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明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出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多发生于45岁左右女性,症状轻重不一。除月经异常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心烦易怒、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腰酸肢体乏力及水肿等。上述症状多参差出现,时间可迁延1~3年之久。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采取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外,还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的综合作用。
作者:孙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正常分娩是产科的生理现象,普通老百姓认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往往会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然而当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时候,产妇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疼痛耐受度减低,紧张度增加,从而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及胎儿的危险系数提高。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重症,不论哪种疾病,入院后首先由护士介绍环境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
作者:段晓宏;杨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药房中药饮片一般有400种左右,常用饮片达百余种。查阅我院2011年之前中药饮片库存盘点及损耗报表,其损耗率平均在4%~8%。面对如此高的中药饮片损耗,经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2、2013年使中药饮片损耗率稳定在0.5%~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急诊科护患沟通能力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其沟通能力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医院在急诊科工作≥1年的护理人员9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影响急诊科护士护患有效沟通的相关因素有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沟通技巧不足,医患认知存在差异等因素。结论从实现有效护患沟通、改善就医环境、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加强沟通培训、护士合理使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减少沟通阻断行为等方面制定干预策略,提高沟通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狄雁鸿;连凤琴;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静脉注射用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使用情况的分析,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用药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静脉注射用抗生素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用抗生素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增长,药品的日均费用多为10~100元/ d。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使用状况基本良好,符合 WHO 及国家卫生部规定,但仍存在选用品种起点高、价格高、存在不必要的联用等,必须加强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提高每个医师正确应用抗生素的意识。
作者:胡其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哮喘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为加强我院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并将我科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自2012年我院药剂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室及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院、科两级领导的支持下,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药品质量监控室承担起了全院药品采购、供应及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监控任务。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蕾;张德荣;叶根深;朱文君;陈慧颖;忻志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60例儿童 ALL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60例儿童 ALL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共26例(占43.3%)。结论儿童 ALL 容易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常规染色体核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出率降低,应联合 FISH 检测异常克隆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万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出现震颤与失眠情况较多,对照组增重与嗜睡情况较多,2组均出现少量兴奋与口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临床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临床用药应以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作者:陈海波;涂亚婷;王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术式[1]。资料显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率高达27.8%[2],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患者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发生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2月对2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 LEDVT 患者采用复方芒硝方联合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柴永红;韩瑞英;王安杰;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1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长期为 CCB、ARB、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3位是缬沙坦(代文)、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科素亚;用药频度前3位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缬沙坦(代文)和螺内酯片。结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晓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 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后躁动及屏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更稳定。
作者:张威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中药阿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10-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 CNKI)内有关中药阿胶的研究资料,针对处方中阿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纳入267篇文章,中药阿胶在中药处方中累及使用次数323次,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促进钙吸收、贮存,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休克,抗衰老,纠正缺铁性贫血等。结论中药阿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且获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作者:刘谷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6月-2013年8月接受过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尿处理,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处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例数。结果试验组重置尿管、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的恢复自行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翠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抽选出562例涉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650例中,有562例涉及抗菌药物的应用(86.46%);共涉及102种抗菌药品;预防性及治疗性用药分别为51.96%、42.70%。结论医院肾内科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合理用药,但仍具有改善空间。
作者:张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病案是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如实记录,是医学研究的档案资料,病案的书写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医师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管理水平。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病历书写规范条例,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病案对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并且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案已经成为处理医疗保险及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1]。辅助检查报告单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原始资料,也是病案管理中对病案内容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2]。为了提高归档病案的完整性,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安全,我们对我科一病区2013年6~12月共496份出院病案中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及分析,以探讨改进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拉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ICU 成为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ICU 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许多医院的 ICU 都采取封闭式(半封闭式)的管理,取消家属探视或采取限制式家属探视[1、2]。危重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短暂的探视时间不能满足部分危重患者对亲情的持续性需求,实行针对性陪护制度是适应危重患者心理需求的体现[3],更是医学伦理学的要求。针对性陪护是指在 ICU 中选择需要及适合陪护的患者,对陪护人员、时间、交接方式等因素均加以严格规定的陪护制度[4]。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前必经的关键环节,通过临床试验来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科学评价,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评和批准上市提供重要依据[1]。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和卫生部组织的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一起作为临床试验中的研究方,承担着对医疗机构有关临床试验的医疗与研究条件的系统管理职责和对所承担项目的管理职责[2]。而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是临床试验机构下设的重要职能部门。
作者:柳梅;寇莹莹;李玫;郑红;赵青;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通过对药师干预前后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药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1~6月(干预前组)及2013年1~6月(干预后组)门诊处方依据卫生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予以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处方指标明显转好,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药师干预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