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辅治手足口病二期临床观察

唐爱群;陈艳;陈强

关键词:甘露醇, 手足口病, 作用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以口腔、手足等出现水疱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感染造成,易引发肺水肿、脑炎或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多半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发生于要幼儿.二期手足口病指符合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诊断,同时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通常表现为精神状况差、呕吐、眼球震颤、嗜睡、全身乏力、易于受惊等,并伴有腱反射消失、减弱或脑膜刺激征等生命体征.严重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休克、频繁抽搐及脑疝等情况[1].因此,尽早预防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至关重要.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二期手足口病患儿30例,笔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王刚伦;卫杰;杨毅;梁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剖宫产合并卵巢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剖宫产术中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该院收治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卵巢肿瘤切除术3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行卵巢肿瘤剔除术32例,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3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示囊性畸胎瘤29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卵巢冠囊肿2例.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具有发生率高、易于漏诊的特点,在剖宫产时要认真探查卵巢,及时发现,根据肿瘤性质的不同予以对应处理.

    作者:余奇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5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58例和左氧氟沙星组57例.加替沙星组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左氧氟沙星组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确切,能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构体Ⅳ达到抗菌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鹤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微波热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包块大小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的改变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周包块直径均减小,血β-hCG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能使包块减小,β-hCG水平下降,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对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法(NBNA)对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患儿早产儿据脑损伤情况分为脑损伤组52例和无损伤组56例.在生后3、7、14、28d和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NBNA评分;并随访至纠正胎龄6个月时测评智力发展水平(BSID)与NBNA的关系.结果 脑损伤组在3、7、14、28d的NBNA评分均低于无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NBNA的评分随日龄增长而增加.脑损伤组在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为(34.15±1.4)分明显低于无损伤组的(37.33 ±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6个月时2组早产儿中NBNA≤35分者智力发育异常率及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均高于NBNA评分>35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NBNA评分能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后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桃;吴文坚;余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该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03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在该治疗中的影响.结果 心理护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其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详细周密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口腔颌面部外伤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齐纳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全身麻醉男性患者苏醒期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苏醒期耐受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于术前访视及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的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对照组术前不予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观察2组麻醉苏醒期尿道不适及躁动情况.结果 2组苏醒期尿道不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19.1% (9/47)低于对照组的41.7% (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躁动评分为1分、2分、3分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评分为0分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留置尿管的耐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文英;袁士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伴有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消化道大出血、胰瘘等多种并发症.笔者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苗苗;张鑫;要林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产妇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经阴道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A组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B组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产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5d.观察2组产后3d血象、产褥病及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产后3d血象、产褥病及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可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作者:林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肖果;常慧丽;赵素霞;刘素霞;解晓彦;房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孕期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于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产前分别采用个体指导、孕期知识宣讲、示范教学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2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及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危因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秋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反复洗胃对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影响

    洗胃是抢救有机磷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洗胃是否彻底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中毒患者经首次洗胃几小时后,仍可从患者呕吐物中闻到很浓的有机磷毒物的气味,为了解重复洗胃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的影响,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宾城;谢胜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门急诊处方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处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及原因.方法 抽查该院门、急诊处方1600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197张,占12.3%.其中,抗生素滥用79张(4.9%)所占比例大,其次为重复用药30张(1.9%)和诊断与用药目的不符25张(1.6%).结论 合理用药是医院药师、医师现阶段工作重点、难点,该院合理用药情况有待加强,需要社会、医院各方共同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膜透析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患者,女,50岁,于2011年8月8日因饮食不洁出现呕吐、腹泻并伴尿量明显减少,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肌酐(Cr)703 μmol/L,尿素氮(BUN) 16.06mmol/L,CO213.26mmol/L,予补充能量、纠正酸中毒等治疗3d未见好转,2011年8月13日复查血Cr 974μmol/L、BUN 23.13mmol/L.于2011年8月15日入住我院,入院时症见:神志清楚,精神弱,乏力,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腹泻,1d约20次,稀水样便,少尿,100 ~ 150ml/24h,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作者:董冲霄;李强;刘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益气养阴法在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对其生存率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放化疗期间的一个时间窗进行准确的中医辨证,是中医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利用中医的益气养阴法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及作为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其疗效已得到了诸多肯定.

    作者:何彬;冯启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及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患者.近年来,PIC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ICC导管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改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也越来越多,使并发症显著减少,置管时间延长,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春桂;蔡玉兰;陈顺珍;廖东群;古文庄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对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文秀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清热渗湿汤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7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清热渗湿汤化裁方水煎服并配合整体护理,对照组予口服补液及蒙脱石散治疗,疗程均为3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泻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9%;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为(1.42±0.46)d短于对照组的(2.16 ±0.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玲玲;邓维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救治可致残,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而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1].我院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68(52.5±3.5)岁;其中颅脑损伤3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脑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予开颅手术治疗.5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例.

    作者:黄益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