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王经林

关键词:肺结核, 耐多药, 左氧氟沙星,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的吸收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反复洗胃对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影响

    洗胃是抢救有机磷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洗胃是否彻底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中毒患者经首次洗胃几小时后,仍可从患者呕吐物中闻到很浓的有机磷毒物的气味,为了解重复洗胃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的影响,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宾城;谢胜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王刚伦;卫杰;杨毅;梁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普外科医院感染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7-2012年普外科患者5869例,回顾性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81例(1.3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8例(46.9%);检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49.6%,革兰阳性菌39例,占29.8%,真菌27株,占20.6%.使用单一抗生素24例,二联45例,三联以上12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代头孢、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甲硝唑.结论 据患者病情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丁爱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危害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的危害.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105例ICP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单胎、无妊娠期并发症的105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儿危害大,宜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母儿生存质量.

    作者:徐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V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VCI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改善认知障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富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2007-2012年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07-2012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该院急性胰腺炎患者258例,回顾性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各类药DDDs与总DDDs比值排序高为硝基咪唑类(29.61%),低为抗真菌类(0.26%);DUI >1的药物共11种,头孢曲松/舒巴坦DUI高,为2.00;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58.53%;抗菌药总平均使用时间为(8.0±5.5)d;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6.81%.结论 该院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率.

    作者:邓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及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患者.近年来,PIC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ICC导管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改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也越来越多,使并发症显著减少,置管时间延长,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春桂;蔡玉兰;陈顺珍;廖东群;古文庄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有助于恢复患儿肠道正常微生态和生理功能,迅速控制和缓解腹泻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阙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AH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抗组胺(西替利嗪滴剂)、化痰止咳(必嗽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治疗,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乙酰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辅治AH疗效显著,且经口服给药,用药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洋新;刘小生;黎清交;蔡志军;刘跃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针对性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对护理工作均表示满意.结论 对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取得老年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宋迎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全身麻醉男性患者苏醒期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苏醒期耐受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于术前访视及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的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对照组术前不予心理护理,对麻醉苏醒期有尿管不适者予安慰解释.观察2组麻醉苏醒期尿道不适及躁动情况.结果 2组苏醒期尿道不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干预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19.1% (9/47)低于对照组的41.7% (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躁动评分为1分、2分、3分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评分为0分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对留置尿管的耐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文英;袁士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药治愈小便频数1例

    患者,女,30岁.7年前分娩后出现尿频症状,每晚排尿2~3次,排尿14 ~20次24h,尿量1500~2000ml/24h,伴有尿急、尿痛,就诊于当地门诊,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尿频未缓解.2.5年前就诊,查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肾炎,给予泼尼松、肾炎片、钙片、头孢克肟(具体药物剂量均不详)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就诊于当地红十字会医院,查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环磷酰胺、泼尼松(具体用药剂量均不详),尿频未缓解.期间病情反复发作,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尿频未缓解.于2012年7月20日收住我院.既往自幼体质差,否认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兰芬;张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吸收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及肝、肾等功能异常.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梁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临床干预对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临床干预对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产前检查支原体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20例.干预组采用琥乙红霉素阴道给药,如出现并发症,停止试验.非干预组不予处理.观察2组孕妇支原体感染阴性率、母要传播率和异常母要结局情况.结果 干预组解脲支原体(Uu)感染阴性率高于非干预组,母要传播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阴性率和母婴传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常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2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Uu感染率,阻断母婴传播,且不提高异常母要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晓凡;颜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血压危象73例诊治分析

    高血压危象(HC)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血压显著性或急剧升高(通常舒张压> 120mm Hg),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必须及时处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高血压危象患者73例施行救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晓兰;卢秀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改进策略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药剂科的职能正在由保障药品供应向切实维护人民用药安全、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向转变.但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目前药剂科在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5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58例和左氧氟沙星组57例.加替沙星组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左氧氟沙星组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确切,能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构体Ⅳ达到抗菌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鹤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应对策略分析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成为仅次于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目前认为,老年期痴呆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5%,> 7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9%,>8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更是高达50%.我国现有>70岁老人近4亿,人均寿命达到74.83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老年性痴呆的重灾区.

    作者:孙春红;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基于PACS系统平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像实践教学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在某一医学专科中合格医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保障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

    作者:赵圆;邢艳;刘文亚;王静;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