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何春桂;蔡玉兰;陈顺珍;廖东群;古文庄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 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及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患者.近年来,PIC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ICC导管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改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也越来越多,使并发症显著减少,置管时间延长,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各科临床护理人员182名,对其分批次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时间为3个月.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知识、胰岛素笔(泵)使用、饮食运动、足部护理、降糖药物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培训后,182名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知识、饮食运动、足部护理、胰岛素笔(泵)使用、降糖药物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彩欣;朱希燕;侯晓娟;刘月芹;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第一疗程治愈率为59.5%高于对照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4±4.1)d短于对照组的(15.7±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服用方便、疗程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2007-2012年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07-2012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该院急性胰腺炎患者258例,回顾性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各类药DDDs与总DDDs比值排序高为硝基咪唑类(29.61%),低为抗真菌类(0.26%);DUI >1的药物共11种,头孢曲松/舒巴坦DUI高,为2.00;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58.53%;抗菌药总平均使用时间为(8.0±5.5)d;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6.81%.结论 该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率.

    作者:邓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的吸收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经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某高校在职教工健康体检空腹血糖结果调查

    目的 通过对2010、2011年某高校在职教工健康体检时空腹血糖结果的分析,了解该校教工的空腹血糖水平状况,为糖尿病(DM)的社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全体在职教工共2732名;2011年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全体在职教工共2907名.从2010年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DM的健康教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结果 2010年全体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294例,占总人数的10.76%;2011年全体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268例,占总人数的9.22%;随着年龄增长,异常人数比例明显有增长趋势.2011年在职教工空腹血糖异常例数较2010年有所减少.结论 该校55岁以上的教工空腹血糖异常比例仍较高,应及早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延缓DM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化疗药物顺铂、5-氟尿嘧啶、吉西他定、紫衫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纳差、口腔黏膜炎、末梢神经炎、发热、腹泻、腹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有增效病毒的作用.

    作者:加依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B组予氯胺酮麻醉.观察2组术前5min、术中10min及术后20min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数值及2组5、10、20min的入睡、苏醒情况.结果 A组5min入睡和苏醒者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10minHR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R及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的用药特点与合理性.方法 该院2009-2010年收治老年肺炎患者35例,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法,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所有入院老年患者均得到治疗,其中治愈12例(34.29%);好转23例(65.71%);住院时间3~38d,平均15.8d.所用药物涉及抗生素类达18种,其中DUI >1的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美洛西林.使用率偏高的有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结论 抗生素应用要严格遵循用药规则,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宫颈分泌物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孕24~28周宫颈分泌物IL-8测定值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保健和分娩的早产孕妇45例作为研究组,对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时做宫颈分泌物IL-8测定.观察2组宫颈分泌物中IL-8水平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宫颈分泌物中IL-8水平为(65.58±7.0)高于对照组的(10.8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妇宫颈分泌物IL-8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3,P<0.05).结论 孕24 ~28周宫颈分泌物IL-8水平与早产有密切相关,可据此对早产作出预测,是临床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的依据之一.

    作者:李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板棍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青少年脊柱骨折16例效果观察

    我院自2003年8月-2010年12月,采用板棍系统(PRSS)治疗生长发育期青少年脊柱多椎体骨折16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01.1一般资料生长发育期青少年脊柱多椎体骨折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7~17岁,中位年龄14.7岁.16例椎体压缩均> 1/2,两个椎体压缩5例;跳跃性骨折2例,爆裂型骨折8例,椎体脱位6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损伤,无明显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致伤原因与损伤类型:高处坠落伤14例,车祸交通伤2例;伴肠破裂1例,股骨骨折2例,耻骨骨折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椎前后位X线摄片及水平面和矢状面MRI扫描.

    作者:朱晓伟;成肖平;邢发杰;马文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Bcl-2及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1-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作者:豆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基于PACS系统平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像实践教学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在某一医学专科中合格医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保障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

    作者:赵圆;邢艳;刘文亚;王静;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将2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手术后,评估2组疼痛情况,并予相应的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镇痛药物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手术前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结合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清热渗湿汤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7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清热渗湿汤化裁方水煎服并配合整体护理,对照组予口服补液及蒙脱石散治疗,疗程均为3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泻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9%;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为(1.42±0.46)d短于对照组的(2.16 ±0.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清热渗湿汤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玲玲;邓维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

    患者,男,87岁.因突发喘憋伴大汗3.5h,于2012年5月30日入我院急诊科.既往有阿尔茨海默病病史7年,冠心病史11年,高血压病史20年,以往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呋塞米、贝那普利治疗.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当天转入重症医学科.入重症医学科后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吗啡、西地兰积极改善心力衰竭,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泮托拉唑抑酸、保护胃黏膜,积极肠内营养支持,阿司匹林肠溶片鼻饲(0.1g,碾碎鼻饲,每天1次)抗血小板聚集.

    作者:孙治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产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式处理,并提供导乐服务;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镇痛阻滞处理.观察2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失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4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失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技术有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促进产程进展,降低母婴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立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伴有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消化道大出血、胰瘘等多种并发症.笔者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苗苗;张鑫;要林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应对策略分析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成为仅次于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目前认为,老年期痴呆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5%,> 7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9%,>8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更是高达50%.我国现有>70岁老人近4亿,人均寿命达到74.83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老年性痴呆的重灾区.

    作者:孙春红;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时血糖增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作用饱和,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受阻.此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活化,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混浊[1].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常见的白内障之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日渐成熟,手术仍为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根本方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并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是保证其良好恢复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品琪;陈杏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