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李红艳

关键词:鼻窦炎, 儿童, CT扫描, 低剂量,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42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CT扫描,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观察2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图像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DLP于CIDIw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图像分级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窦炎患儿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满足其诊断要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2岁,因腹部胀痛>10d,呈持续性,以上腹部为主,于2012年9月12日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 .既往2011年工作时右上肢被机器绞伤,于我院行右上肢截肢术,无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输血及血液制品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查体:T 36.8 ℃,P 72次/min,R 20次/min,BP 142/84mm Hg.神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作者:曾秀燕;鲁梅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某一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控制,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引起的异常病变.肿瘤一般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2种,通常情况下,良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能使患者恢复健康,恶性肿瘤即癌症,由于其顽固性较难被治愈.肿瘤本质上是基因病,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但发生在重要器官上时仍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恶性肿瘤则生长较快,浸润并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且能发生转移,对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在肿瘤生长的过程中,其必需的过程是建立足够的血管系统,从而为其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Folkman理论[1]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而在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近年来,以VEGF为靶标开发研制抗肿瘤药物成为相关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就其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苏永强;邓述恺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共采集血液标本32 567份,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5 267份样本发生检测误差67份(0.19%),其中由于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例(19.40%),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例(34.33%),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例(32.84%),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例(13.43%).结论 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院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姜玉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例

    患者,女,65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2年,加重12h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间断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2h前上述症状加重,伴不能平卧.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30年.近1周受凉后出现咳嗽,咯黄色黏痰,量多.查体:血压146/84mm Hg,神志清楚,精神差.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82次/min,律齐.

    作者:牛跃海;胡波;李俊勇;姚欣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5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GL组和NS组各28例.NS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联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GL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转氨酶及载脂蛋白-2(LCN-2)水平.结果 治疗后,GL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L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LCN-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脂、转氨酶及LCN-2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皓;李海涛;石慧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口服给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中西药联合给药治疗方案.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春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少数可发生恶变,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患者多因颈部包块就诊,一般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颈部肿大淋巴结、颈动脉瘤和甲状旁腺瘤相区别.临床医师与超声医师应掌握其诊断要点,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王强;李春青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两种重建方法在食管贲门癌切除重建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2种重建方法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行常规重建;观察组术后行食管胃器械吻合重建.观察2组手术操作时间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采取机械吻合重建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抽取我院门诊2013年1-3月份的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依次为15 288张、12 184张和14 326张.对有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人群分布、用量、联合用药、剂型分布、年龄分布、问题处方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2013年1-3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的百分率依次为27.63%、26.76%、24.65%,呈逐月下降趋势;使用人群以儿童所占比例偏大;单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量居前3位的均为头孢地尼胶囊、阿奇霉素软胶囊和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门诊抗菌药物主要以单一用药和2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为主;注射剂呈逐渐下降,口服制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以儿童及老年人为主;不合格用药处方比例呈逐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结论 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稳居前列,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作者:肖林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产妇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妇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同时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照A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按规定时间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心;对照B组于宫缩活跃早期行持续胎心监护.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4例,其中脐带因素8例(33.3%),羊水污染6例(25.0%),胎头娩出困难3例(12.5%),滞产、第二产程延长3例(12.5%),胎盘因素2例(8.3%),胎儿因素1例(4.2%),不明原因1例(4.2%).24例窒息新生儿救治成功20例(83.3%),转儿科观察治疗4例(16.7%).结论 新生儿窒息受多种因素影响,宫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联合胎心监护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时机.方法 将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同期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情况,并随防观察2组1、3、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效果明显优于分期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优化护理流程对缩短白内障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缩短白内障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推行优化护理流程前2012年4月白内障门诊患者186例作为对照组,其后2013年4月的患者217例作为优化组.观察2组等候手术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等候手术时间为(1.00±0.49)h短于对照组的(3.14±0.8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茹;侯月霞;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常规组各50例.在一般处理基础上,限制组予限制性补液治疗,常规组予常规补液治疗.监测2组入院72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输液量.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限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HCT及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输液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嘉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分析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9%[1].因切口感染可引发软组织充血肿胀、坏死,甚至有可能出现钢板外露,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口感染也成为脊柱外科临床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提升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2012的12月我院收治经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3例,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抗高血压药物门诊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412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12张抗高血压处方中男215张(52.18%),女197张(47.28%);≥66岁年龄段降压药使用率高(35.44%).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贝尼地平;除尼莫地平和贝那普利外其余药物DUI均≤1.在412张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中,联合用药101张(24.51%),联合用药主要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和CCB+复方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为主.结论 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当前国家对高血压治疗的原则,且兼顾个体化给药方案.

    作者:王美琼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10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福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属肾劳、水肿、关格、肾风、癃闭、溺毒等范畴.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为控制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治疗[1],缺乏有效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苗木;刘迪;黄纳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统一制定的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2组入院后情绪、睡眠质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第1次下床时间,并调查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及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情绪稳定,睡眠质量良好,术后尿管留置时间<10h及术后第3天即下床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测评合格率及护理质量问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晖;李洁;李晶;张小玲;王俊江;宋恒义;李立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小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儿童因其免疫机制不健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抗菌药物应用率也较高.临床应规范用药制度,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赵丽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62例,其中良性结节40例,恶性结节2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由2名医师测量患者大血容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恶性结节者BF、BV及PS值均高于良性结节者,而MTT、TTP值低于良性结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CT灌注成像作为形态学和功能学相结合的影像检查手段,可显示甲状腺微解剖结构和内部血流变化,统一规范甲状腺病变的CT灌注参数指标将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作者:蔡龙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