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

高雯

关键词: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预防
摘要: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被人们称为“妇科第一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子宫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高,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据有关统计资料得知,35~50岁年龄妇女约20%~25%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损害,是影响现代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2]。因此,对子宫肌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现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心悸,俗称心慌。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按心率快慢常可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晕厥等,及早治疗及规范护理可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而该病症的护理干预尤以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为关键。

    作者:钱秀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实行呼吸训练器的新的护理,对2组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宗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治疗产后出血中所起的作用,为妇产科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1月治疗的35例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欣母沛治疗,首次深部肌内注射250μg,间隔15~90min 可重复使用。观察患者用药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后,显效29例(82.9%),有效6例(17.1%);5例(14.3%)出现恶心、呕吐,2例(5.7%)出现面部潮红,1例(2.9%)出现头痛。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素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精神,中医科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12月在医院住院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78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63岁。能够完全自理的患者145例,部分能自理的患者16例,不能自理的患者2例。患者家庭均支持配合治疗。

    作者: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但要认真对待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自我监测,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秋兰;王淑丽;王永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标准化护理晨间床旁交接班的实施与评价

    标准化是指为更好地达到某些目的而提供依据,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1]。交接班的重要环节就是护士床头交接班,是护理交接班的决定因素[2]。未标准化的交班形式因其内容模糊,会出现不规范交接班现象,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护士职业能力的提高[3]。因此标准化床头交接班对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1月开始,我科护士对床头交接班的模式进行了标准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彭琳;詹婷;何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膜透析临床研究新进展

    慢性肾脏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肾脏病患者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1]。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肾脏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2种。腹膜透析具有较高的早期生存率、良好的残余肾功能(RRF)保护作用、较低的交叉感染率等优点,对 RRF 的保护作用优于血液透析[2],是作为一线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疗法。

    作者:何东;廖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分析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8例,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并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 HAMD 评分显著下降(P <0.01)。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叶锋;李小芬;毛卫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对严重创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对严重创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各60例,分别应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进行液体平衡量管理,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 A 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较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更有利于维持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高永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儿童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的药物处方2000张,统计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治疗处方2000张中涉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1100张,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55.0%;使用抗感染药物15种,分为6个类型;其中口服药物占38.4%,静脉注射药物占61.6%,并以头孢替安为主;所有儿童使用药物中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共计412张,占总数的37.45%,其次为青霉素类,共计315张,占总数的28.64%,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共计216张,占总数的19.64%;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有118张,占总数的10.73%。结论门诊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探讨术后肢体肿胀原因后据此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肢体消肿时间,并比较2组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患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消退,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当代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带教对策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以培养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的必由之路。护理带教要根据当代护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水平,以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闫红卫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自我疏导

    护理工作复杂,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快节奏的工作、医患之间的误解或冲突、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现象刺激等,均可能会导致紧张、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及睡眠质量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护士生活质量。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大多数为工作量大、节奏快,这些压力直接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质量。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特别是手术室的护士,由于危重患者密集,抢救多,周转快,导致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1~4]。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手术室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疏导方法。

    作者:叶琼瑶;钟清华;肖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肠外营养个体化计算软件的开发初探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笔者对肠外营养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背景介绍自1963年 Studley 证实患者术前体质量减轻与术后病死率直接相关以来,外科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1、2]。营养不良是全身及胃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由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导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3],肠外营养(PN)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可以有效治疗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4],虽然 PN 作为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相关风险。PN 相关并发症可分为4类: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营养性并发症[5]。设计适当的 PN 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代谢需求是医护人员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而且需要临床知识和经验,并涉及一些相关并发症风险[5、6],随着科技发展,通过计算机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软件可以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减轻医师计算和设计 PN 方案的负担,体现临床药师的潜在价值。本文就上述问题,将描述成人患者 PN 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

    作者:贺煜星;朱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儿静脉输液后穿刺部位淤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治疗给药直接、迅速,是疾病治疗和急救的一种基本给药手段。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患儿多、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只注重静脉给药过程,忽略了用药后静脉的保护,导致输液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局部皮肤变青。不仅增加了再次注射时静脉选择的难度,且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心理,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和分析皮下淤血、皮肤变青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合理地使用、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的应用质量,对促进病儿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赵希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马忠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4例11个椎体,女9例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椎体骨折,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椎体是爆裂性骨折,通过术前、术后1d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 VAS 评分为(8.9±1.4)分,术后评分为(2.1±0.8)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2例3个椎体。结论椎弓根钉结合 PKP 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作者:徐保生;魏双胜;杨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都市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的维生素 D 营养状况。方法在2011年9月测定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135例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及同年11月份首次测定血25羟维生素 D 的患者比较,对照组9月份50例、对照组11月份42例,分析其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女性组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14.92±6.23)ng/ ml 与对照组11月份(14.70±5.94)ng/ ml 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远低于同期对照组9月份水平(60.56±23.54)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女性组维生素 D 充足比2.96%、不足比12.59%及缺乏比84.44%与对照组11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97.04%远高于对照组9月份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 D 缺乏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其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苟晓琴;李勤;李世云;李强;郑振;熊萍;钱少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住院病案辅助检查结果不能归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病案是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如实记录,是医学研究的档案资料,病案的书写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医师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管理水平。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病历书写规范条例,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病案对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并且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案已经成为处理医疗保险及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1]。辅助检查报告单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原始资料,也是病案管理中对病案内容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2]。为了提高归档病案的完整性,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安全,我们对我科一病区2013年6~12月共496份出院病案中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及分析,以探讨改进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拉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