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桂秋萍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产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1].目前我国心脏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趋于青少年,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幼年存活下来,并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加上某些已婚后并发心肌炎、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年轻女性患者较多,使护理人员在妇产科护理中,常会遇到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笔者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幸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状况.方法 对2515例贵港市城区幼儿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观察佝偻病后遗症状况.结果 2515例学龄前儿童,检出佝偻病后遗症83例,检出率为3.30%.其中,男性儿童共检查1408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45例,检出率为3.20%;女性儿童共检查1107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38例,检出率为3.43%.结论 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仍存在,应继续加强婴幼儿保健工作,为消除佝偻病后遗症创造条件.
作者:罗榜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12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15个品种,主要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疗程长达18d,不合理用药32次.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应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临床存在给药不当等问题,应引起注意.
作者:张仓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患者参与的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肖果;常慧丽;赵素霞;刘素霞;解晓彦;房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临床干预对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产前检查支原体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20例.干预组采用琥乙红霉素阴道给药,如出现并发症,停止试验.非干预组不予处理.观察2组孕妇支原体感染阴性率、母要传播率和异常母要结局情况.结果 干预组解脲支原体(Uu)感染阴性率高于非干预组,母要传播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人型支原体(Mh)感染阴性率和母婴传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常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2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Uu感染率,阻断母婴传播,且不提高异常母要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晓凡;颜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传统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改良置管法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置管,试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留置胃管.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分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药学实习教学工作,是一个将基本药学理论知识、专业临床知识、沟通技巧传授给临床药学实习生的工作,是将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非常重要的过程.临床药师是临床医疗团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师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内,许多医院均设立了临床药师岗位,但目前因临床药师水平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对于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工作上发挥作用,如何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如何满足临床需求等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争议.目前阶段,在职临床药师的带教工作,应依托临床医师的帮助,以临床药师为主,临床医师为辅,相辅相成,为培育优秀的临床药师做出贡献.笔者现将在临床药学实践带教中的经验与思路报道如下.
作者:文才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PD手术的患者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和各类致病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出现与手术有密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4例(21.5%),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患者年龄及术前贫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5项重要因素.结论 若患者确需接受PD术,应于术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并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昌勇;鲁晓林;安代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患者13例,均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有效率为53.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肝功能损害,多为I、Ⅱ度,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为69.2%.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熊超;曾灵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患者,男,65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气短及颜面、双下肢水肿2d,于2012年9月入院.患者入院1年前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就诊于我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病理性Q波,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中段弥漫狭窄50%,回旋支中段弥漫狭窄70%,右冠状动脉中段弥漫狭窄95%.实验室检查心肌酶正常,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右冠状动脉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枚,术后规律服药,病情稳定.
作者:张军惠;王立君;韩建妙;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在某一医学专科中合格医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保障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
作者:赵圆;邢艳;刘文亚;王静;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依匹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方法 将192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依匹斯汀递减疗法,对照组采用依匹斯汀每日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停药4周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及停药4周后,症状积分2组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匹斯汀递减疗法治疗CU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的吸收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经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药清胰汤辅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鼻饲清胰汤.观察2组首次排便时间、腹部胀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腹部胀痛缓解时间、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清胰汤辅治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尚恩;杨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中药提取物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是影响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药提取物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来源有两类,一类是中药材中生理性存在的无机离子,包括钠、钾、钙、镁、铁、氯化物和磷酸盐;另一类是中药材前处理过程中未除净的部分杂质(如:泥沙).超速离心、大孔树脂及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药及食品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且不会产生残留[1].有报道离子交换树脂在制药及食品工业中去除其中的灰分及重金属有较好的效果[2].灰分及重金属超标是直接影响成品质量重要的成分,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笔者探讨降低桑叶提取物中灰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的用药特点与合理性.方法 该院2009-2010年收治老年肺炎患者35例,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法,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所有入院老年患者均得到治疗,其中治愈12例(34.29%);好转23例(65.71%);住院时间3~38d,平均15.8d.所用药物涉及抗生素类达18种,其中DUI >1的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美洛西林.使用率偏高的有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结论 抗生素应用要严格遵循用药规则,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对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文秀保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糖尿病时血糖增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作用饱和,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受阻.此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活化,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混浊[1].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常见的白内障之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日渐成熟,手术仍为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根本方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并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是保证其良好恢复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品琪;陈杏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目前女性常见,多发的乳腺疾病之一,多见于25 ~45岁女性,尤其是产后非哺乳期妇女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形成的乳房肿块和疼痛,其恶变的危险性比正常女性增加2~4倍.近年来,该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也愈来愈年轻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9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12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腹腔镜术后发生DVT 12例,同期行腹腔镜手术976例,发生率为1.23%;发病年龄21~63岁,中位年龄43.2岁;其中子宫肌瘤6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及输卵管妊娠破裂各3例.
作者:韩焕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