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

田士芳

关键词:雌激素, 绝经, 泌尿系感染, 反复发作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复发性阴道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复发性阴道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膜外微创结扎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将48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予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治疗.观察2组呼吸机辅助时间、输血量、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微创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自力;李红卫;李强;刘艳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无张力组和传统组各120例.传统组据具体分型,分别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Bassini、McVay、Shouldice术式;无张力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Millikan术式;腹腔镜组在全身麻醉下,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扎和腹腔内置网法,即改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后的复发率低,安全可靠.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区疼痛更轻,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

    作者:李中立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临床反复使用、安全有效、剂型固定,并采取合理工艺制备成质量稳定、可控,经批准依法生产的中药制剂[1].中成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应用中成药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中成药因具有服用和携带方便,不良反应小,用途广泛,疗效独特等优势而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剂型及品种的逐渐丰富,临床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以致影响疗效,造成不安全用药导致不良后果[2],如何在临床上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临床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友武;郑小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5%醋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测定荡石片中蒙花苷的含量.结果 蒙花苷进样量在0.05~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试验RSD为1.17%,重复性试验RSD为0.96%,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1.17%(n=6).结论 本方法 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 准确可靠,适用于荡石片中蒙花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姜丽;凌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和F组各30例.麻醉诱导静脉给予丙泊酚、阿曲库铵,S组予舒芬太尼,F组予芬太尼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2%~4%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术中(手术开始后15min)(T4)、拔管时(T5)、拔管后5min(T6)时的MAP、HR,并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及术毕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RS)和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T5时MAP、HR水平高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MAP、HR与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2、T3、T4、T5、T6时MAP、HR水平均高于T1时及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毕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F组,RS评分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F组手术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术中眼反射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能提供充分的镇静镇痛,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利于维持围术期眼内压的稳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宋端怡;卜林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B-lycnh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B-lycnh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B-lycnh缝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宫腔内纱布填塞法治疗.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褥病率、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cnh缝合法用于剖宫产产中产后大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止血快、术后产褥病率低等优点,有效止血率达100%,可作为临床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作者:祝晓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软化宫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软化宫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人工流产术,试验组于人工流产术前2h予米索前列醇0.2mg置于阴道后穹窿.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手术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宫口均可置入7号及以上吸管,经复查B型超声均无胚胎组织残留,未行二次清宫.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软化、扩张宫颈有效,能减轻妇女人工流产时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平;金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激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30例和对照组13例.用药组在激光术后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对照组在激光术后按常规应用金霉素眼膏涂抹.观察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5±1.1)d短于对照组的(13.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用于临床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萍;富秋涛;薛艳斌;刘延囡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及抗菌作用观察

    目的 讨论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9例和对照组81例.试验组给予舒他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苄西林治疗,用药1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比较2组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34%高于对照组的6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细菌学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治疗临床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及其他感染效果明显优于氨苄西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贵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1例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措施,并综合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51例患者,其中好转出院45例(88.2%),死亡6例(11.8%);上消化道出血治愈48例(94.1%),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5.9%).结论 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 能有效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并能防止上消化道再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秋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炎性反应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越来越普遍.在美国,PC是位于肺癌之后的第二位男性癌症死因.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影响了70%的>60岁男性和90%的>80岁男性[1~3].

    作者:严佳瑾;陈丁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及美宝创疡贴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除针对性护理外还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磺胺类及美宝疮疡贴.不同药物疗效不同,临床应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药物,以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毛作平;王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不合格化验标本232份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不合格化验标本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232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标本不合格原因据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标本送检不及时、分量不足、标本容器错误、化验项目与标本不符或缺化验单、血液凝固或溶血.标本不合格率高的为尿液(33.6%),其次为血液(31.0%)和痰液(17.7%).结论 临床应严格标本采集方法 、送检流程、医嘱查对等制度,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激光焊接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观察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口腔修复已在不同程度中对修复体造成损坏,又由于金属烤瓷冠桥、铸造金属支架/冠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而使焊接的精确度不高,因此激光焊接成为目前我国医学口腔修复行业应用为普及的修复手段.

    作者:孙临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特重型颅脑损伤68例临床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所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均急诊行开颅探查术、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弥漫性脑肿胀者实施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33例(48.5%),植物生存9例(13.2%),重残12例(17.6%),中残6例(8.9%),良好8例(11.8%).结论 加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少雄;尹勇;刘泽;柳茂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治办法.方法 该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显著有效23例(41.1%),有效25例(44.6%),死亡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较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的认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检查与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王红;薛向菲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诊治分析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是后天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一种,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造成的过度使用调节,引起调节性辐辏过强所致[1].此类斜视如能早期发现,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并配合弱视治疗及双眼单视训练,多能恢复正常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我科收治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65例,笔者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冰;朱敏;李国培;陈燎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的变化和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医疗卫生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主要因素,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影响了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医学的创新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甚至已威胁到广大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1].为处理好医疗纠纷,应加强防范措施的实施并采取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从根本上铲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因素.

    作者:杨新华;刘奕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维生素B1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术后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操作简单,治疗作用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袁玲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