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黎;何琴;李晋
2006年8月-2007年11月,我院采用超短波联合灌肠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7例均为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年龄37~62岁,盆腔放疗后1~6个月内出现腹泻、肛门坠胀、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作者:冯敬霞;刘春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口服锌制剂防治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儿科诊治的急性腹泻患儿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102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及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3个月内治疗组腹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无重型腹泻发生.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在综合治疗方法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腹泻病程,并能预防3个月内的腹泻复发,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赵志霞;肖俊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近年来宫腔镜下诊断和分离宫腔粘连已经成为诊治宫腔粘连的佳方式.但术后若不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月经重建,则可能形成新的粘连,选择一种理想的方案进行后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采用结合雌激素片进行周期治疗,并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组,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观察佳剂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萍;袁超燕;杨年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治疗过期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例过期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先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行清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清宫术进行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2组患者宫口松弛度、出血量、胚胎娩出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胚胎娩出时间、二次清宫、宫口松弛度适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米非司酮对过期流产患者进行治疗,能使患者宫口松弛度得到提高,减少术中出血量,使胚胎更容易脱落,且胚胎娩出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春旺;卢倩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孕卵着床于剖宫产瘢痕处称为剖宫产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CSP为异位妊娠的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肌层妊娠.对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超声检查剖宫产术后2000例早孕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其中2例为剖宫产切口妊娠,此文旨在探讨切口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1].若这种胎盘附着部位异常发生在孕28周之前,则称胎盘前置状态.胎盘前置状态是妊娠中期阴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其流血常反复发生,甚至可能一次出血即危及生命.当保胎失败或患者坚决放弃妊娠时,其处理较为棘手[2].为探讨不同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碧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2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有15类97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抗感染药物106例(28.96%)、抗肿瘤用药81例(22.13%)、心血管系统用药29例(7.92%);静脉滴注更易引发ADR,共246例(81.4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结论 应加强与重视医院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上报意识,完善并提高ADR报告质量;重点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ADR发生.
作者:周林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药品安全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药品安全具有相对性.通过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才能使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和落实.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真武汤辅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真武汤组61例,常规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晨起顿服治疗,真武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真武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真武汤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64%、91.07%,高于常规组的26.29%、6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辅治肾病综合征,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完全缓解率,缩短病程,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山茶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70 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放疗期间使用山茶油;对照组35例,按常规皮肤护理.比较2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Ⅲ级皮炎皮肤反应3例,Ⅳ级皮肤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Ⅲ级皮炎皮肤反应11例,Ⅳ级皮肤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茶油能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
作者:叶中慧;周婉芹;邱寿庆;唐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产妇分娩方式,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妇3024例,剖宫产娩1252例,剖宫产率41.40%,阴道分娩1772例,阴道分娩率58.60%,该院住院产妇分娩以阴道分娩为主.结论 该院住院剖宫产分娩较高,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环比增长发展.
作者:韦彩丽;廖东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肺复苏患者是一项非常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银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在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给营养进行静脉输注时静脉留置针是重要的工具,其有明显的被认可的优越性,如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感,避免头皮针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对心脏内科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12年3月-2012年10月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80例进行分析,穿刺失败、套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是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范俊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预防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及对照组39例,干预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滴注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且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化疗前只给予托烷司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后给予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治疗可大大减轻患者的恶心及呕吐.
作者:董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肺癌不仅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是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1].肺癌手术率约25%,因临床肺癌确诊时80%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治疗机会较小[2].化疗仍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缓解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首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26 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俊;赵兰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 规范门诊处方及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3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3650张进行抽查,检查处方书写规范和检查用药适宜性.结果 不规范处方2573张,占总抽查处方的70.5%.处方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临床用药存在重复给药、用时超长、用药不当、配伍禁忌及用法错误等不足之处.结论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药师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改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卓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手术涉及到生育功能、性生活等问题,故对手术反应更为强烈.医护人员通过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和恐惧,帮助患者维持佳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身体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是通过全面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对象的身心护理,促进其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谭荣芬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汤剂是中医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具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从而延误病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中药汤剂质量.
作者:陈玉枝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会因糖尿病引发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调等诸多并发症而使手术耐受性下降,手术风险增高.故术前护理对于结肠癌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能否顺利手术尤为重要.笔者总结结肠癌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雪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又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我国有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人,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作者:牛雷英;朵德祥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