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

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关键词:晚断脐, 新生儿, 脐部, 护理
摘要: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检查标本62例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方法 对该院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6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62份血液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包括:患者个人因素18例,占29.03%;采血、检验人员因素10例,占16.13%;其他客观因素34例,占54.84%.结论 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呈多样化,一些客观因素占较高比例,应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同医务人员一道全方位防范,以降低误差率,提高正确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加巴喷丁和羟嗪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和羟嗪对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术前予加巴喷丁;B组术前予羟嗪;C组术前予安慰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患者给药前,给药后2h及麻醉诱导前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手术前和术后2、6、12、24、48h进行疼痛评分(VAS),同时调查患者对术前抗焦虑用药的满意度.结果 给药后2h及麻醉诱导前A组和B组STAI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48hA组和B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和羟嗪能均能明显减轻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并能提高患者对术前抗焦虑用药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降低桑叶提取物中灰分的方法探讨

    中药提取物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是影响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药提取物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来源有两类,一类是中药材中生理性存在的无机离子,包括钠、钾、钙、镁、铁、氯化物和磷酸盐;另一类是中药材前处理过程中未除净的部分杂质(如:泥沙).超速离心、大孔树脂及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药及食品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且不会产生残留[1].有报道离子交换树脂在制药及食品工业中去除其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有较好的效果[2].灰分及重金属超标是直接影响成品质量重要的成分,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笔者探讨降低桑叶提取物中灰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围生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37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产前检查,分娩后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围生期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手术风险,还可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应对策略分析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成为仅次于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目前认为,老年期痴呆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5%,> 7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约为9%,>85岁人群中的患病比例更是高达50%.我国现有>70岁老人近4亿,人均寿命达到74.83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老年性痴呆的重灾区.

    作者:孙春红;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将2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手术后,评估2组疼痛情况,并予相应的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镇痛药物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手术前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结合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各科临床护理人员182名,对其分批次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时间为3个月.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知识、胰岛素笔(泵)使用、饮食运动、足部护理、降糖药物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培训后,182名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知识、饮食运动、足部护理、胰岛素笔(泵)使用、降糖药物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培训基地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彩欣;朱希燕;侯晓娟;刘月芹;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食管管型伴食管黏膜轻微肠化1例

    患者,男,43岁.主因进食后呕血4h入院.患者入院前6h进食烫粥后出现咽痛、胸骨后疼痛,遂停止进食,4h前出现恶心、呕吐,起始为所进之食物,后为血性液,量较多,约300ml.2h前停止呕血,仍诉恶心、咽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泛影葡胺造影排除食管破裂,随即患者恶心症状加重,当地医院给予止血、抗酸治疗后转入我院.入院后患者剧烈干呕后吐出一长约8cm的灰白色膜管状物,患者自行咬断后吐出.患者5年前进食较烫食物后曾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应用止吐、抗酸治疗后,症状消失.5年来曾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患者未予重视,均应用止吐、抗酸药物后症状好转,无其他既往病史.查体:T 38.1℃,P90次/min,R 30次/min,BP 136/88mmHg,急性病容.

    作者:蒋彩霞;李国雷;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状况.方法 对2515例贵港市城区幼儿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观察佝偻病后遗症状况.结果 2515例学龄前儿童,检出佝偻病后遗症83例,检出率为3.30%.其中,男性儿童共检查1408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45例,检出率为3.20%;女性儿童共检查1107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38例,检出率为3.43%.结论 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仍存在,应继续加强婴幼儿保健工作,为消除佝偻病后遗症创造条件.

    作者:罗榜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重,用药疗程长,加上肿瘤患者本身体质差,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使目前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存在许多隐患.针对化疗的危害性,我科通过对静脉化疗风险环节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Bcl-2及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1-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作者:豆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前,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手术患者高龄现象显著增多.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常合并心肺等相关疾病,外科手术医师面临着越来越多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手术患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后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风险较一般患者明显增高,一旦并发PPCs将导致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特别是老年患者并发PPCs后病死率明显提高.PPCs常见的是肺膨胀不全,其他PPCs较肺膨胀不全少见,如肺炎、肺功能不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栓塞等[1].

    作者:司翠权;李江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儿童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AT/RT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 男2例,女2例,年龄3~ 15岁,平均年龄6.7岁;影像学检查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1例位于脑室内.组织学上,肿瘤由横纹肌样细胞及肿瘤间叶组织和(或)原始神经外胚层成分构成,未见类似上皮样组织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示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阳性,且所有病例均显示INI1蛋白表达缺失.结论 AT/RT是好发于儿童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胚胎性肿瘤,其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多样,需与多种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INI1表达失活为诊断该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指标.

    作者:李方;桂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产妇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经阴道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A组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B组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产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5d.观察2组产后3d血象、产褥病及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产后3d血象、产褥病及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后可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作者:林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吸收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及肝、肾等功能异常.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梁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奥曲肽治疗.比较2组止血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24h、48h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8.5 ±3.5)h短于对照组的(27.8 ±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剖宫产合并卵巢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剖宫产术中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该院收治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卵巢肿瘤切除术3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行卵巢肿瘤剔除术32例,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3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示囊性畸胎瘤29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卵巢冠囊肿2例.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具有发生率高、易于漏诊的特点,在剖宫产时要认真探查卵巢,及时发现,根据肿瘤性质的不同予以对应处理.

    作者:余奇侠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产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1].目前我国心脏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趋于青少年,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幼年存活下来,并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加上某些已婚后并发心肌炎、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年轻女性患者较多,使护理人员在妇产科护理中,常会遇到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笔者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幸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接骨板治疗,虽然治疗费用较高,但其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具有安全、牢固、疗效好等优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吉山;曹靖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5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气短及颜面、双下肢水肿2d,于2012年9月入院.患者入院1年前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就诊于我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病理性Q波,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中段弥漫狭窄50%,回旋支中段弥漫狭窄70%,右冠状动脉中段弥漫狭窄95%.实验室检查心肌酶正常,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右冠状动脉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枚,术后规律服药,病情稳定.

    作者:张军惠;王立君;韩建妙;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