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庶虫)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鼠NF-κB通路及炎性因子影响

司秋菊;张艳慧;王鑫国;江玉娟;王贵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核因子-κB, 大黄蜜虫丸,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蜜虫丸(DHZC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炎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DHZCP抗AS免疫炎症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HZCP高剂量、低剂量(1.4,0.7 g·kg-1)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喂联合维生素D3(VitD3)复制大鼠AS模型,21 d后,用DHZCP灌胃8周,观察各组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并采用半定量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NF-κB及ICAM-1阳性细胞率.结果:模型组血脂、血清TNF-α升高;主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可见纤维帽和胆固醇结晶;NF-κB及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分别是(47.35±5.18)%,(55.92 ±0.40)%,明显高于DHZCP治疗组(P<0.01,P<0.05).DHZCP 2个剂量组血清脂质、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DHZCP高剂量组主动脉病变较低剂量组轻,明显优于模型组;NF-κB及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16.71±4.43)%,(19.73±0.28)%,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DHZCP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减少TNF-α,ICAM-1等炎性因子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AS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总黄酮提取条件.结果: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3%,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3,提取时间2h;总黄酮提取量24.75 mg·g-1,达到预测值25.37 mg·g-1的97.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欧阳艳;刘伟;赵晓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六月青一种木脂素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目的:研究六月青一种木脂素苷(6R,7S,8S)-7α-[(β-glucopyranosyl)oxy] lyoniresinol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酶标仪微量法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6R,7S,8S)-7α-[(β-glucopyranosyl)oxy]lyoniresinol对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6R,7S,8S)7α-[(β-glucopyranosyl)oxy] lyoniresinol对DPPH·(半数清除率IC508.11 mg·L-1),·OH(IC5021.61 mg·L-1)和O2-·(IC5010.30 mg·L-1)均具有清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6R,7S,8S)-7α-[(β-glucopyranosyl)oxy] lyoniresinol 在体外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周先丽;李映新;温庆伟;林兴;黄仁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远志-厚朴配伍对厚朴酚、和厚朴酚胃肠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远志配厚朴对大鼠在胃液-肠液-血浆中不同时间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甲醇沉淀蛋白处理胃、肠液及血浆样品,采用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Synergi Hydro-R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51∶49)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94 nm,柱温30℃.结果:厚朴组及远志配厚朴组大鼠胃肠液中均测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且配伍组各时间点胃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单味厚朴组;给药150 ~480 min时段肠液中的含量高于厚朴组;血浆中仅测得和厚朴酚,配伍组于给药60~ 480 min时段血浆中和厚朴酚含量高于厚朴组,并有推迟吸收趋势.结论:远志配伍厚朴后,可能因远志的助溶效应使胃肠液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增加,从而发挥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作用.首次采用此法,对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的胃肠吸收机制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新意.

    作者:罗凤娟;王建;马骁;黄聪;田徽;郑新光;夏厚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基质制备复方南星止痛贴膏剂的过程中指标成分损失对比

    目的:建立不同基质制备复方南星止痛膏中丁香酚、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制备过程中丁香酚、欧前胡素损失.方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1%乙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0~30 min,46%A;30~32 min,46% ~61% A;32 ~34 min,61%A;34 ~ 42 min,61% ~ 47%A;42 ~ 60 min,47%A),检测波长280,300 nm,柱温30℃.以丁香酚、欧前胡素的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不同基质制备的3种贴膏剂的优劣.结果:丁香酚和欧前胡素进样量分别在0.018 31~3.662 7,0.013 22 ~0.528 6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3种贴膏剂制备过程中欧前胡素损失均较小,丁香酚损失均较大,其中凝胶膏剂制备过程中丁香酚损失少.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测定3种复方南星止痛贴膏中丁香酚、欧前胡素的含量;复方南星止痛凝胶膏剂优于其他2种基质制备的复方南星止痛贴剂.

    作者:黎迎;杜守颖;刑煜舒;尚可心;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土茯苓黄酮部位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分析土茯苓黄酮部位成分并建立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UV-MS)分析土茯苓黄酮部位成分;Diamon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甲醇(A)-1.5%冰醋酸(B)为流动相,流速0.8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10 μL,HPLC建立指纹图谱.结果:鉴定出土茯苓黄酮部位中16个成分,其中9个通过对照品确认;指纹图谱有24个共有峰,10批不同来源土茯苓的黄酮部位相似度>0.99.结论:土茯苓黄酮部位成分明确,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精密度良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土茯苓黄酮部位的质量控制,为深入研究土茯苓黄酮部位药效物质提供参考.

    作者:徐文皑;尹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关节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关节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提取3种成分,HP-INNOWAX气相色谱柱分离,柱温14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测定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结果:3种成分分别在0.402 7 ~4.026 9,0.028 1 ~0.280 5,0.121 0~1.2099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5.4%,95.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关节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海波;宋汉敏;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威灵仙挥发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萃取威灵仙挥发油的工艺,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原料粒度、萃取压力和温度对威灵仙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威灵仙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各因素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佳萃取工艺为压力20 MPa,时间1.5h,温度45℃;挥发油得率0.44%.GC-MS分析确认了15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5.03%,相对含量>1%的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51.78%.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用于提取威灵仙挥发油具有时间短、收率高等优点,较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效率高,优化的工艺稳定可靠,通过GC-MS发现威灵仙挥发油中活性成分原白头翁素.

    作者:傅瑶;李颜;霍炎;郭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川芎定痛颗粒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定痛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及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复方丹参滴丸组(C组)、川芎定痛颗粒高剂量组(D组)、川芎定痛颗粒中剂量组(E组)、川芎定痛颗粒低剂量组(F组),C~F组分别按0.135,1.75,0.88,0.44 g?kg-1灌胃给药3d后,以耳廓局部滴加1∶1 000盐酸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局部微循环障碍,用BI2000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小鼠在造模后10,20,30 min的微血管流速、口径、毛细血管开放量等指标的变化;60只SD大鼠分组与给药剂量与小鼠相同,灌胃给药5d后,以冰水浴联合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制备“气滞血瘀”大鼠模型,取股动静脉混合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川芎定痛颗粒能显著加快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造模10,20,30 min的微血管流速(P<0.05),扩大其微血管静脉口径及微动脉口径(P<0.05),并且还能增加其毛细血管开放量(P<0.05);还能显著降低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黏度(P<0.05)、全血高切相对指数(P<0.05),并且有降低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趋势的作用.结论:川芎定痛颗粒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潘媛;彭成;刘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药单体成分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策略及进展

    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单体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2-9关于中药单体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文章,以“慢性乙型肝炎;中药单体;免疫调节机制”为检索词检索到126篇文章,进行归纳综述.应用体内体外实验已筛选出如白背叶根、黄芪甲苷、高三尖杉酯碱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调节T细胞亚群、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调节Toll-like受体表达、调节肝细胞凋亡信号等密切相关.中药单体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还存在如:药源和制剂质控问题、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缺乏较长期疗效研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丽佳;杨志云;王宪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心功能及对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0例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评价心功能,记录地高辛停减情况,检测hs-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衰疗效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1.3±4.18)%优于对照组的(47.2±4.27)%(P<0.01);观察组地高辛停减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及IL-6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CHF住院患者心功能,能减少西药的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抑制hs-CRP,TNF-α及IL-6炎症因子,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邱雅慧;薛凌;高夏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

    目的:观察加减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加减补肺汤,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TNF-α、IL-8的变化.结果:治疗2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改善肺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8均增高,治疗2月后治疗组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益肺健脾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血清IL-8,TNF-α含量.

    作者:欧江琴;刘良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对肝癌小鼠T辅助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及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CXCL10)对实验性肝癌荷瘤小鼠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LBP高剂量组(ig 100 mg·kg-1)、LBP低剂量组(ig 50 mg· kg-1)、LBP+ CXCL10组(ig 100 mg·kg-1 +15 μg·kg-1)、CTX组(ip 20 mg· 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小鼠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小鼠肿瘤、脾脏、胸腺,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分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BP低、高剂量组、LBP+ CXCL10组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7.83%,12.50%,14.14%;Th1/Th2分别4.44 ±3.05,2.48±2.93,4.36±1.96,其中LBP低剂量组及LBP+ CXCL10组P<0.05.结论:低剂量LBP及LBP+ XCL10能显著提高H22肝癌荷瘤小鼠Th1/Th2比率.

    作者:佘燕玲;何彦丽;杜标炎;徐谦;罗慧;苏宁;苏俊芳;刘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黄汤对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黄汤对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又符合中医“痰湿热结证”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加用中药组和单用西药组,进行了3个月的疗效观察.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及炎症因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加用中药三黄汤组(黄连3 g,黄芩10 g,制大黄6 g),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P<0.05)、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P <0.05)方面优于单用西药组,并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一定降低作用.结论:加用三黄汤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叶丽芳;王旭;尚文斌;张舒;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中主要内酯成分(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苯内酯)的方法,比较新老产地川芎药材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同时提取3种内酯成分的佳条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内酯成分含量.结果: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差异大为阿魏酸松柏酯,其次是洋川芎内酯A、藁苯内酯.通过聚类分析发现3种内酯成分没有地域分布规律.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新老产地川芎的内酯含量比较为川芎的引种栽培、品质评价供依据.

    作者:银玲;彭月;陈鸿平;刘荣;樊丹青;刘友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及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高良姜总黄酮(GLJ)对乙酸诱导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IBS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2 g·kg-1)、GLJ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连续给药2周后评估乙酸诱导IBS模型大鼠的腹部回缩反射(AWR)状态,观察GLJ对乙酸诱导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热板法、乙酸扭体法、压尾法、甲醛法研究GLJ的镇痛作用.结果:GLJ能够有效降低乙酸诱导IBS模型大鼠内脏的敏感性(P <0.01或P<0.05);对热刺激、乙酸、甲醛所诱发的小鼠疼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结论:GLJ对IBS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及镇痛作用.

    作者:梁万年;江涛;陈艳芬;冯毅凡;楚博;范华倩;唐春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醋制老瓜头镇痛抗炎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层萃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明确活性部位.方法:将小鼠分为11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分别设低、中、高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400,800,1 600 mg·kg-1),给药3d后进行实验,以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为镇痛实验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小鼠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为抗炎实验模型,进行活性测定.结果:镇痛实验,热板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扭体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并呈现一定的药物依赖性(P <0.05,P<0.01);抗炎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不同程度抑制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各萃取层能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P<0.05,P<0.01).结论:二氯甲烷层为醋制老瓜头镇痛、抗炎活性强部位,醋制降毒后仍有较强生物活性,表现为延长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并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相关.

    作者:徐小龙;卢杰;余建强;吴秀丽;付雪艳;杨卫东;刘成;陈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复方通络救脑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

    目的:检测中药复方通络救脑及其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和京尼平苷对神经突触可塑性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采取细胞活力检测法,即CCK-8检测法检测药物对稳转的过表达的瑞典型突变淀粉前体蛋白(swAPP)突变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Y5Y)细胞的增殖曲线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对于神经细胞突触相关蛋白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的变化;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后,检测药物对于细胞突起的作用.结果:复方通络救脑及其主要组成成分京尼平苷和三七总皂苷不影响过表达的瑞典型突变淀粉样前体蛋白的神经母细胞瘤(swAPP-SY5Y)的细胞增殖曲线,且复方通络救脑中京尼平苷能够显著增加swAPP-SY5Y细胞drebrin和PSD-95的表达(P<0.01),显著增加PC12细胞总突起数(P<0.01);而三七总皂苷没有相应的作用.结论:复方通络救脑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突触可塑性,初步断定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京尼平苷而不是三七总皂苷.

    作者:陈金燕;陈文举;李娇;丁海敏;梁迷;王峰;华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生姜抗晕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生姜抗晕凝胶膏剂的配方工艺.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及综合感官得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考察,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聚丙烯酸钠(PA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甘油及甘羟铝用量对凝胶膏剂的配方工艺的影响,确定佳基质配方.结果:凝胶膏剂基质的佳配比为PAC-Na-PVP-K90-甘油-甘羟铝8∶3∶45∶1.结论:制备的凝胶膏剂外观平整,黏附性、保湿性符合要求,与生姜抗晕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宣伟东;袁志仙;成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4 h后分别ig黄芪剂量为120,60,30,15 g的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3.07,7.61,4.88,3.55 g·kg-1),并ip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 kg-1),1次/d,连续14 d.在缺血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缺血后第14天,采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缺血后第7,14天,黄芪剂量为120,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改善神经症状评分和减少大鼠右转次数(P <0.01或P<0.05);缺血后第14天,黄芪剂量为120,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促进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P<0.01).结论:大剂量黄芪组方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功能恢复,以黄芪剂量为120g的效果佳.

    作者:俞天虹;储利胜;刘志婷;曲铁兵;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UPLC-QTOF/MS分析芫花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

    目的:研究芫花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人肝细胞L02作为体外实验模型,运用MTT法测定芫花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芫花提取物及与L02细胞亲和后胞内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芫花提取物对L0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8 h的IC50为(48.34±4.66) mg·L-1.通过UPLC-QTOF/MS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主要有:芫花酯戊、genkwanine L、芫花酯丙、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庚、芫花酯乙、芫花酯己、芫花酯甲.在芫花提取物亲和的L02细胞中鉴定出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芫花酯戊、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乙、芫花酯甲.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芫花酯甲作用L02细胞48 h的IC50为(29.57±2.01) mg·L-1,黄酮类成分芫花素(0.1 ~ 100 mg·L-1)未发现对L02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芫花提取物对人肝细胞L02具有细胞毒作用,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与细胞有明显的亲和作用,并具显著的细胞毒作用,是芫花提取物中主要的活性物质.

    作者:施洁瑕;马宏跃;段金廒;尚尔鑫;郭建明;唐于平;陈艳琰;钱叶飞;张军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