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肺结核患者健康宣教效果观察

贾彩霞;肖建勤

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宣教
摘要: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对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4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健康教育后,154例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可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药学监护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药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药学监护效果.方法 将186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学监护模式进行监护,并配合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0%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显著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巨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严重暴力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塌方、高处坠落伤等,战时则为火器伤.其致命性和致残性高居各类骨折之首.抢救生命,减少致残是救治的主要目的.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共并护理了骨盆骨折患者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启碧;倪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川菊止痛汤治疗,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文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提拉旋转斜板法治疗腰椎钩突关节紊乱症21例临床观察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常见病因有腰部扭伤、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钩突关节紊乱,也可导致腰部疼痛,通常给予绝对卧床休息,脱水消肿,活血化瘀止痛,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等治疗,疗效不佳[1,2].笔者应用提拉旋转斜板法治疗腰椎钩突关节紊乱后导致的腰痛,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王有胜;王艳君;范慧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科急诊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危重病症,危重病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恶劣,因此,只有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儿科危重病症的处理,才能在遇到危重病症时,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尽早识别出危重患儿,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患儿620例进行常规检查WBC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患儿这两方面数值的变化来甄别患儿是否应判定为急危重症患者,并由此作为是否应该加强监护治疗的依据,探讨CRP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截肢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及矿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交通事故中致伤能量的增加,严重四肢创伤中截肢比例日渐增高.虽然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保肢提供了强有效的支持,但截肢术仍是一些创伤中保全生命的无奈选择.截肢不仅带给患者肢体的缺陷,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1].因此,在截肢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心理关怀、疏导尤为重要.我院护理工作重视开展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关怀,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琳;杨阳;杨牧;张印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庞赞襄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经验分析

    玻璃体积血常由外伤或内眼手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所致[1].玻璃体内无血管,本身代谢低,积血则吸收缓慢,日久形成机化条索.甚至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中医属暴盲、目衄、血灌瞳神等范畴.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或突然出现眼前黑影合并眼前闪光.当出血进入玻璃体凝胶主体后形成玻璃体混浊,少量出血表现为灰尘状、条状、絮块状及漂浮不定的黑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玻璃体内可见点状、片状、团块状飘浮物,颜色灰暗或发红,视网膜有红色出血.较多量出血可出现视野暗区和视物略发红、模糊;大量玻璃体出血可使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只有光感.大量出血时看不到眼底.用彻照法检查看不到眼底的红色反光,瞳孔区呈暗黑色.裂隙灯检查可见玻璃体内有棕褐色点状混浊,大量出血时可见红色血块[2].庞赞襄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经郁热,热邪迫血妄行,脉络不通,溢于络外,积成瘀血;或肝郁脾虚,湿邪阻络,脉络受阻,溢血于外;或因肝郁阴虚,气血不畅,血行于外而致.以下介绍临床分型及经验病案.

    作者:庞荣;张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的产妇,若抢救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因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等发生席汗综合征或脑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危重症状,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我科护理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种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 对比观察2种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85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38例和B组147例.A组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3d;B组于术中预防使用抗生素1次,手术时间>3h时加用1次.观察2组切口感染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4%高于B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

    作者:周玉蓉;李超;魏林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辅治UAP安全有效.

    作者:王朝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较血脂康胶囊强,且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用于早产儿促胎肺成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促进早产儿胎肺成熟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产前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产前未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用于早产儿促胎肺成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彦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药青黛散外涂预防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后肛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青黛散预防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后肛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入院后均予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对照组于每次便后予温水清洗肛门后外涂荼油,观察组于每次便后予温水清洗肛门后外涂中药青黛散预防肛周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1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青黛散外涂预防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出血后肛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18例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8例和C组45例.A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C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C肽值,并比较3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3组FBG、PBG、HbA1c和血C肽值均优于治疗前,且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2%低于A组的14.3%和B组的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降糖效果良好,并有效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姚勇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程度、年龄及是否有生育要求等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达那唑、孕激素、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GnRH-α等治疗.手术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药物组和手术组均取得较满意疗效.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5%低于手术组的95.0%(P<0.05).结论 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灶部位、程度、年龄和是否有生育要求进行针对性治疗,可取的较满意疗效.

    作者:兰远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扁桃体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氨苄西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清热爽咽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疗效佳.

    作者:黄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是前列腺细胞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改变[1].其主要症状是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淋漓不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凉、饮酒及劳累可诱发该病并发尿潴留.随着科技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代替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该术式具有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施行TURP手术57例,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郅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结石直径<0.8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2组结石排出率及结石排出时间.结果 治疗组结石排出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结石排出时间为(5±2)d短于对照组的(1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邦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B型超声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72例胆囊结石患者据B型超声声像图特点分为甲组222例和乙组150例.2组均在B型超声指导下采用腹腔镜和输尿管镜微创手术进行保胆取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1、3、6个月和1、2年时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无中途剖腹病例.甲组随访1、3、6个月及第1年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第2年复发2例(0.9%),均为多发结石.乙组随访1、3、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第1年复发2例,均为多发结石,随访第2年复发6例,其中单发2例,多发4例.总计8例(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型超声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功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指导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进行微创手术,对患者成功进行保胆取石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现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平;张晓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