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钟丽君

关键词:合理用药, 药剂学,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对于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一个重点[1],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也成为药剂师关注的焦点.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药源性的危害也越发明显.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报道和讨论也日益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临床上对于药品的要求不能仅局限在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上,同时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药物ADR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库药品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上出现了许多药品.药品是一种特殊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临床必需品,而药品的质量决定患者的疾病是否得到治愈,同时也与患者的生命健康联系着,所以针对日常生活中药品的管理必须予以重视.虽然药房的管理常被忽略,但其为保证患者健康发展的重要窗口,为疾病患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本文针对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配药品的正确率和有效率.

    作者:丁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剖宫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2月剖宫产分娩产妇206例,观察产后出血率、出血量、据出血情况,给予子宫按摩、缩宫素静脉滴注和(或)注射,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进行止血处理.分析出血原因,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6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62例(30.1%),出血量500~1000ml 43例(69.4%),出血量为1000~1500ml 16例(25.8%),>1500ml 3例(4.8%).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胎盘粘连9.7%(6/62),胎盘植入9.7%(6/62),胎盘早剥17.7%(11/62),前置胎盘16.1%(10/62),宫缩乏力46.8%(29/62).62例剖宫产患者经治疗后,有效59例(95.2%),无效3例(4.8%).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原因,选择有效止血方法,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产后出血.

    作者:穆娜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并分娩的孕妇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的无高危因素及无早期阴道流血的分娩孕妇8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保胎措施后继续妊娠至分娩,对照组正常妊娠分娩,对比2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 2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现象,根据具体的原因,采取及时有效地针对性保胎措施是治疗的关键,可降低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彩青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急性阑尾炎70例诊治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多见于青少年和老年人,常因感染引起,病程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易被忽略并导致疾病加重,影响治疗.及时准确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1].因此,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宣传此病,使人们能正确认识急性阑尾炎,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我院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明瑜;贾得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5例.术后均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分析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8天相关临床指标,包括:体质量(BW)、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LCC);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化道症状、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25例患者BW和Hb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均低于手术当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和术后第8天患者Tb、Ab和LC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3±5.6)h,下床活动时间(78.5±8.6)h,术后恶心6例(24.0%)、呕吐3例(12.0%),经降低滴注速度后,症状逐渐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腹胀3例(12.0%)、腹痛2例(8.0%),经降低滴注速度,症状逐渐缓解,对患者恢复无影响;无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患者.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施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以提高对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疗水平.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将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50岁)各31例.均予常规治疗,总结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WBC>10.0×109/L、腹肌紧张、麦氏点反跳痛、体温>38℃例数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合并症例数、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炎穿孔例数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因生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但实际病变严重程度比非老年患者重.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提高警惕,避免漏诊;同时完善围术期各项措施,以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孟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变态反应及相应对策分析

    口服青霉素因其使用方便、抗菌作用较好、不良反应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中[1].但部分患者口服青霉素易发生药物变态反应,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患者60例的资料,在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正确应用口服青霉素时,加强用药规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怒江州防治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经验体会

    2009年8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波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先后在州民族中专、州民中、福贡一中、拉井中学暴发流行.经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同作战,到2010年1月中旬,全州甲型流感防治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学校复课,隔离患者完全病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文章总结了怒江州防治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主要是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旨在积累经验,相互交流,为将来可能暴发的疫情提供有价值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作者:高宝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结构研究进展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是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复合体,能识别、激活、转运氨基酸底物并按特定顺序合成非核糖体肽(NRPS).NRPS构成天然生物活性产物的一大类,是细菌和霉菌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发现的NRPS在微生物体内可能作为抗生素、铁载体、毒素、含氮物质的储存场所及调节生长等的信号分子等发挥各种功能[1],而其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主要集中于抗生素(如达托霉素)、抗癌药物(如博来霉素)、抗真菌药和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等方面.

    作者:李红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于首次用药后定时记录患儿体温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退热评分为(28.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38)分,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温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具有退热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和口服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硫酸氢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氢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四清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经瑞格列奈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中,服药后显效45例(37.5%),有效65例(54.2%),无效10例(8.3%).给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金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聚维酮碘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观察组用聚维酮碘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切口,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为(3.0±0.8)d短于对照组的(5.2±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致远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8年7月-2012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出血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未服用阿司匹林.分析2组一般资料、消化道出血方式和内镜下特征.结果 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道出血方式及内镜下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胃底胃体溃疡多见,对照组以胃窦溃疡多见.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程度较重,溃疡好发于胃体胃底部,医师应结合胃镜诊断,并全面考虑患者基础疾病,实施针对性干预.另外,高龄是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应定期行胃镜检查.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黄疸患者的饮食辨证与施护

    黄疸患者的饮食调节十分重要,如调节不当,使脾失运化,肝失疏泄,可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延长,正确有效地调节饮食可补益精气,扶正固本,使患者早日康复.探讨黄疸患者的饮食辨证与施护方法,针对各型黄疸进行辨证与施护和调节饮食,改善环境,促进饮食,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齐卫东;杨桂梅;王慧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三联方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联方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奥曲肽和血凝酶三联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2、24h和48h的止血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奥曲肽和血凝酶三联方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巍巍;韩晓梅;王昌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2种手术方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术,对照组采取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根治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结扎术加皮内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玲;曾裕花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膝关节纵切口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纵切口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纵行切口分离可调式髌骨抓方法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未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3.33%,男为100%,女为85.7%.结论 膝关节纵切口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固定性强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亮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治疗2周,并嘱家长在2周后复诊,复诊时向患儿家长说明整个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咳嗽症状评分、喘息发作次数及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喘息症状评分和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喘息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润秀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2组临床疗效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孙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