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胡秋兰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龄产妇,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于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产前分别采用个体指导、孕期知识宣讲、示范教学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2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及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危因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根管治疗.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及根管填充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恰填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牙局部疼痛,恰填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清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检验科生化流水线的使用与管理对策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201 1年以来我院检验科购买了三台生化分析仪和一台化学发光仪组成一条生化免疫流水线,在使用过程中,我院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清热渗湿汤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7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清热渗湿汤化裁方水煎服并配合整体护理,对照组予口服补液及蒙脱石散治疗,疗程均为3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泻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9%;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为(1.42±0.46)d短于对照组的(2.16 ±0.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玲玲;邓维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重,用药疗程长,加上肿瘤患者本身体质差,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使目前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存在许多隐患.针对化疗的危害性,我科通过对静脉化疗风险环节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

    目的 提高重症监护室(ICU)管道护理安全率,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2010年1-12月综合性ICU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具体原因,实施相应对策.结果 ICU患者管路护理安全率由94.2%(2010年1-12月)提高到98.8%(2011年1-12月).结论 成立管道护理小组、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明确标识、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提高ICU患者管道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对策.

    作者:康书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Bcl-2及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1-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作者:豆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AH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抗组胺(西替利嗪滴剂)、化痰止咳(必嗽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治疗,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乙酰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辅治AH疗效显著,且经口服给药,用药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洋新;刘小生;黎清交;蔡志军;刘跃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儿科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医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开具西药处方500张,对抗病毒药物处方及患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张处方中含抗病毒药物处方293张(58.60%),其中门急诊处方157张(64.34%),住院病房处方136张(53.12%).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口服为主,共116张(73.89%).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利巴韦林为主,共占46.50%;其次为抗病毒口服液,占17.20%.门急诊抗病毒药物处方中与其他抗生素联用121张(77.07%);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处方53张(33.76%).结论 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家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改进策略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药剂科的职能正在由保障药品供应向切实维护人民用药安全、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向转变.但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目前药剂科在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胎儿窘迫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将45例出现胎儿窘迫现象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术结束分娩,并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新生儿窒息和死亡情况.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时,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和分娩方式,能很好地保障胎儿的健康,避免产生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的生存几率.

    作者:王启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西药治疗攀西地区亚急性咳嗽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治疗攀西地区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5例亚急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15例和西药组110例,其中每组又分为感染后咳嗽亚组、咳嗽变异性哮喘亚组及细菌性鼻窦炎亚组.中药组予以自拟润肺止咳汤口服治疗,西药组予以泼尼松及复方可待因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感染后咳嗽亚组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西药组咳嗽变异型哮喘亚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西药组低于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菌性鼻窦炎亚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据患者不同病症情况给予不同药物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廖隽芾;赵峰;李姝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栓通与3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与3种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常温下将血栓通分别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在0、1、2、3、4h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栓通含量.结果 血栓通注射液与3种溶媒配伍4h内溶液颜色无明显差异,pH无明显变化;随时间延长,不溶性微粒逐渐增多,但符合中国药典要求;随时间延长配伍液含量均逐渐下降,但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与3种溶媒在常温下、4h内配伍稳定,但为用药安全,临床医师应选择说明书推荐的溶媒.

    作者:梁武英;韩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某高校在职教工健康体检空腹血糖结果调查

    目的 通过对2010、2011年某高校在职教工健康体检时空腹血糖结果的分析,了解该校教工的空腹血糖水平状况,为糖尿病(DM)的社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全体在职教工共2732名;2011年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全体在职教工共2907名.从2010年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DM的健康教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结果 2010年全体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294例,占总人数的10.76%;2011年全体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268例,占总人数的9.22%;随着年龄增长,异常人数比例明显有增长趋势.2011年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例数较2010年有所减少.结论 该校55岁以上的教工空腹血糖异常比例仍较高,应及早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延缓DM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精神科门诊失眠患者就诊前苯二氮(卓)类药物自行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精神科门诊失眠患者就诊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形式对240例失眠患者就诊前苯二氮(卓)类药物自行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40例患者中就诊前自行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者209例,使用率为87.1%,各年龄段失眠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97.6%药物来源于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援助和传递,2.4%自行在药店和基层私人诊所少量购买.结论 应加强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管理和正确使用的宣传教育,失眠者应到正规医院门诊实行个体化合理治疗,避免盲目用药.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的吸收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经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针对性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对护理工作均表示满意.结论 对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取得老年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宋迎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甘露醇辅治手足口病二期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以口腔、手足等出现水疱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感染造成,易引发肺水肿、脑炎或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多半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发生于要幼儿.二期手足口病指符合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诊断,同时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通常表现为精神状况差、呕吐、眼球震颤、嗜睡、全身乏力、易于受惊等,并伴有腱反射消失、减弱或脑膜刺激征等生命体征.严重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休克、频繁抽搐及脑疝等情况[1].因此,尽早预防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至关重要.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二期手足口病患儿30例,笔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爱群;陈艳;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人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多病共存,加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社区用药人群中老年人占90%以上,随之而来的关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探讨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姜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分析

    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镇关节脱位多由创伤引起,常伴发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断裂,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常采用螺钉、重建钢板、人工韧带等方法进行固定[1],目前多采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固定,效果显著[2].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2例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0例,均采用锁骨钩钢板进行固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家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青霉素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青霉素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102例应用青霉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对照组给药方式为静脉推注.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效果为佳,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