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GD序列在靶向溶栓药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鑫;谭树华

关键词:RGD序列, 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溶栓, 靶向
摘要: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无论是以何种诱导剂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膜表面终都将暴露出GPⅡb/Ⅲa受体,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ⅤⅢ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血小板聚集成团[1,2].RGD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短肽序列之一,在与GPⅡb/Ⅲa作用时高度保守,是识别配体所必需的序列.因此在RGD序列封闭了GPⅡb/Ⅲa上的RGD结合位点后,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ⅤⅢ与GPⅡb/Ⅲa的结合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血栓靶向作用.本文就RGD序列在靶向溶栓药物方面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2年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感染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筛检,阳性标本采用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确诊,对2012年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玉林市55070例女性婚前接受梅毒感染检测,检测阳性273例,阳性检出率为0.50%,其中北流市为0.81%(100/12296)、容县为0.29%(19/6500)、博白县为0.47%(69/14636)、兴业县为0.15%(8/3950)、陆川县为0.67%(51/7650)、玉州区为0.20%(12/5435)、福绵区为0.44%(14/3161).结论 女性承担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务,优生优育从婚前开始,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可以预防梅毒传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作者:龚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34例CVA患儿根据有无选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2组咳嗽明显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为2.8%(2/71),低于对照组的12.7%(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VA患儿治疗中,孟鲁司特钠在咳嗽症状消失及复发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志虹;孔卫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紫杉醇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患者诊断为左卵巢交界性肠型黏液性肿瘤术后,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静脉化疗,输注紫杉醇10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停止输注药物,给予补充血容量、升血压、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缓解,更换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联合顺铂.

    作者:熊晓东;于芝颖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护理

    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较差,并发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停服、多服等现象,在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细节问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服药护理,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刘安静;张淑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奥曲肽治疗,治疗组予以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根据出血停止时间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9%、94.5%,高于对照组的52.7%、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出血,能够更加快速的止血,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卢桂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据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3.66亿人,预计2030将达到5.52亿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十年来翻了近2倍,高达9.7%,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高过世界平均水平的6.4%.同时,我国的高危人群也扩大到1.5亿人左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

    作者:张庆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门诊一患多方不合理用药盲区分析

    门诊一患多方现象由来已久,这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医院药学学科的迅猛发展结合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的推进,不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在不断完善,不合理用药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单一处方不合理用药点评工作已从制度化向常规化迈进[1].住院患者医嘱的点评也日趋全面铺开,门诊一患多方合理用药监督几乎成为空白.门诊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往往出现在患者将多个科室开具的药物一起使用.为此,笔者调取了2011-2012年我院患者在中、西药房所取全部药品的处方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痰结核杆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2.9%、90.5%,高于对照组的72.5%、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2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永乐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剖宫产围术期170例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7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85例)剖宫产术前、术后用头孢呋辛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B组(85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对比2组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2组的发热率、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平均退热时间、头孢呋辛钠的平均用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针单方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明显缩短术后退热时间,同时大大减少抗生素用药量.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临床中药师工作模式的探讨

    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医疗模式的转变要求药师走进临床,开展临床药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从以往单纯的药品调剂拓展到协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向临床提供药品信息,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治疗及其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方面问题的咨询服务等[1].我院药剂科自成立临床药学室以来,在借鉴国内各大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院情况和特色的临床中药师服务及培养模式.本文拟就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做一阐述.

    作者:王慧;张娅楠;李婷;左文;葛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双盲将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A组)和阿折地平片组(B组),经过2周清洗期后,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阿折地平片8mg口服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变化和谷峰比值.结果 2组患者用药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SBP/DBP)较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降压谷峰比值均>50%.结论 阿折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轻、中度高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均具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作者:李云逸;陈维生;于锋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精神心理、胃肠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症候群[1],致病因素包括饮食、感染、精神、心理、社会和环境等[2].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胃肠激素和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韩宝娟;冯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在人类社会向老龄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中,老年性痴呆病症是老龄人群好发的病症之一,目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大多在家庭、社区中进行,因此指导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军;寻丽彬;王丽君;丛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以嗜睡厌食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心力衰竭1例

    患者,女,87岁.主因嗜睡,厌食3d住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8年,冠心病病史16年,平时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mg、卡托普利12.5mg、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均每天3次,氢氯噻嗪12.5mg,每天2次;腰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近半年活动减少,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于3d前出现嗜睡、厌食,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大小便失禁及肢体活动障碍.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纯水联合高通量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纯水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 2台北京康德威双极反渗水处理机,将其改造成二级反渗系统,再经微滤器滤过后形成超纯水,细菌生长数<0.1CFU/ml,内毒素浓度<0.03EU/ml.选取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20例)所用透析器为NIPRO-150G,试验组(20例)所用透析器为PES-150DS,超纯水联合高通量透析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对贫血的纠正及促红素的用量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b、HCT明显增高,促红素应用显著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纯水联合高通量透析能显著纠正透析患者的贫血,并能节省促红素的用量.

    作者:崔岭;唐闽;焦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用于高血压并发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用于高血压并发抑郁症的临床降压疗效.方法 将80例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酞普兰(国产)20mg治疗,同时给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以认知疗法和松弛疗法为主.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的临床降压疗效.结果 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和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抗抑郁综合治疗对高血压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降压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秀桃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则进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操作程序规范性、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程序规范性、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治疗,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任廷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硬膜下积液43例疗效观察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1],由于颅脑损伤致蛛网膜撕裂,且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颗粒阻塞、脑脊液回吸收障碍,使脑脊液滞留于硬膜下,如不及时处理,硬膜下积液逐渐增多,产生占位效应,加重患者病情.部分形成囊壁包裹,需要行开颅手术切除囊壁[2],患者创伤增大,处理难度增加.笔者选取2011-2012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的患者4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常权;朱金华;高艳平;屈波;李征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 2种亚型; D2样受体与Gi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包括D2、D3、D4受体.D1受体是体内分布广泛的、受关注的多巴胺受体亚型之一,而且D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依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中枢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 D1受体的分布、信号传导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连燕霞;何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检查前5min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意识状态、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即刻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力波动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应激反应及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遗忘情况:观察组32例患者不能完全回忆术中过程(66.7%),16例对术中情况无记忆(33.3%);对照组均能清晰记忆检查过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检查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伟;曾红;范忠惠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