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

黄彩峰

关键词:病人教育, 急症, 护理
摘要:为适应包括护理学在内的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重视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佳和经济的手段.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根治术加区域动脉及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效果

    1993年5月~1999年11月,我院应用根治术加区域动脉保留插管、腹腔多径路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进展期胃癌病人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38~62岁,平均54.25岁.对照组34例,男27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55.7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病人均无心、肝、肾功能损害,术前均经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癌.

    作者:吴志先;锡文庆;刘学智;牛俊波;冯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左叶脓肿脏面自发破溃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3例报告

    近5年来,我院共收治肝左叶脓肿脏面自发破溃病人3例,均于术中被确诊,但术前均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5岁.因上腹部疼痛6d,突发加剧2d人院.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慢性钝痛,伴厌食、乏力、恶心、发热,体温高达38.5C,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果差.

    作者:王春祥;张云华;王业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乙状结肠扭转46例临床分析

    1986~1997年,我院共收治肠梗阻654例,其中乙状结肠扭转46例,占同期肠梗阻的7.0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26~85岁,平均67.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h~4d,平均6h.本组46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左下腹有压痛.32例病人腹部可见肠型,9例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既往有长期便秘史29例,左下腹绞痛史23例,大便后腹痛缓解.病人术前均行腹部普通透视检查,17例行钡灌肠检查.术前诊断肠梗阻42例,消化道穿孔4例.其中诊断乙状结肠扭转33例,术前确诊率为71.7%.

    作者:宋敏;刘彤;杜文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测定

    对肿瘤病人血浆内皮素(ET)改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报道不多.我们用放射免疫法(RIA)对62例肝细胞癌病人的ET水平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肝细胞癌病人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58.6岁.经CT,B超等相关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原发组)28例,甲胎蛋白(AFP)含量为680~23 680mg/L;另外34例为继发性肝癌(继发组),AFP含量均<100mg/L,原发灶位于肠、肺、胰腺等.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37.5岁.

    作者:李红;魏太华;纪令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管理与监护

    小儿鼻咽腔相对小,鼻道狭窄,喉部呈漏斗状较成人窄,咽部组织疏松,其气道阻力较成人高20%,气管和支气管相对狭窄,肺顺应性比成人低,再加上病儿年龄偏小,合作性差,因此术后呼吸监护尤为重要.1991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病儿86例,现将其呼吸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宏;陈仲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1)做好穿刺准备工作:检查一次性输液管是否漏气,使病儿避免不必要的疼痛. (2)选择穿刺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是重要环节,如果选择部位和固定不妥当易刺破静脉,一般采用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必要时取特殊解剖部位的血管. (3)选择静脉时,首先应与动脉鉴别,避免不必要的疼痛.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较易固定不易滑动;而动脉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浅红色,有搏动,管壁厚,血管易滑动.

    作者:谭树香;潘秀叶;马世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的护理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人偏瘫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偏瘫病人占脑血管病幸存者的60%,这给中青年病人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使中青年病人在保存生命的同时,减少或减轻后遗症,使之能重返社会,减少社会和家族负担,我科自1996年10月以来,对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桂霞;孙文莉;宋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①目的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②方法参照卫生部卫医字(1990)6号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了我院1999年上半年出院的住院48h以上病人6 562例.③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7.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为主.各科室各部位感染率差异较大.④结论医院感染涉及各科,病情危重、老年病人多、免疫功能低下、侵袭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控.

    作者:曹洪涛;孙立贵;黄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假性手法复位后肠坏死2例

    腹股沟斜疝嵌顿后手法复位成功率很高,复位后肠梗阻症状很快缓解.我院收治2例嵌顿疝行手法复位成功,而肠梗阻症状逐渐加重者,手术探查证实为假性复位致肠坏死,现报告如下.例1,男,45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半年,不能还纳伴疼痛、呕吐2h人院.局部查体见:右侧腹股沟管外环口处有一包块,约3cm×3cm×2cm大小.腹股沟管饱满.入院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嵌顿.应用镇静剂后行手法复位成功,局部包块完全消失,腹股沟管区平坦,皮下环宽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留院观察24h,病人阵发性腹痛、腹胀及呕吐逐渐加重,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考虑肠梗阻症状进一步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

    作者:范福利;吕新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52例临床分析

    1989年1月~1998年8月,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5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均为经FB活组织病理检查和(或)FB刷检涂片找到抗酸杆菌而确诊的病人,男32例,女20例;年龄为21~64岁,平均(42±15)岁.单纯性EBTB 25例,并发肺结核19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肺炎2例,支气管扩张1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确诊前有24例误诊,其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6例,支气管哮喘5例,肺炎2例,肺癌1例.

    作者:赵琪;倪明德;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临床分析

    1994年5月~1999年5月,我院采用十二指肠内镜下 Oddi括约肌切开(EST)后网篮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6 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28~78岁,平均56 岁.其中10例曾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大多数以上腹部疼痛不适、黄疸、发热为主要表现.内镜治疗前所有病人均经B 超检查提示有胆总管扩张,部分有结石表现.并经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例胆管内有3枚结石,结石直径≥ 2.0cm,其余病人结石直径为0.5~2.0cm.

    作者:黄传兰;陈心锐;张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的探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预防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身心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及使用率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现将老年病人院内感染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胡青芳;李春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硬结病并发鼻咽癌1例

    病人,女,46岁.因鼻塞、脓涕、鼻出血5年,颈部包块1.2年就诊.病人5年前出现鼻塞、脓涕,偶有鼻出血,于左侧鼻底及鼻中隔分别取活检诊断为鼻硬结病.给予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2次/d,0.5g/次,连续用药40d后暂停10d,再连续用药40d.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少量涕血.1.2年前发现右侧颈部包块,无痛,渐增大;0.5年前出现双侧鼻塞,有较多的脓血涕.查体:双侧鼻阈稍狭窄,左侧鼻底稍隆起,质软;鼻咽部狭窄,可见肿物阻塞;右侧颞肌及咬肌收缩无力,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张口困难Ⅱ度,张口时下颌左偏;右侧颈深上淋巴结直径约3.5cm,颈后三角亦可触及直径约2.5cm的淋巴结,均无压痛,可活动.颅底X线片示左侧颅中窝骨质破坏,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活检均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60Co放射治疗,总剂量(DT)70Gy,共49d.1.8年后死于鼻咽癌复发.

    作者:孙彦;刘华敏;孙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吸人普米克对哮喘病儿血清氢化可的松的影响

    ①目的观察吸入普米克对哮喘病儿血清氢化可的松分泌的影响.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40例哮喘病儿吸入普米克治疗前、治疗后30,90d血氢化可的松浓度的变化.③结果吸入普米克治疗后30,90d哮喘病儿血氢化可的松的浓度与吸入普米克前差异无显著性(t=0.049,0.412,P>0.05),症状记分及大呼吸峰流速(PEFR)记分较吸入药物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t=4.957~9.079,P<0.01).④结论正确吸人普米克对哮喘儿童氢化可的松的分泌无影响.

    作者:潘玉娟;杨立廷;孙秀芳;于建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尿道损伤62例早期诊治体会

    1990~1998年,我院收治尿道损伤病人62例,现就其早期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60例,女2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挤压伤32例,车祸伤18例,骑跨伤12例.前尿道损伤15例,后尿道损伤47例.尿道挫伤4例,尿道部分断裂11例,尿道完全断裂47例.并发骨盆骨折38例次,四肢骨折12例次,脑外伤4例次,膀胱破裂1例次,腹腔内脏器损伤3例次,创伤失血性休克30例次.

    作者:张正福;王力群;付聪;丁中华;赵辉;徐兴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酮替芬并气管炎菌苗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效果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为儿科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之一.1995年1月~1997年10月,我科共收治CVA病儿58例,其中30例给予酮替芬及气管炎菌苗片治疗,并与不服用气管炎菌苗片组28例进行比较,观察其近、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内皮素(ET)是目前所知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强的生物肽,它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讨ET在脑梗死(CI)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4例CI病人的血浆总ET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芳;赵化璋;江晓津;冷秀梅;纪琳;肖成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①目的验证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120例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与维脑路通对照组,纳络酮组又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③结果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u=2.163,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而小剂量纳络酮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0.726,P>0.05).48h内大剂量纳络酮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48h后治疗组(t=2.473,P<0.05).④结论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作者:张顺开;潘光强;易兴阳;胡永启;池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的自我保健

    在医院内,护士日夜轮流值班,生活无规律,加之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性质,致使种种危险因素处处伴随着护士,如不注意自我保健,容易感染疾病,失去工作能力.现就临床护士的自我保护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唐在莲;宋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X-刀治疗胰腺癌9例效果分析

    1997年12月~1999年1月,本院应用X-刀治疗胰腺癌9例,初步效果较好.现就X-刀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34~78岁.原发肿瘤3例,瘤体直径5~6cm;转移瘤6例,瘤体直径1例为2cm,其余为4~7cm,其中3例伴有他处转移.病理诊断:腺癌4例,黏液腺癌1例,鳞癌3例,未分化癌1例.

    作者:韩宝山;乔丽;张淑伶;林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