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邵志敏;沈镇宙
目的探讨人精子细胞膜结合型透明质酸酶(PH-20)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DA435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PH-20 cDNA转染到人乳腺癌细胞株MDA435中,形成MDA435-PH20.将MDA435-PH20种植在软琼脂培养皿中,以转染空载体pcDNA3的MDA435细胞为对照,观察PH20基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再将MDA435-PH20和MDA435-pcDNA3分别以同等条件接种到5周龄裸鼠皮下,在不同时间点上比较两组鼠身上肿瘤大小.结果转PH20基因的MDA435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中集落形成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MDA435-PH20在裸鼠身上的肿瘤生长速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H-20使乳腺癌细胞MDA435的恶性度增高并促进其在体内的生长能力.
作者:高锋;Lurong Zhang;Charles B.Underhill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NHL(Non-Hodgkin's Lyphoma)免疫表型分型.方法应用LCA、UCHL-1、L26、MAC、λ、K、EMA七个标记物对38例NHL进行标记.结果B细胞淋巴瘤17例来源(44.7%),T细胞淋巴瘤16例(42.1%),组织细胞来源淋巴瘤3例(7.9%),B、T细胞来源淋巴瘤2例(5.3%).结论免疫组化学标记技术对NHL诊断能提高诊断及分型水平.但对弥漫型NHL诊断中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未分化肉瘤、髓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相鉴别.
作者:马加东;陶淑芳;曹金龙;陈利民;范淼;蔡清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院自应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各种食管、贲门狭窄以来,共治疗57例,其中除伴食管-气管瘘、食管-纵膈瘘8例病人需配合X线治疗外,49例均单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元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部分活性片段.方法PCR扩增hTERT cD-NA1658-2070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5x-3上,转化大肠杆菌TG1,获得hTERT蛋白片段表达.并经DNA测序及Western blot验证表达蛋白.结果表达出的蛋白为GST-hTERT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8.8kD.经DNA测序及Western b1ot证实表达蛋白即为所需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表达了hTERT部分片段.
作者:童茵;金洁;娄引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细胞周期素D1(CD1)与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同时取距癌灶5cm以外的癌旁组织及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D1mRNA及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24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87.5%;癌旁组织阳性率4.2%.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均与癌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在癌灶直径>3crn的病例中明显高于癌灶直径≤3cm者(P<0.05);浸润深度达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Dukes分期高(C、D期)的明显高于分期较低(A、B期)者.2.CD1mRNA的表达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有明显差异.CD1mRNA的表达在浸润至浆膜层组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晚期病变(Dukes B+C+D期)组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病变(DukesA期)组(P<0.05).3.端粒酶阳性病例的CD1mRNA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病例.端粒酶活性与CD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端粒酶活化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大肠癌的进展、侵袭及转移有关.2.CD1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3.CD1过度表达可致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导致端粒酶活化.
作者:李瑾;罗和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确诊周围型肺部病变安全、可靠的活检方法.方法42例在穿刺前先作CT扫描确定佳的穿刺点、进针深度和角度.将取得的条型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42例中确诊41例,阳性率97.6%,假阴性为2.4%,无假阳性.小量咯血1例(2.4%),气胸2例(4.7%),肺压缩均小于2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确诊周围型肺癌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邓丽平;吴贵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探求原癌基因C-erb B2和抗癌基因nm23蛋白产物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鼻咽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erb B2和抗癌基因nm23蛋白产物进行了检测,随访4年,收集复发(死亡)组与未复发(存活)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间蛋白阳性率的差别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鼻咽癌组c-erb B2蛋白的阳性率为68.63%(35/51),nm23蛋白的阳性率为39.22%(20/51);未分化癌组c-erb B2蛋白的阳性率81.81%(9/11),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组58.33%(7/12)(P<0.05);高分化癌组的nm23蛋白的阳性率50%(6以2),显著高于未分化癌组27.27%(3/11)(P<0.05);复发及死亡组c-erb B2蛋白的阳性率(77.78%,21/27;79.17%,19/24),明显高于未复发及存活组(58.33%,14/24;59.26%,16/27)(P<0.05);复发及死亡组nm23蛋白的阳性率(33.33%,9/27;25%,6/24),显著低于未复发及存活组(54.17%,13/24;51.85%,14/27)(P<0.05);c-erb B2蛋白阳性组、nm23蛋白阴性组,复发或死亡的发生概率分别显著高于c-erb B2蛋白阴性组、nm23蛋白阳性组.结论原癌基因c-erb B2和抗癌基因nm23蛋白的表达、评估预后及复发的分子指标.
作者:于永强;董卫东;任重;费声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ral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s of Meral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癌组织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标本分别进行MMP-2、MMP-9和TIMP-2标记检测.结果5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分别为74%(37/50)、65%(31/50)和56%(28/50),而在癌旁组织及良性纤维腺瘤增生的导管上皮中大部分不着色,少部分有微弱的着色,三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明显相关;MMP-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的转移及临床预后复发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TIMP-2的高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复发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但MMP-9的表达却与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MP-2高表达预示着病人预后更差,比MMP-9对乳癌患者转移及预后更具有判断价值,评价MMP-2和TIMP-2之间的平衡有利于早期了解预后,且比单独采用MMP-2指标更有利于了解癌肿的进展及预后.
作者:袁莲香;何伟民;张斌;谢凯圣;唐文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为研究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LJ-1冷光乳腺检查仪对548名女大学生进行乳房发育状况检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24例女大学生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16例正常女大学生的5种血清激素水平.结果在548名女大学生中发现24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占总人数的4.4%;患者的血清Cor和Pg水平高于对照,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血清T和E3水平低于对照,前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血清Ins水平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紊乱及部分非性激素的异常可能是青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王俊丽;郑颖娟;宛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细胞骨架与三种人体不同转移潜能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vinculin、tubulin、vimentin及desm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各种细胞骨架的含量.结果横纹肌肉瘤细胞微丝和微管骨架均有数量减少及发育不良,其完善程度与横纹肌肉瘤的转移潜能呈负相关(P<0.05);F-肌动蛋白小体的出现频率与横纹肌肉瘤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P<0.05);中间丝在横纹肌肉瘤中结构无明显异常,荧光强度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程度细胞骨架的异常可能与横纹肌肉瘤的转移潜能不同有关,其有可能成为判断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郭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PKC对耐药LoVo/Adr细胞阿霉素摄入及分布的影响,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在细胞中的摄入;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阿霉素在细胞内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的表达.结果P-gp染色:LoVo细胞株均为阴性,而耐药株LoVo/Adr细胞膜呈强阳性;LoVo/Adr细胞内阿霉素含量显著低于LoVo细胞,加入PMA后,LoVo/Adr细胞内ADR含量进一步减少;加入SP后,LoVo/Adr细胞内ADR含量明显升高.在敏感LoVo细胞中,阿霉素集中分布在核区,胞浆中很少;而在LoVo/Adr细胞中,阿霉素核区分布明显减少,相对在胞浆中增多,加入PMA或SP,均不能改变阿霉素在细胞中的分布.结论阿霉素在耐药细胞中不仅摄入减少,而且分布异常,PKC可能是通过影响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摄入而不是药物分布来调节MDR.
作者:马强;张振书;钟世顺;赖卓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名称是Jaffe在1932年提出的,先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唾液腺的一种良性肿瘤.实际上,嗜酸细胞腺瘤可发生在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脏、肾上腺和胰腺等许多器官.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首先由Zipple于1942年描述,但直到1976年Klein等[1]报道13例后,肾嗜酸细胞腺瘤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目前国外报道已超过1000例;国内李竟贤等[2]报道第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后,至今共报道21例.
作者:潘进勇;朝鲁;刘淳;岳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其和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食管癌93例,人群对照200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结果1.食管癌组和对照组中MTHFR变异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别占66.7%和68.5%,其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2.在MTHFR野生型基因携带者中,吸烟习惯显著增加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OR=3.22,95%CI:1.09~9.53).在MTHFR变异型基因携带者中,经常饮酒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2.30,95%CI:1.02~2.57).在野生型和变异型基因携带者中,有饮茶习惯者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均显著降低.结论MTHFR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吸烟、饮酒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调查生活习惯、同时检测MTHFR基因型有助于食管癌的预防.
作者:吴建中;高长明;丁建华;刘燕婷;臧宇;李苏平;胡旭;Takezaki Tpshiro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胆管癌中,11例行治愈性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9例行内外引流术,手术切除率为52.5%.根治术者1、3、5年生存率为82.5%、25%、15.5%,姑息性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35.5%和9.5%.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生存期均未超过2年,1年生存期分别为3/11和2/8,无2年生存者.术后并发症15例(37.5%),术后死亡率7.5%(3/40).结论治愈性切除是治疗肝门癌胆管佳手段,姑息性切除也能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作者:周立新;郭剑民;张云利;程向东;杜义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预计到2003年人类可以完全测出自身的基因组序列.届时,人类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探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则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微阵列(Micromxay)包括上万种寡核苷酸或DNA样品,密集排列在硅片、玻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获取信息,经电脑系统处理,分析所得资料,又称为生物芯片(Biochip).
作者:张杰;邵志敏;沈镇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28例乳腺癌及21例癌旁乳腺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EnVision法检测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21例癌旁乳腺组织中均有PTE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较强,阳性物质位于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在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28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不同.14.28%乳腺癌组织无PTEN蛋白的表达;21.4%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呈弱阳性;64.28%乳腺癌组织中有较强的PTEN蛋白表达,表达强度与正常乳腺组织无明显差异.此外,PTE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相关,PTEN蛋白阴性的乳腺癌,25%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而PTEN蛋白表达较强的乳腺癌,66.67%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PTEN蛋白阳性的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22.2%;而PTEN蛋白阴性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着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和减弱,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郭双平;翟宇强;王文亮;马福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克隆和筛选位于染色体17p13.3缺失区内的肝癌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定位克隆的策略,通过PAC筛库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新基因;通过多组织膜片Northern杂交分析其组织表达谱,Southern杂交分析其在肝癌组织DNA水平上的变化,然后通过克隆集落形成实验与MTS法测定细胞生长速度,初步筛选其作为肿瘤相关基因的可能性.结果克隆到一个基因HCAP1(HCC-associated protein1,先前又称HC56),GenBank登录号为AF177341.多组织膜片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其中胎盘、肝脏和肌肉中表达较高.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CAP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存在缺失,比例为25.3%;克隆集落形成实验与生长抑制率测定实验初步表明该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31.8%.结论HCAP1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的侯选者.
作者:王俊茹;覃文新;任功一;潘勇;何祥火;胡建;万大方;顾健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以长春地辛(VDS,商品名:西艾克)为主,组成联合化疗方案(CVTF),自1997年3月~1998年8月治疗晚期乳腺癌35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惠娟;王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3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结果乳腺小叶增生197例,符合率100%.乳腺纤维腺瘤174例,符合率95.6%.乳腺癌190例,符合率90.05%.乳腺囊肿86例,符合率90.52%.乳腺炎性肿块23例,符合率82.14%.导管内乳头状瘤82例,符合率70.09%.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敏感性,是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作者:施洪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中占据前列,其中部分肿瘤如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预后非常差,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搞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在一个地区的癌症控制规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国内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癌症的负担、国外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情况、国内的流行情况及国际间比较、上海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因和预防.
作者:项永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