具有高能量及高速度的特点,易造成严重颅脑损伤且病死率较高,严重骨盆损伤是急诊室内创伤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早期处理力度。
作者:邓治能;孔质彬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