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树鼩听性脑干反应的探讨

廖婷;唐安洲;孙恺;谢利红;朱凯铨;谢貌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短音, 潜伏期, 树鼩
摘要:目的 探讨树鼩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特征及其各频率的反应阈.方法 运用美国TDT SystemⅢ诱发电位系统对树鼩进行短音(1、2、4、8、12、16kHz)测试,记录各自不同强度下ABR波形.结果 短音诱发ABR波形图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随频率(1、2、4、8、12、16kHz)和强度(100~20dB SPL)增加,Ⅰ~Ⅵ波的潜伏期逐渐延长.结论 短音诱发的ABR具有频率特异性,其反应阈在相应频率的客观听力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3种不同引产方法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利凡诺尔、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3种引产方法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孕12~2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70例.A组予以利凡诺尔引产,B组予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C组予以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引产.比较3组的引产情况.结果 3组在引产有效率、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引产后宫内残留率、排胎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以C组为显著(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是一种理想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痛苦小、引产时间短等特点.

    作者:姜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HPLC法测定参麻通络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参麻通络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分析柱(4.6mm×250mm,5μm),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6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阿魏酸在0.0102~0.1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HPLC法可有效测定参麻通络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且方法简便.

    作者:刘素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12年玉林市某院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玉林市住院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新生儿窒息状况.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妇7325例,剖宫产2403例,剖宫产率为32.81%;经阴道分娩4922例,阴道分娩率为67.19%.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7141例,新生儿窒息75例,发生率为1.05%;新生儿窒息以轻度窒息为主,占84.00%(63/7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00%(12/75).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严格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卢昱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脑卒中患者75例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脑卒中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2例,行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医治;治疗组43例,行康复护理进行医治.将2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能力评分、四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正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四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概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患者病症恢复较好,正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有效率较高.

    作者:靳芹;宋月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高压氧(HBO)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发病后6h内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于发病3d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的S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S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机给予HBO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有明显的影响,发病后6h内给予HBO疗效优于3d后给予HBO治疗.

    作者:李勇;李春雪;王尊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探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Agilent 110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的血药浓度.结果 甲氧苄胺嘧啶的线性方程为Y=6.25×10-4X+1.08×10-2,线性范围为0.05~10.00μg/ml.甲氧苄胺嘧啶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和4.5%,提取回收率为92.1%,平均血药浓度为0.260μg/ml.结论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

    作者:王宏钊;冯琴琴;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体会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骨折不愈合和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重点研究对象.我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8%、97.7%,高于对照组的59.4%、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应用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焦云霞;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50例),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50例).观察并记录2组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中扩宫颈时(T2)、术毕意识恢复(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SpO2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无差异,但呼吸抑制率D组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2种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地佐辛组对呼吸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吴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烧伤后创面常见的感染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分析烧伤后创面的感染细菌种类及其敏感性,以期为提高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500例,对其烧伤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进行K-B药敏试验,统计其感染细菌的种类与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结果 500例患者的分泌物细菌出致病菌株590份,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334份占56.6%,革兰阳性杆菌(G-)218份占36.9%,真菌38份占6.5%;而且所检测出的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结论 起到主要感染作用的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通过药敏试验,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临床治疗应该以此为依据,进而提高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09-2011年度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该院注射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院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是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DDDs排序列前4位的多为费用相对较低、使用较广泛的药物;金额排序列前几位的多为价格较高、用量多的药物.结论 该院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郭艳华;刘景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我院2012年1~6月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之一.

    作者:周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牙拔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大多数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患者需要行牙拔除术,该手术虽然简单,在牙科椅上即可完成,但依然可能发生术中大量出血以及术后拔牙创疼痛或肿胀、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笔者对2012-2013年于我科门诊行牙拔除术的患者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较好,现将相关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乔惠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探讨其对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10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8.0%,高于西药组的64.0%、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患者治疗后mAlb、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提高有效率,减轻症状,减少复发,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早期肾损害及时、合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丽环;李霞;李辉;李娜;陈玉昆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PDCA循环理论在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在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级162名本科实习生的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模式进行改革,实习结束后评价、比较PDCA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PDCA循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P<0.05).结论 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应对能力,并能持续改进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使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作者:陈信浩;纪俊标;吕纯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泪囊炎的诊治体会

    新生儿泪囊炎又称先天性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口被膜组织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由骨部狭窄或畸形造成,是患儿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儿生后几天或几周后有溢泪现象,伴脓性分泌物,压迫泪囊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常误诊为结膜炎.其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炎等.笔者自2005-2011年对120例(135眼)新生儿泪囊炎分别采用了3种治疗方法,均获满意效果,治愈率为96.95%,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荣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治疗护理要点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胰瘘的严重性在于胰液外溢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侵袭和消化作用,并可能引起腹腔内感染、大出血及其他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 年1月-2008年12月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加强胰酶抑制、营养支持、引流管的护理,有效防止了胰瘘的发生.

    作者:郑永波;苏秀霞;齐生伟;王红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多数为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其发病与该年龄段小儿的支气管解剖学特点有关[1].该年龄段小婴儿支气管和肺处于生长、发育的薄弱时期,感染后,细小的管腔易因炎性分泌物、水肿和肌肉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引致肺气肿和肺不张.其临床症状似肺炎,但喘憋更为突出.国外认为是一种特殊型肺炎,也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1].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现就其病因及临床治疗探讨如下.

    作者:杜向军;许丽丽;张爱月;张聪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补抑降压方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临床上多以阴虚阳亢为基本病机.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补抑降压方结合临床症状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患者2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30例患者均为我院中医门诊病例,其中男127例,女103例,年龄36~74岁,病程为6个月~18年.

    作者:要跟东;陈海鱼;王艳;高寒琦;王新颖;王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外用溃疡散、保妇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用溃疡散、保妇康栓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LEEP刀治疗,治疗组给予外用溃疡散、保妇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术后出血率及感染率均于对照组,且阴道排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溃疡散、保妇康栓联合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梅;邵丽琴;蒋仲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