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崔志强;赵立平;唐晓兵;付淑华;朱松岩

关键词:脉压, 夜间,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采用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将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定为观察组,夜间脉压变化不显著者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脏损害、肾损害、脑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更容易使靶器官受损,夜间脉压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以室性心动过速为发病特征,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之间的特殊心律失常.本病常反复发作,病情恶性程度较高且变化快,易使患者昏厥,甚至因室颤而致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正确认识、及早发现本病并进行有效的急救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文献报道,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较多,其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是首要诱病因素[1].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急救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我院对收治的1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彦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LEEP刀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10例临床疗效分析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交及接触被污染的器物、体液传播.孕妇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性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湿热,故易患尖锐湿疣.我科2009年9月-2012年9月共诊治妊娠期尖锐湿疣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敬;高丽彩;李秀娟;李金凤;武子仙;马文巧;杨淑芳;杨俊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级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粘贴肾俞穴治疗,Ⅱ组不予任何镇痛药物与措施.2组用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 Ⅰ组用药后VAS评分及NE、E含量低于用药前及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闫学花;杨海霞;闫利荣;朱红霞;苏心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物不良反应68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某院2011年12月-2012年5月上报的68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高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2%(618/682);78.59%(536/682)在用药30min内发生,45.89%(313/682)持续时间≤1h;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症状为常见,占80.15%(763/952);40.62%(277/682)可通过调慢滴速使ADR症状好转.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减少抗菌药物和针剂的过度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志林;肖丹;彭丽雅;袁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需要准确、快速、无误的手术配合才能顺利、平稳、安全地完成手术.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 手术适应证(1)年龄在55岁以上,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2)有不可忍受的疼痛,关节面破坏严重,股骨髁及胫骨髁破坏深度不超过5cm,髌骨能活动,膝内外翻畸形<30°,侧副韧带基本正常.

    作者:崔兰书;王双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指背筋膜逆行皮瓣在指端缺损的临床作用

    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是手部常见的一种损伤,如何修复一直是手外科医师关注的一大难题.关于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文献报告很多.2008年3月-2011年9月笔者将指背筋膜逆行皮瓣应用于指端缺损35例(43指),术后手指外形、感觉、功能恢复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鑫飞;吴陈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

    院前急救是指将伤病员从发病现场送达医院之间的治疗、监护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4大组成部分的首位.其工作是以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目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院前急救护士如何正确、快速地实施急救措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其综合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院前急救护士知识面要广,操作熟练,并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强的法律意识.笔者体会如下.

    作者:王艳霞;蔡明红;王丛英;陈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多发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多发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机体影响.方法 将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组患者麻醉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麻醉后术中MAP和HR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SPO2低于术前和同期B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段SPO2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疼痛VAS评分>3分者.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多发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对机体不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患者92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血塞通滴丸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29.3%、50.0%,高于对照组的19.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侧卧位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与侧卧位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未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营养、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侧卧位,对照组给予平卧位.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呼吸暂停≥1次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56,ν=1,P<0.01).结论 侧卧位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国献素;徐通;焦保权;王红艳;刘树刚;冯永格;杨雁;李彩云;李秀娟;刘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奈韦拉平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引起皮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中,使用奈韦拉平发生皮疹的情况及皮疹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方法 将85例艾滋病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45例和B组40例,A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抗病毒方案,B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抗病毒方案,分析皮疹的发生特点.结果 A组皮疹发生率为37.8%,高于B组的10.0%;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58.8%,高于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30.8%,女性为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奈韦拉平皮疹的发生率高于依非韦伦,皮疹的发生与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水平有关,但与性别无关.

    作者:黄珊凤;陈惠丽;刘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仅予以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间段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3周末及治疗结束后2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3.3%,高于对照组的47.6%、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FC疗效确切.

    作者:刘树刚;国献素;王红艳;冯永格;苏秀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0例临床分析

    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1].现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云莲;吕春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铅、钙、镁、锰、碘、隔、砷、硒、硅、硼、磷等,这些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它是维持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的主要成分,或是多种酶系的激活剂,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一旦缺少微量元素就会引起相关的疾病和症状,然而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引发人体生理异常或引起疾病.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在人类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分述如下.

    作者:王丽娟;刘菊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16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小儿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喘息在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现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3)迟发性喘息/哮喘[1].认识和总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特点,对防治婴幼儿喘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1年半来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文霞;张建玉;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容忽视[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一般好发于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较少见.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月玲;孙继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镇静催眠药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为该院加强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测量单位,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和平均治疗日数(ATD)为指标,对该院2012年1~6月门诊镇静催眠药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为普遍,DDDs较高的依次是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硝西泮、唑吡坦3种药物的DUI>1;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西泮、苯巴比妥、唑吡坦5种药物的ATD>28d.结论 该院部分镇静催眠药有被滥用的倾向,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应用管理.

    作者:成孝林;肖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的护理

    近年来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社会中肝病、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于肝病,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此类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护理难度大于普通肝病患者,笔者总结多年护理经验,以探讨优护理方案.

    作者:丰小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372例的急诊护理体会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而又比较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到创伤.颌面部创伤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咀嚼功能及心理健康,所以说,颌面部创伤的救治效果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1].本文就我院对372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急诊护理工作做一回顾分析.

    作者:聂春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