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白云珍;王瑞芳

关键词:骨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摘要:骨外科是外伤患者集中的地方,具有年龄跨度大、范围广,常伴有多处复合伤,病情隐匿,工作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医学技术、护理模式的发展,护理人员承担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现将骨外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78岁.颈部包块1年伴吞咽不适、声音改变1月余入院.近来自觉包块逐渐增大,且有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现象.PE:颈部不对称,气管轻度右偏,颈前饱满感,甲状腺Ⅱ度肿大,左侧可触及大小约4cm×4cm、右侧可触及约大小3cm×3cm界不清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质硬,结节感,无压痛,活动度差,两侧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局部未闻及血管杂音.超声示:甲状腺左叶厚31mm,右叶厚20mm,峡部厚4mm,形态饱满,腺体探及多个结节,部分结节为实型结节,部分为囊实性,大者49mm×36mm,为囊实性结节,位于左叶,边界清晰,回声不均匀,内见多个细小强回声斑及不规则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透声差,CDFI:大者内见血流信号,PW:动脉阻力指数为0.90.

    作者:孟庚;王乃金;凌宝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量超过了正常人的大耐受量,使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和病理改变等一系列中毒的临床表现就是农药中毒现象.重度中毒患者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现对2009-2010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极易发生.其后果不仅是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未及时发现或纠正可导致患者昏迷,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减少或避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笔者对我科3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

    作者:詹巧玲;詹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内分泌治疗是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是目前临床应用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有许多原则及注意事项,本文对此做一综述如下.1 治疗机制和作用途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悠久,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现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特别是激素受体被发现以后,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药物,并可预测疗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和作用途径有:(1)阻断雌激素合成,降低雌激素水平,绝经前可用卵巢切除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的药物去势,绝经后可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或失活剂;(2)部分阻断雌激素受体活性,主要是以三苯氧胺(TAM)为代表的抗雌激素药物;(3)全部阻断ER活性,药物有氟维司群;(4)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孕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

    作者:荆长军;魏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肢体肿胀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瘀斑减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效果确切,满意度高.

    作者:钟洁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下肢丹毒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和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外用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并外敷加味金芙膏,对照组外敷硫酸镁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2个疗程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1、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口服并外敷加味金芙膏同时予西医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群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急诊骨折的17%[1],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约为1/500[2].尤其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桡骨远端干骺端骨皮质质量更差,骨折常呈粉碎性,造成桡骨远端短缩、掌侧或者背侧移位、关节面残留台阶或者间隙.

    作者:周峥豪;葛新;张建明;罗振东;陈强;陆伟成;郭延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侧卧位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与侧卧位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未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营养、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侧卧位,对照组给予平卧位.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呼吸暂停≥1次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56,ν=1,P<0.01).结论 侧卧位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国献素;徐通;焦保权;王红艳;刘树刚;冯永格;杨雁;李彩云;李秀娟;刘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月妊娠伴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1例

    卵巢的黄素化囊肿(TLC)是囊性卵巢瘤样病变,其形成常与体内hCG水平高或卵巢对hCG敏感性升高有关,也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引起性腺反馈作用受阻,垂体分泌促黄体激素增加,刺激卵巢中的始基卵泡大量发育是发生妊娠期多发性卵泡黄素囊肿的原因[1].卵巢黄素化囊肿在正常妊娠少见,正常足月妊娠合并TLC的发生率国内外未有明确报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妊娠合并卵巢黄素囊肿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然而目前对于妊娠合并黄素化囊肿的处理尚缺乏统一的意见.我院妇产科近期诊治1例罕见的足月妊娠伴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报道如下.

    作者:朱翠萍;常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甘露醇早期应用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未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0.4%,高于对照组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如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应避免使用甘露醇,以减少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作者:唐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涂抹及手术切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腋臭明显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期轻型腋臭患者30例作为B组,重型腋臭患者30例作为C组.B、C组均给予密陀僧散包涂抹双腋窝治疗;A组行常规手术切除大汗腺,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腋窝汗液铁含量.结果 A组所有患者手术后腋窝汗液铁含量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予以中药涂抹后疗效明显30例(100.0%);C组予以中药涂抹后较满意20例(66.7%).结论 中药涂抹治疗轻型腋臭即可达到良好疗效,而重型腋臭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根除.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次性注射器在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项目,通过检测患者动脉血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饱和度(SaO2)及pH值等,可协助判断患者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及调整临床用药等均有重要意义.因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深这一特殊解剖特征,临床操作中为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我科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共326人次,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鞠永霞;吕云桂;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虚拟化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涉及资料与提供应用数量的日益增加导致服务器数量快速上升.为了使医院数据中心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同时在降低成本和节能环保上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的需求,引入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由于VMware常年在Gartner魔力象限的x86服务器虚拟化基础架构领域中处于领导者地位,故本文提到的功能主要为VMware产品所提供.虚拟化能带来的好处如下.

    作者:任建宇;李涛;张茜;苏秀霞;陈翔;刘宇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终止孕10~14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生理盐水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终止孕10~14周妊娠的药物流产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孕10~1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育龄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均予以米非司酮空腹口服,每天75mg,共2天;第3天均予以米索前列醇600μg空腹口服;同时,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组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并湿化,而对照组仅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但未湿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80.0%,且阴道置药到胎儿、胎盘完全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4h内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湿化)阴道后穹窿置药用于终止孕10~14周妊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立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

    静脉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多的护理实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高的一项无菌操作[1].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途径主要靠静脉输液治疗,穿刺技术的高低、穿刺器材及穿刺途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静脉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笔者通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的现状,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治疗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神经梅毒患者17例的观察与护理

    上个世纪中期青霉素用于梅毒治疗后,梅毒已几乎被消灭,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梅毒的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截止到2010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总数为358534例,其报告病例数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3位.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细胞免疫低下患者更易患病[1].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dum)可侵入40%早期梅毒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神经梅毒,但其机制并未完全清楚[2].

    作者:喻银全;杨柠菡;黄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青年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青年乳腺癌组,年龄22~35岁;另选择同期住院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中老年乳腺癌组,年龄36~67岁,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0~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青年乳腺癌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这可能是导致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丽芳;常建伟;权永志;李欣;赵晓彬;陈静;刘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脂康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脂康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和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对照组TC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血脂康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

    作者:曹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目的 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石文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初乳后24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产后48h血清泌乳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案,有助于产妇术后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