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分别复合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对比观察

张红

关键词:异丙酚, 布托啡诺, 芬太尼, 人工流产, 无痛,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各32例.布托啡诺组采取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芬太尼组采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宫颈松弛程度,术中体动、注射痛、手术时间、出血量、异丙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清醒时间、疼痛分级.结果 布托啡诺组宫颈松弛总有效率为96.9%高于芬太尼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术中体动、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头昏、腹痛、呕吐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首选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人工流产术后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近年收治的人工流产后继发性不孕患者126例,经系统临床检查明确致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跟踪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不孕症病因为:输卵管阻塞64例(50.8%)、宫腔粘连20例(15.9%)、盆腔粘连16例(12.7%)、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11.9%)、月经不调11例(8.7%).经对症治疗后共治愈99例(78.6%).结论 输卵管阻塞是流产术后继发性不孕的首要原因.社会及医院要分别强化避孕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工流产的规范管理工作,以切实降低人工流产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病率.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增加社区护理干预.观察2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和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包括:服药依从率、饮食控制率、合理运动率和血糖控制达标率.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了解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康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社区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胡颖惠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由于现在大多数初产妇依赖性强,临产时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而这些心理反映可影响分娩,产生不良影响.心理护理可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分娩.

    作者:刘云霞;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药品说明书存在的不足与价值分析

    药品说明书是经药监局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药品说明书不仅是验证医院、医师与药师用药,纠正患者用药误区的依据,也是化解医患争议和冲突的凭据.法律明确了药品说明书是药师、医师、药企和政府各自履行职责,进行操作及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是患者服用药物应当遵循的指南.因此,药品说明书既有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与经济使用药物价值,又有医患双方争议的法律凭证作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小儿复杂性尿道下裂手术配合护理分析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特别是复杂性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很多,失败率也较高,有报道失败率在10%~34%[1,2].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除手术术式,畸形程度外,术前准备,积极熟练的术中配合外,术后护理等对提高治疗成功率也有重要的作用.2006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应用远位组织联合再造尿道修复复杂性尿道下裂6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映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反复心悸、气促4年余,再发加重伴咳嗽1周于2012年3月6日入院.入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全心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患者入院后经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强心,呋塞米、螺内酯利尿,雷米普利、美托洛尔防止心室重构等抗心力衰竭治疗.2012年3月7日晨起测血压为90/60mm Hg,考虑患者血压低,2012年3月7日7∶ 30给予生脉注射液(10ml/支)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作者:钱懿轶;张峻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1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即手术治疗、中药内服与外敷和骨创治疗仪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外固定及牵引等治疗.比较2组消肿止痛、骨痂形成和软组织修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消肿止痛、骨痂形成和软组织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骨科创伤患者能加速创伤组织的修复,提高了骨折愈合的速度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少亮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脐静脉置管术36例护理体会

    受人口增长、女性育龄推迟、辅助生育技术的滥用、环境压力和孕期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持续攀升,他们发育极度不成熟、皮肤屏障功能差、感染发生率高,生后1周内常喂养困难,为了保证患儿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每天必须输入足够的静脉营养,同时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也需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而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很难长时间保留,反复穿刺可增加患儿很多痛苦.

    作者:田婷婷;李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佐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辅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6例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水平和D-D阴性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血小板正常率和D-D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佐治DIC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木;刘迪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由于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患者作为特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明显增强,加上社会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护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尤其像儿科这样的高风险科室更为突出.作为儿科护理工作者,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年红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18例,经解剖外侧裂后经岛叶皮层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复查颅脑CT示:血肿基本清除12例(66.7%),<10%血肿残余5例(27.8%),术后出血1例(5.6%),出血患者家属不同意再次手术治疗,死亡.术后17例患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1)恢复好,能正常生活,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35.3%);(2)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9例(52.9%);(3)中度病残,意识清楚(意识较术前明显好转),生活不能自理2例(11.8%).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脑内血肿效果良好.

    作者:任少华;丁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剖宫产方式相同,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和益母草注射液;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2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36.1%,产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小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2、3、4周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及18%,均较轻微,结论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均较好.

    作者:秦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护理.出院后随访10个月,观察2组血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肌酐升高及脑卒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尿毒症免费血透等有关惠民政策的推行,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大,就诊患者逐年增多,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虽然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调等补充人员,但远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因此,招聘合同制护士成为缓解护理人员紧张的一种重要途径.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县级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330张,开放床位600张,从2003年起每年均招聘一定数量的合同制护士,目前已有聘用护士154名,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53.1%(154/290),有效地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也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就我院聘用护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肖利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开展呼吸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临床药师制度的建立,医院药学已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因此,如何开展更高层次的药学服务,成为临床药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将5年来在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工作的实践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TCL-4000 12型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据检测结果分为无症状性心绞痛(SMI)组和有症状性心绞痛(SMYI)组,比较2组心肌缺血指标即心率、短暂心肌缺血次数(SMI)、STm,对比SMI患者昼夜心肌缺血指标和不同性别SMI患者心肌缺血指标.结果 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缺血型ST段改变89例(89.0%),其中SMI 78例,SMYI组11例.SMYI组心率、TMI和STm水平均高于S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夜间心肌缺血指标均高于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MI患者心肌缺血指标高于女性SM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SMI具有快速、准确、安全特点,诊断SMI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小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树立护理人员良好形象,创造良好诊疗氛围[1,2].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均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作者:冯欣岚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栓通针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栓通针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血栓通针剂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血栓通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栓通不良反应例数占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5.43%(10/184).1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8~44岁5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1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其中8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2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3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例血栓通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呼吸、循环、中枢等多个系统,以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多在首次给药后5~30min发生.结论 血栓通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管,密切防范,除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应用及配伍外,尚需考虑患者过敏体质、身体素质等个体化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24h阴道出血量.结果 干预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娩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