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置胎盘22例临床诊治分析

姚洁

关键词:前置胎盘, 妊娠, 诊断, 期待治疗
摘要:前置胎盘系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常导致孕期大量出血危及母儿生命,尤其晚期发生出血率高[1,2].分娩时前置胎盘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24%~1.57%,国外报道为0.3%~0.9%,我院为0.58%与之吻合,为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孕产妇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骨折患者33例术前护理干预体会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步调加快,受伤的机会也相对增加.受伤后一般均为综合伤,需手术治疗的较多.手术应激反应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紧张和受伤后的心理反应等,共同作用导致的身心综合征,此综合征在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明显高于术后,而有效地术前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提高认识,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1,2].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焦来霞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异丙酚分别复合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各32例.布托啡诺组采取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芬太尼组采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宫颈松弛程度,术中体动、注射痛、手术时间、出血量、异丙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清醒时间、疼痛分级.结果 布托啡诺组宫颈松弛总有效率为96.9%高于芬太尼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术中体动、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头昏、腹痛、呕吐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首选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7例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4例和常规组12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9.1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血及严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探讨控制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统计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患病率.将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孕妇37例作为观察组,将甲状腺功能未控制的孕妇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2006-2011年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和低体重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加强孕前、孕期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甲状腺功能能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作者:王梅;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氢氯噻嗪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学勤;张卫庆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变态反应及相应对策分析

    口服青霉素因其使用方便、抗菌作用较好、不良反应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中[1].但部分患者口服青霉素易发生药物变态反应,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患者60例的资料,在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正确应用口服青霉素时,加强用药规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75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复位,激素脱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mNGF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高于对照组的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mNGF应用于急性脊髓损伤可减少患者神经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朱旖旎;禹志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栓通针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栓通针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血栓通针剂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血栓通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栓通不良反应例数占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5.43%(10/184).1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8~44岁5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1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其中8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2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3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例血栓通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呼吸、循环、中枢等多个系统,以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多在首次给药后5~30min发生.结论 血栓通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管,密切防范,除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应用及配伍外,尚需考虑患者过敏体质、身体素质等个体化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5例.术后均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分析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8天相关临床指标,包括:体质量(BW)、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LCC);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化道症状、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25例患者BW和Hb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均低于手术当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和术后第8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3±5.6)h,下床活动时间(78.5±8.6)h,术后恶心6例(24.0%)、呕吐3例(12.0%),经降低滴注速度后,症状逐渐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腹胀3例(12.0%)、腹痛2例(8.0%),经降低滴注速度,症状逐渐缓解,对患者恢复无影响;无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患者.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施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尿毒症免费血透等有关惠民政策的推行,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大,就诊患者逐年增多,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虽然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调等补充人员,但远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因此,招聘合同制护士成为缓解护理人员紧张的一种重要途径.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县级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330张,开放床位600张,从2003年起每年均招聘一定数量的合同制护士,目前已有聘用护士154名,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53.1%(154/290),有效地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也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就我院聘用护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肖利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中药足浴联合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联合护理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 将42例D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以饮食结合药物控制基础血糖,治疗组加用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以温水浴足,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护理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开展呼吸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医院药学已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因此,如何开展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成为临床药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将5年来在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工作的实践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怒江州防治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经验体会

    2009年8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波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先后在州民族中专、州民中、福贡一中、拉井中学暴发流行.经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同作战,到2010年1月中旬,全州甲型流感防治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学校复课,隔离患者完全病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文章总结了怒江州防治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主要是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旨在积累经验,相互交流,为将来可能暴发的疫情提供有价值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作者:高宝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加强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对于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一个重点[1],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也成为药剂师关注的焦点.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药源性的危害也越发明显.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报道和讨论也日益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临床上对于药品的要求不能仅局限在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上,同时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药物ADR的发生.

    作者:钟丽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项系统的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2组糖尿病足发生率和足部状况.结果 干预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4.29%(3/70)低于对照组的21.43%(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下肢/足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并明显改善患足的局部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艳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肺炎是指由各种病原菌导致的肺部炎性反应,相对成人而言,小儿呼吸道短而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较差,黏液腺分泌不足,难以清除吸入体内的微生物,重症肺炎患儿极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和死亡[1].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导致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合并中毒性肠麻痹、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在治疗患儿肺炎的同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和降低临床病死率.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情况下报道如下.

    作者:顾红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黄疸患者的饮食辨证与施护

    黄疸患者的饮食调节十分重要,如调节不当,使脾失运化,肝失疏泄,可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延长,正确有效地调节饮食可补益精气,扶正固本,使患者早日康复.探讨黄疸患者的饮食辨证与施护方法,针对各型黄疸进行辨证与施护和调节饮食,改善环境,促进饮食,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齐卫东;杨桂梅;王慧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传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8年7月-2012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出血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未服用阿司匹林.分析2组一般资料、消化道出血方式和内镜下特征.结果 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道出血方式及内镜下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胃底胃体溃疡多见,对照组以胃窦溃疡多见.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程度较重,溃疡好发于胃体胃底部,医师应结合胃镜诊断,并全面考虑患者基础疾病,实施针对性干预.另外,高龄是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应定期行胃镜检查.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工作在手术室的护士是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专业人群.当代的手术室护士处于多种有害环境中,细菌、病毒、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噪音射线等均严重危害护士的健康;平时工作紧张、节奏性强,不仅面临着各种手术器械、手术用药及术中术后患者血液、分泌物、患病组织损伤和污染的危险,同时手术室也是一个医院感染和病原体比较集中的科室[1],同时由于生理性和心理性因素等,使得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成为高危人群.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性危害的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