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临床研究新进展

何东;廖静

关键词:透析, 并发症, 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肾脏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肾脏病患者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1]。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肾脏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2种。腹膜透析具有较高的早期生存率、良好的残余肾功能(RRF)保护作用、较低的交叉感染率等优点,对 RRF 的保护作用优于血液透析[2],是作为一线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疗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父子同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1例报告

    2009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某中学发生腮腺炎暴发流行,接到报告后,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市疾控中心应急采取有效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未向其它班级及学校扩散,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席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在干预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前后血糖。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提升了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干预是糖尿病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梁立革;李栋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处理

    中心静脉压(CVP)是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客观指标,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正常值为5~12 cm H2 O。CVP 的监测适用于各类重症休克及需抢救的危重患者;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者;心力衰竭和低心排量综合症者;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者;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静脉高浓度氯化钾者;心血管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自我疏导

    护理工作复杂,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快节奏的工作、医患之间的误解或冲突、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现象刺激等,均可能会导致紧张、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及睡眠质量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护士生活质量。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大多数为工作量大、节奏快,这些压力直接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质量。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特别是手术室的护士,由于危重患者密集,抢救多,周转快,导致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1~4]。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手术室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疏导方法。

    作者:叶琼瑶;钟清华;肖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试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实行呼吸训练器的新的护理,对2组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宗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住院病案辅助检查结果不能归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病案是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如实记录,是医学研究的档案资料,病案的书写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医师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管理水平。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病历书写规范条例,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病案对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并且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案已经成为处理医疗保险及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1]。辅助检查报告单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原始资料,也是病案管理中对病案内容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2]。为了提高归档病案的完整性,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安全,我们对我科一病区2013年6~12月共496份出院病案中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及分析,以探讨改进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拉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住院患者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1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长期为 CCB、ARB、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3位是缬沙坦(代文)、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科素亚;用药频度前3位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缬沙坦(代文)和螺内酯片。结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晓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肠外营养个体化计算软件的开发初探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笔者对肠外营养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背景介绍自1963年 Studley 证实患者术前体质量减轻与术后病死率直接相关以来,外科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1、2]。营养不良是全身及胃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由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导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3],肠外营养(PN)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可以有效治疗营养不良,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4],虽然 PN 作为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相关风险。PN 相关并发症可分为4类: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营养性并发症[5]。设计适当的 PN 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代谢需求是医护人员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而且需要临床知识和经验,并涉及一些相关并发症风险[5、6],随着科技发展,通过计算机设计开发肠外营养计算软件可以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减轻医师计算和设计 PN 方案的负担,体现临床药师的潜在价值。本文就上述问题,将描述成人患者 PN 方案个体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改善临床营养监护中的作用。

    作者:贺煜星;朱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性疾病,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过敏反应炎性疾病。这种气道炎性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增加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症状。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是指那些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为哮喘按严重程度分的第四级,每天都有症状或者频繁出现症状,表现为休息时出现气短,成前弓位、说话单词、焦虑、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 min、哮鸣音响亮、脉搏>120次/ min、吸入空气时PaO2<60mm Hg、PaCO2>45mm Hg、SaO2<90%。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者,成为危及生命的哮喘。

    作者:肖翠蓉;李福英;杨望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秀霞;寻丽彬;赵兵;李芳芳;赵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跌打七厘片治疗软组织损伤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跌打七厘片治疗全身多处软组织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全身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口服跌打七厘片每次3片,3次/ d;对照组采用理疗+口服复合维生素 B,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 后,治疗组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跌打七厘片治疗机体软组织损伤优于理疗,值得推广。

    作者:刘松贤;辛丹;刘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目的: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6月门诊处方5066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归纳统计。结果不合格处方1192张占抽取总数的23.53%,主要问题为处方前记缺项,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错误,超疗程使用等。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医师与药师在工作中要相互沟通,医教科要加强处方的监督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许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25%,易发生于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透析结束之际。痉挛部位包括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上,症状为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无法坚持透析,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1]。现将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宋文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及早的治疗及有效护理可助患者及早康复。现就中风患者出院指导报道如下。

    作者:马池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副脾误诊为左肾占位1例

    患者女性,58岁,农民,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于201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暗红色,未见血块,无腰痛、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畏寒等症状,无肢体、颜面部水肿。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实质性肿物。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无充盈,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肾、输尿管大致正常,肾血管大小、血流未见异常,肾集合系统无分离,膀胱壁光整,充盈可。遂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黏膜光整,无充血水肿,未见结石及新生物,左侧输尿管口间隙性喷血性尿液,未见血块冲出,右侧输尿管口可见正常尿液喷出,考虑左侧上尿路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随后行 CT 尿路成像检查显示左肾上极见一大小2.50cm ×2.8cm 类圆形软组织影,CT 值为42.81Hu,增强后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 值为110.40Hu,肾盂、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左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入院后心肺肝肾功能评价未见明显异常,尿检结核杆菌3次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作者:张彦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灭鼠药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灭鼠药急性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目前生活中常见的杀鼠剂通常含有磷化锌、安妥等化学毒物,但由于一些厂家非法将氢化物掺入灭鼠剂,使之成为剧毒急性杀鼠剂,该药有严重的二次中毒作用,属禁用品。由于这些厂家的非法销售,造成环境污染和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琳;聂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噻托溴铵对哮喘患者发作状态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哮喘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长期导管隧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复发1例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X 线检查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探讨 X 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X 线图像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6例患者首诊未检查出肋骨骨折,占13.0%;14例患者复诊时发现骨折根数有漏诊现象,为7.0%。结论未发生错位的骨折、肋软骨及肋骨中段骨折、胸片两侧的肋骨交叉互叠处特殊位置等,均不易通过 X 线发现,易造成诊断失误现象。提高 X 线检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是降低诊断失误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查正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