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凤琴;狄雁鸿;郝桂花
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1~4月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医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4个月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样,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结果1~4月间医院不合理处方比例不断下降,平均为35.76%。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构成比为64.07%,不适宜处方占31.36%,超常处方占4.58%;处方中药物均使用药物通用名。结论在建立处方统计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后,医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张洪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正常分娩是产科的生理现象,普通老百姓认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往往会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然而当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时候,产妇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疼痛耐受度减低,紧张度增加,从而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及胎儿的危险系数提高。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重症,不论哪种疾病,入院后首先由护士介绍环境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
作者:段晓宏;杨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2009年Krum[1]首次报告了将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SD)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国外已有几项有关研究报道,特别是2011年7月经美国FDA 批准进行Symplicity HTN-3研究正在进行,国内包括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也开始开展RSD 技术。本文将从该方法的治疗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方法、相关文献、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蔡新利;杨正国;王霜;杨波;徐磊;郑金亮;贾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相比头皮针它存在诸多优点,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它操作简单、易学,在抢救危重患儿和日常输液时发挥重要作用。留置针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在患儿输液时不会因适当的活动影响静脉流通,根据病情又可随时用药,既保护了血管又减少了穿刺,节约了护士的劳动力,更减少患儿的穿刺痛苦,让患儿不再恐惧医院,也让护士工作起来感到轻松,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减少了护患矛盾,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广大患儿带来实惠,更受到儿科护理人员的喜爱。我科自2007年至今在临床上使用 BD 公司生产的第四代 Y 型 Intima-Ⅱ24G 静脉留置针,效果显著。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发展,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更高要求。在这一要求下,我国的临床药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临床药学通过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探讨药物的应用规律,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目的[1]。药学监护(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 Hepler 和 Strand 提出,1990年Hpler 等提出了 PC 定义:“PC 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这一定义明确的提出了药师的使命即提供负责的药学监护。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的案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切入点及工作体会,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前必经的关键环节,通过临床试验来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科学评价,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评和批准上市提供重要依据[1]。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和卫生部组织的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一起作为临床试验中的研究方,承担着对医疗机构有关临床试验的医疗与研究条件的系统管理职责和对所承担项目的管理职责[2]。而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是临床试验机构下设的重要职能部门。
作者:柳梅;寇莹莹;李玫;郑红;赵青;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性,为抗真菌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7280份合格血液标本采用 BACTEC9120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血培养仪上阳性报警有菌生长立即转出沙保氏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出真菌;药敏试验采用 K-B 法。结果共分离出105株念珠菌(分离率为1.4%),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4.8%,光滑念珠菌占18.1%,热带念珠菌占7.6%,其它念珠菌占9.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提示念珠菌绝大多数表现为体外试验敏感,仅部分念珠菌体外试验表现为对部分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部分真菌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作者:沈有期;苏丹;黄世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26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252例,采用二维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管腔狭窄情况;运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无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随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也明显增高。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防治方案提供直观可靠诊治依据。
作者:李红梅;肖化石;蔡忠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53岁,于2014年2月5日因“腰背部疼痛1月余,活动受限1周”就诊于某二甲医院骨科。患者6年前曾因“甲状腺腺瘤”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行腰胸椎 MRI 提示T6、9、L2椎体及 L2左侧椎板异常信号并 T6、9椎体压缩骨折,首先考虑转移瘤;行 ECT 提示左前第二、三、五、六肋骨、右前第三肋骨、第六、九胸椎及第二腰椎出现放射性核素聚集区;行胸片提示双肺纹理粗糙;行彩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内有一结节。因有手术指征,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送检暗褐色组织一块,病理示:(椎体骨质穿刺)送检血凝块中见少许异型增生的细胞。诊断为:甲状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移癌。因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转至我院,行颈胸部CT 示:1.右侧甲状腺病变2.左肺炎症3.颈胸椎多发骨质异常,考虑转移瘤4.胸椎体成形术后改变;查血生化示:球蛋白67.9 g/ L,碱性磷酸酶正常,钙2.99mmol/ L,C 反应蛋白12mg/ L;血沉示:130mm/ h;免疫球蛋白示: IgG27.6g/ L;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标本送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λ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λ型)。抗炎后予VAD 方案化疗2个周期,病情无明显好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及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的减少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凌云;管有林;周瑜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一项极为常用的诊治手段,迅速成功的穿刺,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为诊治疾病争取时间,特别是在紧急抢救中尤为重要。老年久病患者由于慢性消耗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清晰可见,但血管壁弹性差,细而易滑动,因此穿刺时将欲穿刺血管上下皮肤绷紧,固定血管,选用锐利针头,刺皮迅速,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可稍抬高,快稳准地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
作者:尚艳丽;刘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4例11个椎体,女9例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椎体骨折,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椎体是爆裂性骨折,通过术前、术后1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 VAS 评分为(8.9±1.4)分,术后评分为(2.1±0.8)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2例3个椎体。结论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徐保生;魏双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医院制剂有其自身的生存空间,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加大投入,按照 GPP 的要求,完善制剂室的软硬件设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医院制剂充分发挥特色,为临床服务。
作者:石玉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25岁,因小便时疼痛不适,伴血尿半月就诊。自述1年前曾有过类似症状,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服用消炎药缓解。查体:血压11/77mm Hg,心率72/ min,眼睑、下肢无水肿。无腰部叩击痛,小便化验检查:白细胞2+,红细胞3+。超声显示:左侧输尿管与膀胱开口附近可见2.6×1.7偏强回声团块向膀胱腔内突起,表面不光滑,形态欠规则,基底部较宽,振动腹壁时膀胱内病灶有漂动感。双肾无积水,输尿管不扩张。彩色多普勒显示占位区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后经膀胱镜检及活检证实。
作者:汤迎春;王彤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育龄期妇女,其发病年龄段为35~45岁之间,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1],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4例,经临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龙毅;龙开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分析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8例,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并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 HAMD 评分显著下降(P <0.01)。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叶锋;李小芬;毛卫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为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同时达到镇痛效果,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以及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当中,麻醉药的给药途径包括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3种。我院近年来,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种类与数目迅速增加,逾1/4的手术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进行处理。全身麻醉属临床常用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肌肉松弛,同时达到反射抑制的功效,符合以上特点的麻醉方式定义为全身麻醉[1]。全身麻醉除需要做好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以外,还要求通过系统护理配合的方式,使患者接受麻醉更加的安全,耐受度更加有效,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操作,同时降低麻醉期间各种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效果。笔者总结我院2013年6~9月术中行全身麻醉患者385例的护理配合的工作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加之进入医院前没有医学处理,患者多处于剧烈疼痛与失血性休克状态,椎管内麻醉因搬动摆体位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会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失调,对于大多数出血量>1000ml 的患者,选择对循环干扰小的全麻药,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较为安全。但是,气管内插管常引起呛咳、损伤,心血管系交感反应既插管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出现。为此,我们将喉罩全麻用于骨科创伤手术,并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