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弟
患者、女、63岁,体量53kg,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全麻下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1h 给予预防性万古霉素1.0g+0.9%氯化钠溶液100ml 静脉滴注,100滴/ min。约5min 后,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心电监护示:心率55次/ min、血压80/47mm 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麻黄碱10mg 静脉推注,更换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快速滴注,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L/ min),约7min 后,心电监护示:心率45次/min、血压50/32mm Hg。考虑为万古霉素快速滴注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及严重低血压反应,即刻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50μg ,血压回升至75/40mm Hg,心率80次/ min ,继续静脉推注肾上腺素50μg 血压升至90/52mm Hg,心率维持在110次/ min,同时给予甲强龙80mg 抗变态反应和迅速扩容治疗。继续微量泵维持盐酸肾上腺素200~500μg/h,1h 后心率、血压平稳,去除盐酸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患者易发生脑水肿等并发症,终止手术。调高室温,加盖棉被,2.5h后患者意识清楚,去除气管插管,护送回病房,第2天进行随访患者状态良好,主诉无特殊不适。
作者:徐莉;潘如胜;冯紫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在风湿性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小剂量硫唑嘌呤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然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安全性受到影响。笔者对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风湿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及早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可助患者及早康复。现就中风患者出院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马池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抗脑衰胶囊对 Aβ25-35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 Aβ25-35(10μmol/ L)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加入抗脑衰胶囊含药血清共培养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应用 MTT 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脑衰胶囊含药血清共培养组神经元的生存状态明显改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抗脑衰胶囊可显著对抗 Aβ25-35对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提高细胞存活率。
作者:王宪英;王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脑出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程漫长,肺栓塞一旦出现,随时危及生命。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施行抗凝溶栓治疗,但此类治疗方法会由于全身用药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制约了其病情的改善。而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对其采用介入治疗溶栓的效果较为显著[1]。而肺栓塞进行抗凝治疗,在脑出血急性期易致再出血,治疗上存在矛盾。因此提高对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诊疗水平十分重要,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科收治的6例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丽娜;王月华;卫翻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以培养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的必由之路。护理带教要根据当代护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水平,以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闫红卫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实行呼吸训练器的新的护理,对2组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宗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对于烧伤、创伤、手术前、后的患者极易缺乏营养、蛋白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给予注射一些肠道外营养药。复方氨基酸属于临床常用肠道外营养药,由于其安全性高且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是近几年,在临床上出现因复方氨基酸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在本文研究中将收集整理笔者分析乐都县出现的121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情况,促进儿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1~12月儿科归档病历中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对其年龄分布、入院前用药、抗病毒药物及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共抽取病历123份,患儿以1~3岁居多,入院前用药率为91.87%,抗病毒药物选择以炎琥宁为主,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6.75%,合理率为40.34%,抗菌药物较多应用的为青霉素类及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结论医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选择应用较为合理,联用抗菌药物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促进临床用药规范化管理。
作者:任小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骨折常见的,也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以5~8岁为常见。而伸直型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5%[1]。自2002年以来作者共收治本类骨折184例,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情况,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鹰嘴牵引、手术治疗3种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学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危重、紧急,加之进入医院前没有医学处理,患者多处于剧烈疼痛与失血性休克状态,椎管内麻醉因搬动摆体位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会进一步加重循环功能失调,对于大多数出血量>1000ml 的患者,选择对循环干扰小的全麻药,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较为安全。但是,气管内插管常引起呛咳、损伤,心血管系交感反应既插管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出现。为此,我们将喉罩全麻用于骨科创伤手术,并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2009年Krum[1]首次报告了将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SD)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国外已有几项有关研究报道,特别是2011年7月经美国FDA 批准进行Symplicity HTN-3研究正在进行,国内包括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也开始开展RSD 技术。本文将从该方法的治疗机制、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方法、相关文献、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蔡新利;杨正国;王霜;杨波;徐磊;郑金亮;贾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医院制剂有其自身的生存空间,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加大投入,按照 GPP 的要求,完善制剂室的软硬件设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医院制剂充分发挥特色,为临床服务。
作者:石玉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被人们称为“妇科第一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子宫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高,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据有关统计资料得知,35~50岁年龄妇女约20%~25%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损害,是影响现代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2]。因此,对子宫肌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现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各110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80.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同胺碘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张大贤;王从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h 内出血量>500ml,是分娩晚期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孕妇心理状况、身体因素、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2]。由于发病快,出血量大,短时间内即可使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危胁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要提前预防、完善准备,发生后要及时、正确处理,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制定有效的预防、抢救的护理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前提,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产后大出血18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探讨 X 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X 线图像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6例患者首诊未检查出肋骨骨折,占13.0%;14例患者复诊时发现骨折根数有漏诊现象,为7.0%。结论未发生错位的骨折、肋软骨及肋骨中段骨折、胸片两侧的肋骨交叉互叠处特殊位置等,均不易通过 X 线发现,易造成诊断失误现象。提高 X 线检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是降低诊断失误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查正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精神,中医科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12月在医院住院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78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63岁。能够完全自理的患者145例,部分能自理的患者16例,不能自理的患者2例。患者家庭均支持配合治疗。
作者: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哮喘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为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同时达到镇痛效果,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以及手术方案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进行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过程当中,麻醉药的给药途径包括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3种。我院近年来,外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种类与数目迅速增加,逾1/4的手术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进行处理。全身麻醉属临床常用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肌肉松弛,同时达到反射抑制的功效,符合以上特点的麻醉方式定义为全身麻醉[1]。全身麻醉除需要做好对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以外,还要求通过系统护理配合的方式,使患者接受麻醉更加的安全,耐受度更加有效,及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操作,同时降低麻醉期间各种不良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效果。笔者总结我院2013年6~9月术中行全身麻醉患者385例的护理配合的工作经验,以供临床医师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