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莲
目的:探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三黄片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断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非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守治疗,包括进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三黄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51,P 〈0.05),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t ﹦2.31,P 〈0.05)。结论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三黄片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治愈时间短,且药价低廉。
作者:葛志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变化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纳入 ST 段抬高型186例,采用体表心电图连续监测,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显影结果、血管闭塞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组98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CX)病变组88例,对心电图心肌相关导联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分析判断, RCA 组心电图中 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的发生率为90%,高于 LCX 组的24%;QRS 波群 R/ S 比值 LCX 组为(3.7±0.5),高于 RCA 组的(2.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在Ⅰ导联中 ST 段压低≥1mm、R/S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当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闭塞动脉为 RCA 时,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79%;而 R/ S 比值≤3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3%,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58%。结论体表心电图变化对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相关闭塞血管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3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病理分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行右半结肠或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者18例(56.3%),行结肠肿瘤切除并Ⅱ期造口还纳者7例(21.9%),行结肠造口并Ⅱ期切除吻合术者5例(15.6%),仅行肠造口者2例(6.3%);5例(15.6%)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Dukes 分期:A 期5例,B 期8例,C 期16例,D 期3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尤其是对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可一味地追求Ⅰ期手术,应加强围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阳振福;谢伟荣;欧阳洪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我院住院并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辛伐他汀32例、氟伐他汀26例、阿托伐他汀55例、瑞舒伐他汀33例,了解其所用剂量,于第1、4、12、24周复查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前、后 TC、LDL -C、HDL - C、T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前、后 ALT、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周,共4例患者出现 ALT 升高≥参考值上限3倍,其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出现 ALT升高的患者多。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与治疗24周的 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80岁以上患者应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早期监测肝功能。
作者:谢玉华;柯瑟章;林娟;黄玉章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肿瘤化疗科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干预,采用 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 SF -36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7个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梅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 - 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以及 HDL - 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和血脂,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胡伟;刘如品;康锐;郭锦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峰流速(PEF)和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雍建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560例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一线用药6类,涉及14种;二线用药7类,涉及15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5.4%,二联药物应用率为38.0%,三联药物应用率为13.0%,细菌培养送检率为8.6%。结论为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要求医疗人员完全根据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药,严格控制联合用药情况,规范用药,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
作者:郑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分析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吾银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4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和术后第6个月、术后第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时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内固定失败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5),术前、术后第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2个月和取出内固定时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Coo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远期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恢复稳定,内固定失败率低。
作者:万晓霖;王绍聪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研究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脂、血糖以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血糖以及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服药以后出现颜面潮红2例、心悸3例;治疗组服用药物以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
作者:彭楚生;李全富;戴晓燕;张迪聪;项盛兵;李惠;吴凯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学龄前患儿静脉滴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5月我院门诊静脉滴注的58例学龄前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依从率(69%)高于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2%)高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提高学龄前患儿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作者:承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全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
作者:张桂珍;王琪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患者均给予祛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试验组患者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分布以及清除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5.7%)高于对照组(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给予祛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更好地缓解病情,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阳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效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8.8%(χ2﹦14.46,P 〈0.01)。观察组为1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 〉0.05)。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志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未婚药流患者避孕知识认知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实施药物流产的400例未婚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不同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及对避孕的认知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对不同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及对避孕的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不同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及对避孕的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未婚药物流产患者对避孕知识的认知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88例,按抽签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江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苇茎汤加减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苇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苇茎汤加减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国生;许春秀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常规体检中发现的70例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血管瘤41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6例,炎性假瘤6例,自发性血肿2例(误诊1例),腺瘤2例,炎性病灶1例,脂肪肝合并恶性肿瘤(MT)1例,片状高回声性质待定1例。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7.1%(68/70),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52.9%(37/70),血管瘤29例,非均匀性脂肪肝7例,FNH 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对于缺少特异性表现的部分患者需采用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作者:冯美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2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0例)、厄贝沙坦组(41例)及联合治疗组(43例)。贝那普利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厄贝沙坦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3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结果3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后的血压均低于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组内的 FBG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后 Cr、BUN、MA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 Cr、BUN、MA 均低于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戴朝萍;朱世国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