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薯藤多糖降脂效果研究

邱文忠

关键词:薯藤多糖, 降血脂药, 血脂异常
摘要:目的 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并应用薯藤多糖对动物进行降脂,探究薯藤多糖的降血脂作用,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SD大鼠以及新西兰家兔.对大鼠和新西兰家兔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建立两个实验动物的高脂模型.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实验动物注入不同浓度薯藤多糖,测定注入前后不同时间内各个动物模型的血清TG、TC、LDL-C以及HDL-C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给药前A1、A2、A3、A4四组的TC、TG、HDL-C及L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周及给药后4周A1、A2、A3、A4四组的TC、TG、HDL-C及LDL-C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B1、B2、B3、B4四组的TC、TG、HDL-C及L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周及给药后4周B1、B2、B3、B4四组的TC、TG、HDL-C及LDL-C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薯藤多糖对多种高脂的动物模型均能表现出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随着剂量以及时间的改变,降脂效果随之改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以后临床上乳腺癌护理提供更好的护理对策及技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认真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76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得到明显的缓解,心理状态一直比较稳定,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结论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进行精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并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冰;翟瑶;王博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及护理,为术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愈合的不良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结果 112例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医护人员通过仔细分析创面愈合因素,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要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方法,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郑淼;陈永担;王慧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金钱草与广金钱草的鉴别与应用

    通过比较金钱草与广金钱草的药材来源、性状特点、显微特征、性味功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差异,有效鉴别金钱草与广金钱草,从而保证二者的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混淆使用,实现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正发挥二者的药用价值.

    作者:张怀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CA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治疗的44例非老年CAP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疾病、双侧肺炎和胸腔积液发生率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率、重症肺炎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和死亡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对其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治疗成本十分必要.

    作者:王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上市西药剂型的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当前上市西药剂型的使用状况.方法 选取医院药库管理系统程序中2010-2012年上市西药剂型的使用状况资料,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观察结果.结果 上市西药使用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西药剂型费用占比情况呈现上升趋势,西药剂型使用范围占据药品使用的主导地位.结论 对医院上市西药剂型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医疗改革效率和药品管理力度,加快医院的发展速度.

    作者:耿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临床检测意义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非中枢系统病变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3ml送检,比较两个组别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借此评估脑脊液检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脑脊液检查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58%、48.89%,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3%、10.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67%、0 ;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可以出现相应的细胞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可以作为其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杨静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0%(2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血脂及酶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血脂及酶类的临床检验特点,并探讨其检验对于确定患者病情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门诊收治的进行酶类检验与血脂检验的患者共260例,并对血脂与酶类的临床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平均值均比正常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疾病患者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平均值均比正常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测与酶类检测对于某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测血脂能够良好地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疾病.

    作者:胡锐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增敏荧光法测定血浆中亚甲蓝含量及其残留量检测

    目的 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利用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以665nm为激发波长,680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 用β-环糊精增敏时,亚甲蓝浓度在0.012~2.283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高中低浓度的日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0.19%、0.41%和 1.14%,日间CV分别为1.76%、2.24%和2.97%,标准曲线法测得回收率为99.39~102.30%,对照品比较法测得回收率为96.93%~104.02%.结论 本研究体现出了简单,准确、快捷的特点,实现了无需进行分离、富集达到直接测定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目的.

    作者:李皓琳;朱朝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9例需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失败158例,占25.94%,其中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致使体位固定不当,及家长因素而造成穿刺失败95例,占穿刺失败的60.13%;因技术水平、心理因素、固定等原因造成穿刺失败63例,占穿刺失败的39.87%.结论 通过分析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进而加强改进穿刺技术及服务,以此降低患儿反复穿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影响护理管理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在医院的治疗救护工作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对患者的疾病康复起着积极作用.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医院的护理工作,决定着患者身体恢复的情况,也展现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但是在各医院里,护理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了护士在医院的工作效果的发挥.因此,要对当前医院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善,增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当前影响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李文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普外手术的患者360例.按照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每组120例.甲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乙组在术中使用,丙组在整个围术期使用;比较不同时期用药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根据单用、二联、三联用药方法将360例患者分别分为A、B、C三组,每组120例.比较不同用药方式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360例患者共2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7%,其中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率(12.5%)高于术中使用的患者(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与A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手术的抗生素使用中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产褥期产妇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启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接种后淋巴结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2年5月-2012年6月本院结核门诊收治的患儿116例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婴幼儿BCG接种后回流区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于接种侧腋下,发生时间多于接种后3~6个月.对于单纯淋巴结肿大,早期采用热敷治疗,治愈率在84%,脓肿形成者行切开引流+局部使用药物,治愈率达100%.结论 对接种BCG后淋巴结异常反应,应以局部治疗为主,治疗用药应避免使用链霉素.根据淋巴结肿大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得当,均取得良好效果,预后好.

    作者:黄又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带教意愿度的调查研究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带教的意愿度,调动临床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完善临床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以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全体在职护士为基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量表从临床的20个带教点上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家庭、社会、个人情感及个人能力、职称、学历以及工作环境都是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带教意愿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对策,以便不断地改进临床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肾小球肾炎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肾小球肾炎的内科治疗方式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1 月-2011 年1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相关病史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肾小球肾炎内科治疗的相关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得出相应结论.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记录数据比较,尿蛋白定量、尿量以及血清清蛋白等在治疗前后表现出差异.接受治疗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经过相应的内科治疗以及相应的其他病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良好,水肿症状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相应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相关的内科治疗方法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相关的病症情况,改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减轻疾病给肾小球肾炎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早日康复,同时还能降低相关并发证的发生率,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良好的影响.

    作者:杨春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显效时间、痊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对照组70例患儿治疗达到显效效果平均所花时间为(9.34±0.86)d,治疗达到痊愈效果所花时间为(13.7±0.98)d,治疗组70例患儿治疗达到显效效果平均所花时间为(6.32±0.74)d,治疗达到痊愈效果所花时间为(8.25±1.2)d.治疗组患儿达到显效及痊愈标准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出现热源反应表现,具体表现为寒颤、头晕、乏力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2例患儿的不良症状均消失,及时更换药品后,未发生同类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俊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护性约束期的便秘干预护理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保护性约束期实施便秘干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0年10月-2012年9月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随机分成干预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一般护理,干预护理组除常规一般护理外,实施便秘早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约束期便秘情况.结果 干预护理组便秘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26.92%,干预护理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便秘干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尊感、依从性,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便秘预防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保护性约束期的便秘发生率,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殊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重症监护室细菌学药敏性分析及多重耐药菌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药敏性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专用相关设备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分离到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8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为288株,占75.6%;主要的多重耐药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为96.5%;耐甲氧新林金黄色葡萄球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重症监护室分离出的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出现频率增加.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特别要关注泛耐药的产生与流行.应对时机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检测,确保将感染率降到低.

    作者:房小龙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将临床路径引入到健康教育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教育路径图,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对患者及家属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一般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糖尿病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58.9%),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可使患者全面、系统地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知识,自我监测血糖,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宁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