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新
目的:比较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喉罩盲探插管(LMA)及普通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需气管插管患者300例,随机分为 ETC 组、LMA 组及普通气管插管组各100例。比较各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每次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后不良反应。结果 ETC 组及 LMA 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均高于普通气管插管组,一次插管所需时间均短于普通气管插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普通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ETC 组与 LMA 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插管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TC 和 LMA 较普通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效果更佳,但 ETC 和 LMA 效果相近。
作者:王凯伟;黄春燕;马秀英;李双伏;吕荣彩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窦癌,居第三位。好发年龄为50~70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1]。目前,以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化疗是治疗喉癌的首选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尽早康复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对50例喉癌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杨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胎盘损伤、子宫收缩乏力等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常见的几种高危因素,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及清宫治疗后,本组4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对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及控制,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并配合产前、产中、产后等针对性的护理对预防及减少产后大出血现象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 IL-2、IL-17因子水平异常与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相关性,为 HSP 的诊断和治疗评定提供依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儿科接诊的42例 HSP 患者作为观察组,又将观察组分为紫癜肾病组18例和紫癜非肾病组24例。另选取同龄健康小儿20例为健康组,ELISA 试剂盒法对2组小儿外周血中IL-2、IL-17的水平进行测定,经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距。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紫癜肾病组患者的 IL-2水平低于紫癜非肾病组,IL-17水平高于紫癜非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中 IL-2、IL-17因子水平与 HSP 患病呈显著相关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程度,IL-2呈现负相关,IL-17呈现正相关,将 IL-2、IL-17应用于 HSP 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月辉;李艳廷;田燕;张灵新;冯妥;谢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诊断为 VAP 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5d 者30例(29.1%),机械通气时间≥5d 者73例(70.9%)。所有患者均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疗程7~10d,治疗总有效率为90.3%。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 VAP 的重要因素,VAP 患者应尽早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刘剑英;陈兰英;刘赛;李建民;王春艳;刘志高;曹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4周时及8周时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8周时胃镜下比较胃黏膜恢复情况。结果第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第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治疗8周后,在食管黏膜的愈合情况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好,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的治疗。
作者:王自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健康带菌者和轻微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而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与患者接触时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食物、衣物、手、水源等间接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主要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多发学龄前儿童,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快,可致死。由于重症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次就诊不易引起医师重视,使病情进展迅猛,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收治的18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重症8例,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秀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患者,男,26岁。左颈部被蜂蜇伤3min 后感头晕、胸闷、心悸、恶心,20min 后送至我院。查体:T 36℃,R 26次/ min,P 124次/ min,HR 124次/ min,BP 66/40mm Hg,意识尚清,呈昏睡状,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眼睑及口唇明显肿胀,呼吸急促,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心音低钝。左颈部可见一个淤点,其周围潮红肿胀,全身密布红色风团,尤以面部、颈部、胸部为重。诊断: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mg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维生素 C 注射液2.0g 加入10%葡萄糖50ml 中静脉推注,异丙嗪注射液50mg 肌内注射,35min后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4h 后再次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查体:R 26次/ min,P 128次/ min,BP 60/30mm Hg,诊断:迟缓相 I 型变态反应致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 皮下注射,异丙嗪50mg 肌内注射,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300mg 静脉滴注及吸氧等治疗,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40min 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住院巩固治疗2d 后痊愈出院。
作者:夏俊卿;杨文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重症之一,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阿托品是救治中毒患者的常用药物,尽快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是临床抢救的关键所在。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了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6例,在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仲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尿酸与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以男性血尿酸﹥420μmol/ L,女性血尿酸﹥360μmol/ L 为尿酸增高的标准,将高尿酸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尿酸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尿酸水平,并根据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血尿酸水平为(452.6±16.1)μmol/ L 高于对照组的(312.7±19.5)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未治愈及死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之一,早期血尿酸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军涛;霍会永;阚敏宸;曹凌;于进洪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被引入临床治疗当中,痰热清是其中之一。痰热清主要由山羊角、黄芩、熊胆粉、金银花以及连翘五味中药经提取而成,具有清热、消炎、解毒、化痰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性感染[1]。近年来痰热清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出现痰热清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花世云;陈水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选该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回顾分析各患者手术和用药的情况。结果230例患者围术期均使用抗生素,其中使用单一抗生素168例,2种抗生素联用62例。Ⅱ类切口应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60例,第3代头孢菌素40例,青霉素25例,硝基咪唑类15例,喹诺酮类8例。Ⅲ类切口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12例,喹诺酮类8例,第3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62例。结论该院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相对不合理处,需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类药物管理,提高其合理利用率。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使用小夹板固定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01例,均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将常规护理的护理观察进行完善和加强,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12±11.23)分高于对照组的(66.13±1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患者小夹板外固定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文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银花泌炎灵片辅治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头孢克肟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恶心2例,未经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停用药物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银花泌炎灵片辅治老年尿路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言;吕文韬;贾娜;张珑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文献显示糖尿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大于65岁以下的人群[1]。由于年龄因素,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退化,使老年糖尿病在病情上、治疗上更加复杂多变,应更重视运动疗法和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是有糖尿病倾向的老年人早期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刘雅玲;钱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麻醉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用药剂量、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麻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血压、心率及呼吸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快速发挥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毛仁德;闫梅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留置时间对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测试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分类(GRAN)、淋巴细胞分类(LYM)、单个核嗜酸嗜碱细胞分类(MONO)、血糖(G1u)、无机磷(Ph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比较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化验(0h)以及留置3h、6h 后化验结果的差异。结果随着血液标本留置时间的延长,WBC、RBC、GRAN 均有所下降,而 PLT、LYM、MONO 逐渐上升,且0h 与留置6h 后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Glu、ALT、TBIL 检测值逐渐下降,Phos、Alb 和 TP 逐渐上升,且0h 与留置6h 后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液标本留置时间过久会对化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检验室检查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平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Bio-Merieux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 菌株,结果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ICU 分离454株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180株(占39.6%),鲍曼不动杆菌78株(占17.2%),阴沟肠杆菌59株(13.0%),铜绿假单胞菌51株(占11.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6株(占10.1%)为主。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达54.5%和39.0%。且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结论该院 ICU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临床耐药严重。
作者:曹弟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2种,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居第3位,在部分农村地区中居第2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结果结合超声检查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做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使肝癌的5年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1]。肝脓肿(hepatic absces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肝内炎性反应性病变,可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起病较急,表现为突起寒战、高热、上腹痛,肝脏肿大并有触痛,白细胞数增高等。阿米巴肝脓肿起病多缓慢,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长期右上腹痛或胸痛,有全身消耗症状和体征。病理显示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发,可形成许多小脓肿并融合成1个或数个较大的脓肿,而阿米巴脓肿常为单个脓肿。现笔者对肝脓肿和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喆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液体疗法与微生态制剂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处理,其中对照组患儿加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喜炎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0.00%,止泻时间为(2.41±0.77)d 短于对照组的(3.12±0.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顾建达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