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沛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焦虑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螺环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HAMA 评分为(18.7±3.5)分,总有效率为9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分别与对照组的 HAMA 评分(22.3±3.8)分,总有效率71.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7.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丁螺环酮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具有确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优裕;吴晓琼;朱才谆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内各组织器官发育功能尚未完善,药物如使用不当,易产生不良反应。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应用药物不合理,导致药物性耳聋,肾功能损害,软骨发育障碍等。因此,指导儿童合理用药,避免儿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是每一位药师在工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作者:彭蓓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前置胎盘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于宫颈内口,或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2cm,是晚孕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根据胎盘下缘于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前置胎盘分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4种前置胎盘患者早前妊娠及中期妊娠一般无症状。妊娠晚期或足月时,发生无痛性反复出血,出血量日渐增多,严重时单次出血患者就可陷入休克状态。然而经阴道超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部分患者禁忌此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观测,从而导致常有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因此本人对前置胎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以往检查过程完全关注于宫颈内口和局部的胎盘,而忽略的对整体胎盘的观察,通过使用二维和四维超声的有效结合观察胎盘的整体情况,从而可以有效的辅助诊断前置胎盘,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率,满足临床需要。笔者选取行二维结合四维,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患者28例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向平;刘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已成为治疗严重的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术,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有血肿、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对72例患者施行了 THR,术后精心治疗及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 ADR 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 ADR 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171例 ADR 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大,女性患者发生 ADR 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ADR 发生率高;ADR 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 ADR 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 ADR 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顾中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调查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K-B 法进行药敏试验,LIS 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屎肠球菌等为常见菌。各类 G +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G -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万海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康复有较积极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秦昭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58例,分为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5例、50例和53例,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70.9%、76%、92.5%,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莉君;梁丹;吕永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满意。但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日益普及、手术适应证扩充以及接受手术人群年龄范围的扩大,长期随访中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柄折断、股骨骨折、关节疼痛等病例亦逐步增多[2]。为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以更好的应用,减少一些临床应用的弊端。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麻醉药有很多种,根据作用分有局麻药和全麻药,全麻药又分为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如瑞芬太尼[1]。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也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但绝大部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具有可控性,即在规范使用下,它的不良反应只是短暂的,几乎对人体无危害,比如镇痛药就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药物代谢完后,这种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产妇会阴疼痛的相关因素及采取非药物性镇痛干预减轻疼痛的方法。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产妇评估,统计疼痛情况。结果阴道分娩后产妇会阴疼痛相关因素有:分娩方式/处理措施相关、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护士因素等。结论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控制第一产程疼痛过度干预、良好的社会因素、心理调适指导和支持等有助于缓解产妇会阴疼痛。
作者:狄雁鸿;连凤琴;郝桂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利尿剂辅治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1~6月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加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利尿剂治疗前后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 N-末端脑钠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尿剂能有效地降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黄晓玮;吴秀清;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围产期妇女出现乳头凹陷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4例乳头出现凹陷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在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纠正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围产期妇女在发生乳头凹陷时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出现焦虑情绪58例(61.71%),恐惧情绪39例(41.48%),自责心理17例(18.08%),悲观情绪9例(9.57%),失望情绪17例(18.0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出现乳头凹陷的围产期妇女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其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乳头凹陷的情况。
作者:韩彩红;许梦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双八面体蒙脱石(Dioctahedral Smectine,商品名:思密达)具有极高的定位能力,口服后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h 之久,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和毒素,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防止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并抑制其繁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腹泻,尤其以儿童急性腹泻效果为佳,也用于食管炎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疾病有关的疼痛的对症治疗[1]。此外,还可用于洗胃,治疗百草枯中毒[2]等。服用本品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便秘,可减少剂量继续服用[1]。本文简介近年来本品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作者:宋惠凤;雷招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医院每年都有许多实习护生,面对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床护比高等情况,必须注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实习护生护理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使其尽快适应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化。根据个人近年来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临床护理特点,总结了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习护生角色转换科学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青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该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屡有报道,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引起重视。笔者对我院急诊科2010~2013年抢救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14例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主因夜眠差,自语自唱,无故发脾气,外出不愿回家,持续1个月。总病程20年,于2011年2月14日入院,医疗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行一级护理,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1周后口服文拉法辛治疗,25d 后患者情况好转。于2011年3月9日转三级病区行二级护理,接触患者合作,交谈切题,思维想法不多暴露,情绪变化不明显,生活自理,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患者于2011年3月18日凌晨4:30用一条丝巾拴在病室窗户栏杆上自缢,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
作者:忻丽云;李艳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 ADR 报告总计134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程度、药品类别、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份 ADR 报告中,19~44岁患者 ADR 发生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 ADR 的重要途径;ADR 发生高的为抗感染药,其次是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以减少 ADR 发生;同时加强 ADR 监测的培训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 ADR 报告质量。
作者:徐晓路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病房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门诊病房处方中5348张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处方,分析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结果5348张中西药联用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186张(3.5%),理化配伍禁忌处方63张,占全部处方的1.2%,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3.9%;药理配伍禁忌处方38张,占全部处方的0.7%,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0.4%;重复用药处方85张占全部处方的1.6%,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5.7%。结论中医药联用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需要医药人员特别是医师要加强对中成药和西药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的熟练掌握,避免配伍禁忌和重复用药,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吴林强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