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不良反应682例回顾性分析

刘志林;肖丹;彭丽雅;袁进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 抗菌药, 注射剂
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某院2011年12月-2012年5月上报的68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高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2%(618/682);78.59%(536/682)在用药30min内发生,45.89%(313/682)持续时间≤1h;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症状为常见,占80.15%(763/952);40.62%(277/682)可通过调慢滴速使ADR症状好转.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减少抗菌药物和针剂的过度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滴注氨曲南致双手麻木抽搐2例

    例1.女,46岁,因泌尿系感染在门诊静脉滴注注射用氨曲南2.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天1次.输液第1天当输液约50ml时,患者自觉双手麻木,自指尖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测BP 110/70mm Hg(1mm Hg=0.133kPa),P 78次/min,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为观察病情,暂将滴数调至20滴/min,约5min后,患者上述麻木症状并无减轻,且自觉口周麻木,双手开始抽搐.立即吸氧;停用氨曲南,更换葡萄糖酸钙1g+0.9%氯化钠注射液,续滴;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约1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开始逐渐减轻,30min后上述症状已完全消失,且无其他任何不适.

    作者:翟亭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的实践与意义

    处方点评是药品调剂后的药物应用性评价,用于评估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建立健全对不合理用药的监测、制约和干预机制有非常重要性的意义.处方与病历一样是重要的法律凭证.处方点评工作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作者:何文富;陈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级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粘贴肾俞穴治疗,Ⅱ组不予任何镇痛药物与措施.2组用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 Ⅰ组用药后VAS评分及NE、E含量低于用药前及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闫学花;杨海霞;闫利荣;朱红霞;苏心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358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医学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抽取383份完整出院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种类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47%(358/383),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依替米星、头孢地嗪、莫西沙星、阿奇霉素、氨曲南、美罗培南;病原菌送检率为例46.93%(168/358),阳性检出率为46.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9%(20/358).结论 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并发症频率的增高,且针对老年人的临床试验较少,故抗菌药物选用时需谨慎.

    作者:谢婧;蒋建中;马铁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青年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青年乳腺癌组,年龄22~35岁;另选择同期住院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中老年乳腺癌组,年龄36~67岁,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0~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青年乳腺癌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这可能是导致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丽芳;常建伟;权永志;李欣;赵晓彬;陈静;刘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体会

    血站具有人员工作环境相对集中,易燃品、水电设备和明火使用较多的特点.在功能上逐渐由单纯采供血发展为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社会预防等综合服务功能,在场所规模上,血站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血站,其建筑亦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故血站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黄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采用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将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定为观察组,夜间脉压变化不显著者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脏损害、肾损害、脑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更容易使靶器官受损,夜间脉压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

    作者:崔志强;赵立平;唐晓兵;付淑华;朱松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血尿为主的IgA肾病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为IgA肾微观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血尿为主、尿蛋白24h定量≤1.0g患者100例,观察中医辨证与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肉眼血尿患者中风热上扰型发生率高(44.4%),镜下血尿患者中湿热下注型发生率高(50.0%),镜下血尿伴蛋白尿患者中尿阴两虚型发生率高(63.8%),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低;中度系膜增生中风热上扰较湿热下注发生率高,Lee分级Ⅰ~Ⅱ级中风热上扰较瘀血阻络发生率高,阴虚内热中局灶增生较中度系膜增生发生率高;球性硬化、血管病变患者中瘀血阻络发生率高(66.7%),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瘀血阻发生率高(55.6%).结论 血尿为主的IgA肾病部分辨证分型与病理结果相关,可以为微观辨证提供依据.

    作者:王少华;张红霞;刘桂芬;关光普;晋中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神经梅毒患者17例的观察与护理

    上个世纪中期青霉素用于梅毒治疗后,梅毒已几乎被消灭,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梅毒的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截止到2010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总数为358534例,其报告病例数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细胞免疫低下患者更易患病[1].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dum)可侵入40%早期梅毒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神经梅毒,但其机制并未完全清楚[2].

    作者:喻银全;杨柠菡;黄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合理应用情况也随之增加;很多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抗生素,抗生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大的疗效.如果使用不合理,不仅会产生不良反应还可能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增加,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等.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值得医药人员深思.

    作者:曾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山药莲子饼对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药莲子饼对脾虚模型小鼠游泳耐力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Km小白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和脾虚用药组(C组)各20只.B、C组均灌喂大承气汤及加味大承气汤0.6g/d,连续15d,建立脾虚模型.第16天开始,C组给予自制的山药莲子饼饲料,A、B组给予正常饲料,连续15d.第30天进行力竭游泳试验、耐寒试验,观察并记录力竭游泳和耐寒时间,后断头处死,并称小鼠脾脏、胸腺质量,计算相关脏器指数.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耐寒时间延长(P<0.05),胸腺、脾脏指数上升(P<0.05).结论 山药莲子饼可以改善脾虚小鼠的游泳耐力和耐寒时间,证实了山药莲子饼的健脾益气作用,为药膳山药莲子饼的上市推广提供了试验基础.

    作者:杨晓芸;张素娟;沈磊;黄云菁;潘晨;文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

    院前急救是指将伤病员从发病现场送达医院之间的治疗、监护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4大组成部分的首位.其工作是以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目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院前急救护士如何正确、快速地实施急救措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其综合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院前急救护士知识面要广,操作熟练,并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强的法律意识.笔者体会如下.

    作者:王艳霞;蔡明红;王丛英;陈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检查、手术,不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掌握内固定术相关知识情况以及心理问题、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利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李树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温馨提示卡的设计及在骨折术后康复期的应用体会

    2010年我院开展了以医疗安全为重点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笔者针对骨科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卡片应用到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骨科患者多数来自农村,以创伤患者居多,且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医疗常识,遵医行为较差,住院时间较短.骨折患者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骨折愈合及功能锻炼过程,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得到良好的督促和指导,将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内固定物松动或折断、骨不愈合、功能恢复差等,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医疗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作者:葛欣;李桂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双叶汤治疗尿路感染20例体会

    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当地土单验方双叶汤治疗尿路感染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35~50岁.临床表现: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1.2 治疗方法取莴笋叶、芹菜叶各50g,洗干净后用刀切碎,加开水500ml,煮5min后关火,放凉后分2次口服,3~5d可见效.

    作者:曹静静;吴秀云;孙瑞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化培训效果评价

    随着腔镜手术领域的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2009年提出在手术室护士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化手术室护士培训理念,实施专科定人参与型手术配合方式,效果满意.有效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宏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012年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状况.方法 统计2012年在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结果 2012年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共4559例,乙肝疫苗接种4156例,接种率为91.16%,未接种原因为转科治疗,转科治疗的原因依次为吸入性肺炎、早产、新生儿窒息及其他.结论 未接种原因为新生儿转科治疗,吸入性肺炎是造成转科治疗未注射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因.

    作者:肖相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Neuregulin-1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清Neuregulin-1β(NRG-1β)的表达水平,评价NRG-1β在CHF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CHF患者(心衰组)和2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NRG-1β、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测定其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NRG-1β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NRG-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NYHA Ⅱ、Ⅲ和Ⅳ级者逐级升高(P<0.01);NRG-1β与LAD、LVEDD、Ln(NT-proBNP)均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NRG-1β对CHF有重要诊断价值,NRG-1β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

    作者:张慧英;宋书凯;韩百智;董培康;吕孝欣;万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是口服用药的主要人群,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且其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加强用药的安全管理,提高用药的疗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冯秋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病死率居世界首位[1].大多数食管癌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基本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其所致的吞咽困难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食管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因此,患者食管支架置入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2011-2012年我院消化内科对97例患者实施了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特将围手术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沈元春;薛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