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雁鸿;连凤琴;王新华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性疾病,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过敏反应炎性疾病。这种气道炎性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增加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症状。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是指那些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为哮喘按严重程度分的第四级,每天都有症状或者频繁出现症状,表现为休息时出现气短,成前弓位、说话单词、焦虑、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 min、哮鸣音响亮、脉搏>120次/ min、吸入空气时PaO2<60mm Hg、PaCO2>45mm Hg、SaO2<90%。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者,成为危及生命的哮喘。
作者:肖翠蓉;李福英;杨望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情况,促进儿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1~12月儿科归档病历中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对其年龄分布、入院前用药、抗病毒药物及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共抽取病历123份,患儿以1~3岁居多,入院前用药率为91.87%,抗病毒药物选择以炎琥宁为主,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6.75%,合理率为40.34%,抗菌药物较多应用的为青霉素类及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结论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选择应用较为合理,联用抗菌药物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促进临床用药规范化管理。
作者:任小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在干预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前后血糖。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提升了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干预是糖尿病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梁立革;李栋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据有关统计资料其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约3%~5%,>10年癌变率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1]。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职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现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青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其它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笔者现就我部1例青霉素致急性肾衰竭资料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兴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八味蒂达散”在藏医金典著作《四部医典》的精品方之一。以古方应用到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八味蒂达散在治疗各类胆囊病,特别是热性胆囊病上的总有效率在85%以上,是清热利胆,赤巴热、胆溢症引起的胆囊炎、肝炎、目黄、发烧、头疼等胆囊病的良药,也是日常生活中败火的清热药。本文简单对其每味方药的功能以及组合,临床疗效进行简要分析、总结。
作者:白如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对严重创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各60例,分别应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进行液体平衡量管理,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 A 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较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更有利于维持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高永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斌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25%,易发生于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透析结束之际。痉挛部位包括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上,症状为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无法坚持透析,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1]。现将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宋文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思考,探索适合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方法总结医院各科临床药师工作经历和成果。结果临床药师在各临床科室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结论临床药师进入各科临床医疗一线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医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临床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的提供专业的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陈慧颖;叶根深;朱文君;王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配置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对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 仪对不同浓度的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经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经8h 连续观察发现,不同组别滴注液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并未出现显著的变化,不同组别滴注液的 pH 随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未发现有颜色上的变化发生。结论使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对奥美拉唑进行配制,浓度在0.08~0.8g/ L 范围内,时间在8h 内,含量、pH 值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稳定性较好。
作者:杨炫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术式[1]。资料显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率高达27.8%[2],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患者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发生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2月对2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 LEDVT 患者采用复方芒硝方联合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柴永红;韩瑞英;王安杰;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纱块按压方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方法将20例内瘘成熟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纱块按压选择垂直血管方向,即纱块垂直于内瘘方向按压穿刺点。观察组纱块按压方向平行于内瘘血管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患者内瘘50次按压后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纱块按压平行于内瘘血管上方,降低了渗血风险,保护了内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内瘘的使用率。
作者:黄娟;郑海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但要认真对待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自我监测,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秋兰;王淑丽;王永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发展,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更高要求。在这一要求下,我国的临床药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临床药学通过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探讨药物的应用规律,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目的[1]。药学监护(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 Hepler 和 Strand 提出,1990年Hpler 等提出了 PC 定义:“PC 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这一定义明确的提出了药师的使命即提供负责的药学监护。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的案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切入点及工作体会,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并联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根据血糖要求调整个体化的胰岛素给药剂量。每3个月监测患者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监测期为2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HbA1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用药24个月中,监测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均合格,治疗过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患者 FBG、2hPG、HbA1c、三酰甘油(TG),其临床疗效同样确切,甚至更优,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廖艺;韦宁;盘红梅;王为民;甘振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6月-2013年8月接受过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尿处理,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处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例数。结果试验组重置尿管、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的恢复自行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翠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82例孕妇,按照入院号码的单双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麻醉镇痛;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镇痛。针对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予以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金嗓散结丸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早期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9月门诊诊治的早期声带小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黄氏响声丸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加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嗓散结丸联合雾化吸入法,并结合适当声休,对早期声带小结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晨光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