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凤琴;狄雁鸿;郝桂花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4例11个椎体,女9例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椎体骨折,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椎体是爆裂性骨折,通过术前、术后1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 VAS 评分为(8.9±1.4)分,术后评分为(2.1±0.8)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2例3个椎体。结论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徐保生;魏双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出现增生肥厚所致,肌瘤体积较大者出现腹部包块、子宫增大、压迫症状等,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引起月经异常,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被人们称为“妇科第一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子宫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高,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据有关统计资料得知,35~50岁年龄妇女约20%~25%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损害,是影响现代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2]。因此,对子宫肌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现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为了配合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早日让患者康复,护士对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格外重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心理护理分类如下。
作者:程峻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9年 KDIGO CKD-MBD 指南指出: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由于未发生显著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仍可称其为传统意义上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对于 CKD 1-3期成年人是适用的,对于3期以后的 CKD 患者随着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出现,患者出现了肾性骨病,骨密度(BMD)低者应该被称为“CKD-MBD 伴低BMD”[2]。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探讨 X 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X 线图像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6例患者首诊未检查出肋骨骨折,占13.0%;14例患者复诊时发现骨折根数有漏诊现象,为7.0%。结论未发生错位的骨折、肋软骨及肋骨中段骨折、胸片两侧的肋骨交叉互叠处特殊位置等,均不易通过 X 线发现,易造成诊断失误现象。提高 X 线检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是降低诊断失误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查正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属常见护理操作,但常规的胃管胶布固定法存在一定缺限:(1)每隔几天即更换胶布过于繁琐,增加患者痛苦;长期不换则胶布难以固定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2)遇患者变换体位牵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喷嚏、呕吐等腹压大的动作时,胃管易脱出,再次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与痛苦;(3)胶布过敏。故笔者在临床中尝试新型胃管固定法,胃管脱出发生率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一项极为常用的诊治手段,迅速成功的穿刺,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为诊治疾病争取时间,特别是在紧急抢救中尤为重要。老年久病患者由于慢性消耗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清晰可见,但血管壁弹性差,细而易滑动,因此穿刺时将欲穿刺血管上下皮肤绷紧,固定血管,选用锐利针头,刺皮迅速,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可稍抬高,快稳准地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
作者:尚艳丽;刘春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及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的减少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凌云;管有林;周瑜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性,58岁,农民,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于201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暗红色,未见血块,无腰痛、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畏寒等症状,无肢体、颜面部水肿。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实质性肿物。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无充盈,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肾、输尿管大致正常,肾血管大小、血流未见异常,肾集合系统无分离,膀胱壁光整,充盈可。遂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黏膜光整,无充血水肿,未见结石及新生物,左侧输尿管口间隙性喷血性尿液,未见血块冲出,右侧输尿管口可见正常尿液喷出,考虑左侧上尿路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随后行 CT 尿路成像检查显示左肾上极见一大小2.50cm ×2.8cm 类圆形软组织影,CT 值为42.81Hu,增强后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 值为110.40Hu,肾盂、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左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入院后心肺肝肾功能评价未见明显异常,尿检结核杆菌3次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作者:张彦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为病毒直接侵犯脑膜、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性反应。我院儿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28例,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的健康宣教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的抗凝状态。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宣教,饮食及用药指导,明确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30例患者均使用华法林终身抗凝治疗,住院前均掌握华法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后无1例因随意停药而致血栓形成。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因出血灶不大,分别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应加强对房颤患者的抗凝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识,学会自我保健。
作者:俞红;孙佳萍;姚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比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县级的医疗机构也开始广泛普及。近4年我院共对1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了确保术后的康复质量,我院为这些患者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术后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礼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25%,易发生于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透析结束之际。痉挛部位包括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上,症状为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无法坚持透析,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1]。现将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宋文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心悸,俗称心慌。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按心率快慢常可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晕厥等,及早治疗及规范护理可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而该病症的护理干预尤以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为关键。
作者:钱秀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佳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7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观察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子宫肌瘤的孕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孕期、分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膜早破(PROM)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期脐带绕颈、低体质量儿、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27例在剖宫产同时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除手术时间延长外,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子宫肌瘤可增加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术中并行子宫肌瘤摘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王立芹;支文芳;何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儿童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的药物处方2000张,统计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治疗处方2000张中涉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1100张,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55.0%;使用抗感染药物15种,分为6个类型;其中口服药物占38.4%,静脉注射药物占61.6%,并以头孢替安为主;所有儿童使用药物中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共计412张,占总数的37.45%,其次为青霉素类,共计315张,占总数的28.64%,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共计216张,占总数的19.64%;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有118张,占总数的10.73%。结论门诊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出现震颤与失眠情况较多,对照组增重与嗜睡情况较多,2组均出现少量兴奋与口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临床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临床用药应以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作者:陈海波;涂亚婷;王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1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长期为 CCB、ARB、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3位是缬沙坦(代文)、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科素亚;用药频度前3位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缬沙坦(代文)和螺内酯片。结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晓珉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