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小儿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108例需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36例。A 组持续性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B 组间断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C 组仅予氯胺酮肌内注射。比较3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患儿呕吐状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C 组麻醉一般情况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患儿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B、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术中持续性吸入,患儿术后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文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出院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随访等,观察组在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并在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后在饮食、服药、自我检测血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及管理能力,还能改变不良习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丰山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 ADR 报告总计134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程度、药品类别、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份 ADR 报告中,19~44岁患者 ADR 发生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 ADR 的重要途径;ADR 发生高的为抗感染药,其次是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以减少 ADR 发生;同时加强 ADR 监测的培训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 ADR 报告质量。
作者:徐晓路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臭氧疗法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医院进行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患者3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7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银杏达莫、甲磺酸倍他司汀、阿司匹林等改善脑供血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5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 MCA、BA 及 VA 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6例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10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结论药物联合臭氧疗法治疗脑供血不足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灵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子宫内膜是一个能周期性脱落和生长的组织,在妇女生育期间大概有400次的循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清的妇科疾病,当子宫内膜异位在子宫腔以外呈现周期性生长内异症即形成,并经常引起疼痛和不孕[1]。生育期妇女内异症的患病率约为10%,内异症的诊断需要在可视状态下获取病理组织并行组织学检测。大约100年前就有文献对此种疾病进行描述,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包括月经逆行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残余胚胎细胞被激活生长发展学说、血行或淋巴转移学说,近还有提出成人干细胞学说[2]。值得关注的是无一个学说能够充分的解释这种疾病的所有表现,包括很少见的男性内异症病例[3]。内异症的发生局限于月经来潮和经血逆行的物种,需提供经血组织逆流到腹腔的机械性因素及允许组织定殖的可能。持续生长和增殖要求异位的子宫内膜在腹膜微环境中完成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月经逆行,有活力的内膜组织碎片可以逃避凋亡,逃脱正常的免疫监督,侵入完整的上皮层,快速的生成血管样结构。
作者:苗凤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变异型心绞痛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二硝酸异山梨醇酯( IS-DN),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及胆固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恒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麻醉药有很多种,根据作用分有局麻药和全麻药,全麻药又分为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如瑞芬太尼[1]。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也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但绝大部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具有可控性,即在规范使用下,它的不良反应只是短暂的,几乎对人体无危害,比如镇痛药就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药物代谢完后,这种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日趋增多,且大多存在合并症,而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症远高于其他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是导致围手术期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肺部并发症远较心脏异常更为普遍,其患病率平均为30%[1],无论是肺功能正常还是具有肺部基础疾患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都会发生明显改变。这些改变的程度差别很大,对患者预后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加强对老年腹部手术呼吸系统合并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呼吸操是老患者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加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了呼吸操锻炼对老年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接受外科腹部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调查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K-B 法进行药敏试验,LIS 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屎肠球菌等为常见菌。各类 G +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G -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万海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份使用参附注射液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溶媒、用药疗程进行调查。结果参附注射液在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用药疗程等方面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及配药溶媒等方面不符合说明书要求。结论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存在不规范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督导,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向英;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依伦平)和(或)倍他乐克对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 CHF 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 和 C 组各30例。A 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 +氢氯噻嗪12.5mg)1片/ d;B 组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 d;C 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 +氢氯噻嗪12.5mg)1片/d +倍他乐克50~100mg/ d。均服药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组 CHF 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3组患者治疗后 LVESV、LVEDV 均较治疗前减少,LVEF 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治疗后 LVEVS、LVEDV 低于 A、B 组,LVEF 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伦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 CHF 效果明显优化于单用依伦平或倍他乐克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王相东;梁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肝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2组患者同时口服葵花牌护肝片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抗结核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乙胺丁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新琼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20年来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在国内已有了较好发展,护理本科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和护理同仁对此进行了大量分析促进护理本科生的管理,推动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我局现有79个离退休老干部,100余名正式职工。每年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性工作,对他们的健康档案加强管理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上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必须规范化管理,才能使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及老干部满意。然而计算机管理和档案分类整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为加强处方正规化管理,完善医院处方软件系统,提高医院处方质量,确保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6~10月中草药处方每月200张,累计10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总比例为21.5%(215/1000);处方存在脚注遗漏、配伍禁忌、超剂量、大处方等情况。结论医院电子处方中存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处方用药超剂量且医师未签字等不合理情况,其中脚注遗漏现象较严重,需进一步完善院内处方软件系统,加强医师处方管理,提高医师和药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药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潜心于功能性疼痛的按摩治疗和研究,近20年的临床实践,探索了一整套治疗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将以妇女痛经为例,论述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按摩结合热敷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抗菌药物在预防及治疗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在新生儿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应用广泛,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兰侠;孙维娜;刘忠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2型糖尿病(T2DM)已经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T2DM 主要是以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疾病[1],其发病机制仍未研究透彻;但是目前认为 T2DM 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细胞受损,并且胰岛素抵抗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GSIS)受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 GSIS具体的信号通路仍未明确。研究表明,糖代谢产生的活性氧(ROS)如过氧化氢是 GSIS 信号通路的组成之一[2]。随着 ROS的产生,抗氧化酶表达增加,GSIS 和葡萄糖刺激的 ROS 受到抑制。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糖代谢的活性氧作为信号通路促使GSIS 过程和 ROS 诱导抗氧化酶对 GSIS 抑制过程的综述,进一步了解 ROS 的双重作用从而为糖尿病治疗中抗氧化剂的有效性提供指导。
作者:郑海丽;丁启龙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