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赵作银
目的 规范门诊处方及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3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3650张进行抽查,检查处方书写规范和检查用药适宜性.结果 不规范处方2573张,占总抽查处方的70.5%.处方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临床用药存在重复给药、用时超长、用药不当、配伍禁忌及用法错误等不足之处.结论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药师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改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卓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医疗药品[1]与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医院药库[2]管理是医疗药品在医院储存和使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品使用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故科学、高效地医院药库药品质量控制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大课题.结合我院药库药品日常管理经验,探讨药库药品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及其作用,为保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袁蓉;全晓雯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外科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予以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痰液转阴率、治愈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痰液转阴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3.0%、88.4%,高于对照组的34.9%、2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早期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存存;王刚;周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改进式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 -2013年于该院接受小儿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儿48例,依腹腔镜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儿24例;A组采用改进式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双J管置入方法,B组采用传统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双J管置入方法.对比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式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应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给予对患儿造成的伤害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耀宝;迟凤英;孙文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重型脑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62例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给予晶体与胶体脱水剂联用、应用脑保护剂、促醒、防治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前、后均行血气分析,治疗后pH、PaO2、PaCO2、SaO2、BE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出院15例,植物状态10例,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出院12例,死亡25例,救治成功率为59.7%.结论 对于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收效显著.
作者:张宗玉;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真武汤辅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真武汤组61例,常规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晨起顿服治疗,真武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真武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真武汤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64%、91.07%,高于常规组的26.29%、6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辅治肾病综合征,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完全缓解率,缩短病程,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水直接回输治疗,一般每次放出腹水总量3500~4000ml,直接回输量2500~3000ml,每周腹水回输2次直至腹水明显消退.结果 B型超声检查患者腹水均明显消退,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体质量下降、腹围缩小、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时出现畏寒2例,出现头晕、心脏不适1例,调整输液速度后缓解.结论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治疗过期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过期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先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行清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2组患者宫口松弛度、出血量、胚胎娩出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胚胎娩出时间、二次清宫、宫口松弛度适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米非司酮对过期流产患者进行治疗,能使患者宫口松弛度得到提高,减少术中出血量,使胚胎更容易脱落,且胚胎娩出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春旺;卢倩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预防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及对照组39例,干预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滴注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且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化疗前只给予托烷司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后给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治疗可大大减轻患者的恶心及呕吐.
作者:董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执行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和无菌器材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医疗器械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外,很多器械需要重新清洗、消毒后再次使用,这些再生医疗器械在使用后会被人体的有机物,如血液、脓液、体液等非水溶性污物污染,由于都是有机物质,并且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污染的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显得非常重要,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肠梗阻中手术后肠梗阻占20%~63%[1].积极处理肠梗阻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笔者就我院自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5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是鼻科的常见病.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对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中隔下端棘突较难彻底矫正,并且极容易分破鼻中隔偏曲部位黏膜.
作者:冯国泰;冯兴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溶媒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各科室的出院病历203份,进行用药数据的统计,根据用药的实际情况,以溶媒的选择和稀释浓度为切入点,调查中药注射剂的溶媒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医院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适宜17.2%,稀释浓度不适宜21.2%.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中医院中应用广泛,存在溶媒选择及稀释浓度不适宜等问题,说明书中溶媒及稀释浓度要求越局限,错误率越高,因此应规范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内容,加强中药注射剂溶媒使用情况的评价.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每天1粒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高于对照组的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确切.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近年来宫腔镜下诊断和分离宫腔粘连已经成为诊治宫腔粘连的佳方式.但术后若不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月经重建,则可能形成新的粘连,选择一种理想的方案进行后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采用结合雌激素片进行周期治疗,并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组,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观察佳剂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萍;袁超燕;杨年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职能部门[1].PIVAS改变了原有的医师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病区给药模式,形成以患者为中心、药师对患者用药过程负责的全新工作模式,能有效避免由于医生的用药习惯或护士的药学知识相对薄弱等因素引起的医疗差错;PIVAS改变了医院药学以事后分析为主的传统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由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也为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作者:钱晓萍;苏宇鸣;张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自拟补黄汤联合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72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10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166例.单纯西医组仅予以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予以自拟补黄汤联合西医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88.0%,高于单纯西医组的3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疗效确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华;张淑芳;康幼雯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实质是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1].在临床护理中,夜班工作是容易被忽视的时段,其特点是患者多、工作量大、护士人少、应急、突发事件多,也是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了提高和加强夜间的护理质量,使护理管理工作得到延续,医院自2007年开始,在原有护理部1名助理员总查房的基础上,增加了2名护士长夜值班查房,起到了督促、检查护理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协调各科室相关工作.并加强了夜间护理的管控,有力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汇报如下.
作者:张凤霞;王晓箴;高素珍;王莹;李俊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予以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8%、94.2%,高于对照组的38.6%、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先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出院病历326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85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6.75%;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率分别为88.11%(163/185)、11.89%(22/185);术前0.5~2.0h、>2h用药分别为118例(77.63%)、34例(22.37%),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 136例(73.51%)、3~7d 43例(23.24%)、>7d 6例(3.24%).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