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马继琴

关键词:脑梗死,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干预, 效果
摘要: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2组在同样常规护理基础上,研究组施加心理干预和针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9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鼻饲置管时间较短,治疗效果较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羟基脲组18例;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20例;干扰素组18例.结果羟基脲组缓解11例(61.1%),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缓解16例(80.0%),干扰素组缓解9例(50.0%).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组缓解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羟基脲联合干扰素缓解率较单独应用2种药物临床疗效好.

    作者:宋通微;洪澄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及预防

    急诊科做为急危重患者紧急救治的场所,是风险发生高的科室,若医师对于患者的病情处理不当则会引起病情加重或死亡.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必须完善救治体系,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处理,只有找出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才能更好预防医疗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淑梅;付印;苏秀霞;关兰荣;张林红;王红艳;国献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朱承露;顾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中的应用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门脉高压本身无症状,临床上常由于出现并发症才发现有门脉高压,因此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年龄大多在30~50岁,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渐趋年轻化.所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应该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对患者实行正确的手术方式[1],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进行简单讨论,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清醒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对清醒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相对昏迷患者有更多地方需要注意.笔者就我科对清醒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置管前期护理1.1置管前宣教置管前须充分做好宣教工作,取得患者配合,以防止出现拔管事件.1.2置管深度与体位传统法胃管置入深度为45~55cm,但临床中发现要达到理想的引流效果,须使胃管侧孔完全置入胃内,插管深度应在55~65cm.置管体位多取仰卧位,该体位置管成功率较高.

    作者:李芳;谭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392例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医院上报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392例,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在ADR年龄分布中,老年人占多数,构成比大;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的不良反应多;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损害.结论 临床需要重视抗菌药物ADR,加强对抗菌药物AD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发热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作者:杨玉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40例,均给予α-硫辛酸0.6 g静脉滴注每天1次,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天3次,甲钴胺500μg口服,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血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92.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除丙氨酸转氨酶有轻度升高外(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出现头晕、恶心,均自行缓解.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DPN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荣侃;王荣辉;陈立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剖宫产手术后出血原因与临床护理观察

    剖宫产是通过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来解决难产,保护新生儿和挽救产妇生命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妇科手术方案[1],易引起产后出血、增加术后血栓形成.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在我院经剖宫产手术70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并对其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实践和体会

    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不仅要保证药品供应,确保药品质量,还要开展以科学、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医院中心药房工作的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药学服务,深入病房,虚心向医师们请教,与医师一同参与临床查房,参与临床用药讨论分析,纠正医师一些不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根据在临床用药积累的经验向医师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意见.建立慢性病、特殊病患者用药档案,监测、跟踪和记录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记录,及时沟通医患治疗方案和实施过程的修正,并为医院用药采购提供可信的依据.现将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彩莲;陈剑萍;黄艳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跌打七厘片治疗软组织损伤39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跌打七厘片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予以跌打七厘片治疗,对照组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第5、10天时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第5天时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0天时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2 1%、97.4%,高于对照组的25.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跌打七厘片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周洪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42例外科治疗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结肠癌已经成为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病因,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特别是合并肠梗阻后,因全身情况差,手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故正确的处理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我院自2009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42例,现将外科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任荣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鲑降钙素致不良反应64例分析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并且女性多于男性[1].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美国营养健康组织调查发现,骨质疏松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2].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多选用鲑降钙素,鲑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制剂且耐受性、活性要明显高于人体降钙素;它的治疗功效也明显优于人体降钙素,不仅降低血管系统的心血管扩张、神经系统递质和调节血钙,还能作用于骨胳系统并发挥药效[1,2].但是患者用药后也时常出现不良反应,这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现对我院64例因注射鲑降钙素而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立香;罗小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6例心肌损伤观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因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患者多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就诊,尤其中、重度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严重、体征明显,需紧急救治.因此临床医师多重视脑组织损害,而对心肌损害重视不足.现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的损害,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赵茹云;赵云芳;苏秀霞;李芳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普罗帕酮治疗窄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安全性探讨

    窄QRS心动过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心动过速之一,临床上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ST)、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等.95%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束支分叉以上,其中AVNRT和AVRT常见;仅少数为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1].窄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与患者心率快慢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关,轻者感觉心慌、心悸、焦虑不适,严重的心动过速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基础疾病加重,急诊终止发作是治疗的首选.基层医师对于节律整齐的窄QRS心动过速心电图常误认为狭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即AVNRT和AVRT.通过分析85例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对于意识清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在进行窦房结功能以及心功能评价后选用普罗帕酮是安全的,可作为基层急诊的首选药物之一,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2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支气管肺炎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丙卡特罗可以增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陈蓉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非典型性川崎病65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又称皮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见于3~5岁以下的儿童,好发于春、秋两季,是以血管炎性反应为主的病理改变,早期临床表现因似上呼吸道感染而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因有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小儿患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非典型性川崎病发生率有增加,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增高,严重影响了发病患儿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分析我院治疗的65例患儿的情况,研究其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断与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司晓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100例诊治分析

    自2008年5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患儿剧增,并且发热的患儿并发脑炎几率越来越高,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A6(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儿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除病毒的时间较长3~5周,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传播.现对我院诊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纵书芳;王洪青;孙浩淼;李淼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蛇毒血凝酶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蛇毒血凝酶应用在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3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5U垂体后叶素行静脉注射,然后继续将10U垂体后叶素添加到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1000U蛇毒血凝酶,肌内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停止咯血症状所需时间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病情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结核大咯血疾病采用蛇毒血凝酶治疗,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疗效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等优点,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较好药物.

    作者:杨伟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对策

    目的 对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对目前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主要问题: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缺乏用药针对性、试验性用药、预防性用药起点高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适合院情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强化使用环节监督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改进对策,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陆伟亮;汤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