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纱块按压方法探讨

黄娟;郑海蓉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纱块按压
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纱块按压方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方法将20例内瘘成熟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纱块按压选择垂直血管方向,即纱块垂直于内瘘方向按压穿刺点。观察组纱块按压方向平行于内瘘血管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患者内瘘50次按压后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纱块按压平行于内瘘血管上方,降低了渗血风险,保护了内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内瘘的使用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对住院病历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点评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点评制度,以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2013年1月开始,即随机抽取上个月归档病历100份,用于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送检率。随机抽取当月清洁手术病历300份,用于计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等。结果2013年共抽取点评1000份病历处方,经抗菌药物专家组复核后有293份病历处方存在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不合理率为29.30%。其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209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71.33%;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84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的28.67%。结论定期对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点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张德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喉罩全麻在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加之进入医院前没有医学处理,患者多处于剧烈疼痛与失血性休克状态,椎管内麻醉因搬动摆体位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会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失调,对于大多数出血量>1000ml 的患者,选择对循环干扰小的全麻药,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较为安全。但是,气管内插管常引起呛咳、损伤,心血管系交感反应既插管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出现。为此,我们将喉罩全麻用于骨科创伤手术,并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社区产后访视需求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产后访视需求,增强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护理能力,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某社区内的母亲和新生儿108名进行调查。结果产妇对产后访视的需求:产妇信赖较高年资的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医师进行家庭访视;产妇对访视内容的需求率高的是“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及禁忌”和“母乳喂养知识”、“婴儿异常状况的识别方法”。结论加强产后访视,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以满足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作者:连凤琴;狄雁鸿;郝桂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损害1例并文献复习

    甘露醇为常用的组织脱水剂,临床应用甘露醇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引起医护人员及药师的关注,笔者就临床因甘露醇使用致急性肾损害病例1例及甘露醇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做总结与复习,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欢;王序杰;王慧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性疾病,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过敏反应炎性疾病。这种气道炎性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增加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症状。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是指那些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为哮喘按严重程度分的第四级,每天都有症状或者频繁出现症状,表现为休息时出现气短,成前弓位、说话单词、焦虑、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 min、哮鸣音响亮、脉搏>120次/ min、吸入空气时PaO2<60mm Hg、PaCO2>45mm Hg、SaO2<90%。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者,成为危及生命的哮喘。

    作者:肖翠蓉;李福英;杨望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健康宣教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的健康宣教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状态。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宣教,饮食及用药指导,明确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30例患者均使用华法林终身抗凝治疗,住院前均掌握华法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后无1例因随意停药而致血栓形成。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因出血灶不大,分别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应加强对房颤患者的抗凝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识,学会自我保健。

    作者:俞红;孙佳萍;姚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斌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长期导管隧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复发1例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为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同时达到镇痛效果,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以及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当中,麻醉药的给药途径包括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3种。我院近年来,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种类与数目迅速增加,逾1/4的手术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进行处理。全身麻醉属临床常用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肌肉松弛,同时达到反射抑制的功效,符合以上特点的麻醉方式定义为全身麻醉[1]。全身麻醉除需要做好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以外,还要求通过系统护理配合的方式,使患者接受麻醉更加的安全,耐受度更加有效,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操作,同时降低麻醉期间各种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效果。笔者总结我院2013年6~9月术中行全身麻醉患者385例的护理配合的工作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2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27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5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对药物和激素的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宗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佳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7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观察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子宫肌瘤的孕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孕期、分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膜早破(PROM)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期脐带绕颈、低体质量儿、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27例在剖宫产同时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除手术时间延长外,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子宫肌瘤可增加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术中并行子宫肌瘤摘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王立芹;支文芳;何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儿童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的药物处方2000张,统计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治疗处方2000张中涉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1100张,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55.0%;使用抗感染药物15种,分为6个类型;其中口服药物占38.4%,静脉注射药物占61.6%,并以头孢替安为主;所有儿童使用药物中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共计412张,占总数的37.45%,其次为青霉素类,共计315张,占总数的28.64%,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共计216张,占总数的19.64%;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有118张,占总数的10.73%。结论门诊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损耗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一般有400种左右,常用饮片达百余种。查阅我院2011年之前中药饮片库存盘点及损耗报表,其损耗率平均在4%~8%。面对如此高的中药饮片损耗,经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2、2013年使中药饮片损耗率稳定在0.5%~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反应1例

    注射用鹿瓜多肽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后制成的无菌冻干品,辅料为甘露醇,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本例患者鼻骨骨折合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选用鹿瓜多肽可促进创伤修复,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首次使用鹿瓜多肽,1h 后出现畏寒、心慌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过敏反应的出现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相关性,在停药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后过敏症状消失,可以确定为鹿瓜多肽所致。

    作者:王月红;沈洁;孔飞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涞水县医院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与有效防疫。方法经证实的80例COPD 患者给予药物(噻托溴铵)治疗控制,大部分接受6个月以上治疗。结果全组 COPD 患者共80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30%。结论 COPD 治疗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故在 COPD 治疗期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胡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常见妊娠合并症的护理指导教育

    正常分娩是产科的生理现象,普通老百姓认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往往会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然而当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时候,产妇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疼痛耐受度减低,紧张度增加,从而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及胎儿的危险系数提高。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重症,不论哪种疾病,入院后首先由护士介绍环境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

    作者:段晓宏;杨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2012年1~4月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1~4月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医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4个月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样,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结果1~4月间医院不合理处方比例不断下降,平均为35.76%。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构成比为64.07%,不适宜处方占31.36%,超常处方占4.58%;处方中药物均使用药物通用名。结论在建立处方统计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后,医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张洪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

    对我院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及相应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纳差,双下肢乏力伴间断低热1月”于2013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艾滋病”收住入院。因患者活动及突然站立后出现头晕等不适,考虑脑供血不足导致直立性低血压,11月1日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活血扩血管治疗。11月4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颜面及躯干充血,可见风疹块,医嘱暂停使用该药,并予10%葡萄糖酸钙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注射、氯雷他定10mg 口服。经上述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充血现象消失。

    作者:徐璐;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的护理

    阴式手术是利用阴道这一自然腔道对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小型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阴式手术一般疼痛较轻,但因术后阴道内留置填塞纱布与保留导尿,多数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有下腹部及会阴部坠胀不适[1]。笔者采取多种措施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或减轻其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雁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