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纵隔气肿1例

刘清仁;孙兴兵

关键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肺叶切除, 纵隔气肿
摘要:患者,男,64岁,因干咳2月半入院。患者干咳为主,痰少量,无胸闷气促,无咯血。10d 前查胸部 CT 示:提示右下肺占位变化不明显,为进一步进行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有高血压8年,自服珍菊降压片控制,效果不详。拟于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右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前肺功能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弥散功能正常,气道阻力增高;超声心动图示:轻度肺动脉高压;心电图及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入室吸氧心电监护、开放右颈内静脉、行硬膜外穿刺及左桡动脉穿刺。心电监测示:HR 80次/ min, BP 163/82mm Hg,SpO298%,RR 16次/ min,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丙泊酚 TCI 4μg/ ml、瑞芬太尼 TCI 3ng/ ml、芬太尼0.15mg 和罗库溴胺50mg 麻醉诱导。诱导后HR 67次/ min,BP 121/65mm Hg,SpO2100%,插入37号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固定导管,听诊左右肺单肺通气效果好,后行左侧卧位,再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位置较好,行左侧单肺通气,设置呼吸参数:VT 420ml,RR 12次/ min,I/ E 1/2,PEEP 5mm Hg,此时气道峰压( Ppeak)22 mm Hg,平台压(Pplat)13mm Hg。术者先经右胸行右上肺肿块切除并送冰冻,历时30min,期间一直行左侧单肺通气,HR 60~70次/ min,ART 110~130/60~70mm Hg,SpO2从100%降至98%,PET CO2从36mm Hg 升至42mm Hg。后因等病理报告改行双肺通气,调整呼吸参数:VT 560ml,RR 10次/ min,I/ E 1/2,此时 Ppeak 16mm Hg,Pplat 9mm Hg。20min 后,出病理报告为右上肺腺癌,拟再行右上肺腺癌根治术,此时 HR 64次/ min,BP 115/63mm Hg,SpO2100%,PET CO238mm Hg,Ppeak 15mm Hg,Pplat 9mm Hg。后再改行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同前,开始手术,15min 后,突发 SpO2迅速下降至90%,BP 下降至92/48 mm Hg,心率上升至95次/ min,此时 Ppeak 27mm Hg,Pplat 15mm Hg,立即停止手术,行双肺通气,并对双肺行肺复张,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后 SpO2上升至96%,BP 上升至120/65 mm Hg,听诊左侧呼吸音清,右侧呼吸音粗,此时术者发现有一巨大纵隔气肿突向右侧胸腔,但颈部未及皮下气肿,立即予纵隔胸膜切开引流,引流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HR 72次/ min,BP 110/60mm Hg,SpO299%。后于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期间SpO2维持在96%左右,术毕清醒拔管,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30min,生命体征平稳,动脉血气:pH 7.33,PCO244 mm Hg,PO2227mm Hg,HCO3-23.2 mmol/ L,BE -2.7 mmol/ L,SpO2100%,Hct 42%,送往重症监护室(ICU)。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胃脘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69±2.17)h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1.65±2.2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有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罗红霉素致不典型固定性药疹1例

    患者,女性,56岁。因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突发大片水肿性紫红斑10h 余于2013年7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0h 前自觉患处有灼痛及微痒,后发现皮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诉20d 前因类似皮损发作而入院治疗,症状、皮损均与此次相似,当时诊断为“丹毒”待排,予以抗感染数天后皮损逐渐消退,遗留有色素沉着。追问病史,发疹前1d 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且上次皮疹发作前3d 亦有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2d 的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可见约15cm ×20cm、20cm ×25cm 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中央无紫癜及坏死,局部皮温稍高,压痛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诊断为不典型固定性药诊。处理:停用罗红霉素,予以氯雷他定10mg/ d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d 后皮损明显好转。

    作者:刘贵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期间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使用小夹板固定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01例,均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将常规护理的护理观察进行完善和加强,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12±11.23)分高于对照组的(66.13±1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患者小夹板外固定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文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液体疗法与微生态制剂及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处理,其中对照组患儿加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加用喜炎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0.00%,止泻时间为(2.41±0.77)d 短于对照组的(3.12±0.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辅治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顾建达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术后2周、8周及2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可明显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家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盲探插管及普通气管插管用于诊前救治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喉罩盲探插管(LMA)及普通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需气管插管患者300例,随机分为 ETC 组、LMA 组及普通气管插管组各100例。比较各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每次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后不良反应。结果 ETC 组及 LMA 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均高于普通气管插管组,一次插管所需时间均短于普通气管插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普通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ETC 组与 LMA 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插管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TC 和 LMA 较普通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效果更佳,但 ETC 和 LMA 效果相近。

    作者:王凯伟;黄春燕;马秀英;李双伏;吕荣彩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曲马多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予昂丹司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曲马多镇痛,对照组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2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h 和12h 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曲马多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后镇痛,是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钟晓春;江金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手足口病患儿182例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健康带菌者和轻微散发病例是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而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与患者接触时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食物、衣物、手、水源等间接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主要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多发学龄前儿童,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快,可致死。由于重症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次就诊不易引起医师重视,使病情进展迅猛,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收治的18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重症8例,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秀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中草药制剂痰热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被引入临床治疗当中,痰热清是其中之一。痰热清主要由山羊角、黄芩、熊胆粉、金银花以及连翘五味中药经提取而成,具有清热、消炎、解毒、化痰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性感染[1]。近年来痰热清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出现痰热清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花世云;陈水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清 s100蛋白水平、D -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评定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评定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一切生化指标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人员血清中 s100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以及 s100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 s100蛋白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好转、并发高血压、并发意识障碍、脑梗死面积大小均与血清 s100蛋白水平和血清 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其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定标准。

    作者:王平华;曹明芳;李会英;张建荣;李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 COPD 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治疗7d 后,比较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59%,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FE)、每博量(SV)及每分钟心排血量(CO)高于治疗前,肺动脉压(PAP)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 COPD 合并肺心病心衰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人参和西洋参的应用方法及产地鉴别

    人参与西洋参,二药性味归经相同之处:味甘、归肺、脾、心、肾经,大补元气,生津,药理研究有降血糖作用。不同之处:产地不同;人参性微温,西洋参微苦,寒;人参补肺脾心肾气,安神益智,西洋参补肺心肾脾气阴,清火之效。

    作者:董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诊断为心衰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血清 CRP 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NT-proBNPN 水平。研究组患者按照40%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40%组及≤40%组,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按照 NYHA 对心功能等级分组,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与 LVEF≤40%组血清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 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 CRP 水平与 NT-proBNPN 水平均逐渐递增,且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CRP、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具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评定指标。

    作者:魏爱方;李桂敏;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碱水提取水飞蓟素工艺探讨

    水飞蓟素具有较好的抗肝胆疾病效果,是医药制备领域中的重要原料。水飞蓟素的提取方法较多,其中应用多的方法是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 CO2萃取法,但这些方法存在溶剂残留、操作要求高等缺陷[1]。由于水飞蓟素中含酚羟基,可考虑加入碱性溶液提高水溶性,在超声-碱水条件下提取水飞蓟素。本文分析碱水提取水飞蓟素的相关影响因素,以获得碱水提取水飞蓟素的优工艺条件、工艺流程,为水飞蓟素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凯;张乐;吴晓霞;吴晓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血清 CysC 水平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CysC 水平用于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评定价值,为心力衰竭病情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按 NYHA 进行心功能分级,另选取30例生化指标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不同 NYHA 分级患者的血清 CysC(胱抑素 C)水平。心力衰竭组根据 CysC 水平高低分2组,比较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个月内的病死率、返院率。结果心力衰竭组 CysC 水平具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NYHA 各级间 CysC 水平具明显差异(P ﹤0.05);高 CysC 水平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月内的病死率、返院率高于低 CysC 水平组(P ﹤0.05)。结论血清 CysC 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及病情发展有明显相关性,随着心功能损伤加重,其水平呈现显著上升,将 CysC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评定的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冯静;康琳;刘勇;赵晓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浅析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46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ICU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该院 ICU 治疗的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2组,其中同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5例为早期组,其余75例患者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一般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呼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兆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保妇康栓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6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8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联合 bFGF 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 bFGF mRNA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 bFGFmRN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 bFGF 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奕娜;霍顺璞;王有明;宋红云;刘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