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董启琴

关键词:临床护理研究, 产后期, 恢复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产褥期产妇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指的是按照中医相关理论的指导及对中医当中对于药物的相关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中药饮片,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法与技巧,但是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炮制中药的目的 进行全面的阐述,然后就炮制对中药的成分还有疗效有何影响进行分析,后就是对炮制对于中药制剂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解释.为以后在炮制中药的时候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勇兵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心绞痛发作.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严重药物过敏反应临床分析及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药品种类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6年6月-2012年12月47例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起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导致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占48.9%(23/47),中草药占29.8%(14/47).其他4类占21.2%(10/47).47例患者都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症状常见,占100.00%,其次是皮肤表现占93.62%,心血管系统表现占85.11%.对医务人员培训后,有系统的抢救流程,能早识别疾病的前驱症状,减少过敏药物的使用时间.研究组的死亡率、生命体征平稳时间和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抢救严重药物过敏的关键在于牢记抢救流程,早识别,即停药,正确处理.

    作者:魏红江;蒋建春;何英芝;李凌岳;刘银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只进行深静脉血栓检测;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4%),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7例(24.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原因分析及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程中活跃期停滞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发生可能的原因、处理对策以及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145例单胎头位分娩,被诊断为活跃期停滞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住院分娩的1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产程正常,单胎头位.比较观察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宫内缺氧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宫内缺氧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可能是受胎方位异常、潜伏期延长、宫缩情况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产程中,一旦出现活跃期停滞,应立即进行检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减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李梦轩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0%(2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肌注镇痛与自控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肌肉注射与自控镇痛两种方式的骨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手术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控组与肌注组,每组30例.自控组予以微量止痛泵自控镇痛,肌注组予以间断镇痛药物肌肉注射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自控组综合疗效优23例(76.7%)、良7例(23.3%)、差0例,优良率100.0%.肌注组综合疗效优16例(53.3%)、良7例(23.3%)、差7例(23.3%),优良率76.7%.自控组综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轻度18例(60.0%)、中度9例(30.0%)、重度3例(10.0%),中轻度不良反应占比90.0%;肌注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轻度17例(56.7%)、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中轻度不良反应占比90.0%.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镇痛方式在综合效果上优于肌注镇痛方式,值得在骨科手术镇痛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文利东;周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肾小球肾炎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肾小球肾炎的内科治疗方式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1 月-2011 年1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相关病史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肾小球肾炎内科治疗的相关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得出相应结论.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记录数据比较,尿蛋白定量、尿量以及血清清蛋白等在治疗前后表现出差异.接受治疗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经过相应的内科治疗以及相应的其他病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良好,水肿症状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相应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相关的内科治疗方法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相关的病症情况,改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减轻疾病给肾小球肾炎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早日康复,同时还能降低相关并发证的发生率,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良好的影响.

    作者:杨春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与吸入治疗依从性、疾病控制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的疾病认知程度与吸入治疗依从性、疾病控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52例.运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疾病控制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疾病认知程度与吸入治疗依从性、自身疾病控制情况的关系.结果 患者对疾病的不同认知程度间的吸入治疗依从、疾病控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或许可以成为临床上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应用的一项辅助措施.

    作者:宋成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肾盂肾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的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的方法治疗肾盂肾炎临床疗效显著,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黎夏耘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甲亢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60例患者中首次误诊的46例.其中包括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21例:心律失常7例,冠心病4例,心肌炎1例,高血压9例;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6例:慢性结肠炎3例,肝炎3例;糖尿病15例;精神障碍4例.经分析,重新检查确诊为甲亢,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病情好转.结论 非典型甲亢的症状不明显,要求医生掌握该疾病的知识,认真积累临床经验,总结该疾病易掩盖的疾病,诊断时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测,减少误诊.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产褥期产妇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启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显效时间、痊愈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对照组70例患儿治疗达到显效效果平均所花时间为(9.34±0.86)d,治疗达到痊愈效果所花时间为(13.7±0.98)d,治疗组70例患儿治疗达到显效效果平均所花时间为(6.32±0.74)d,治疗达到痊愈效果所花时间为(8.25±1.2)d.治疗组患儿达到显效及痊愈标准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出现热源反应表现,具体表现为寒颤、头晕、乏力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2例患儿的不良症状均消失,及时更换药品后,未发生同类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俊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镇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麻醉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3min的SBP、DBP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的SBP、DBP和HR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第1次主诉需要镇痛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应用.

    作者:卢凡;吴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单双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小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助产士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单胎初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助产士心理护理),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量、焦虑、抑郁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可缓解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帮助产妇正确用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肾囊肿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肾囊肿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68例经手术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有13例患者发生尿漏,经过治疗和临床护理之后痊愈.68例患者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为7~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0d,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肾囊肿患者在围术期采取精心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增敏荧光法测定血浆中亚甲蓝含量及其残留量检测

    目的 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利用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以665nm为激发波长,680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 用β-环糊精增敏时,亚甲蓝浓度在0.012~2.283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高中低浓度的日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0.19%、0.41%和 1.14%,日间CV分别为1.76%、2.24%和2.97%,标准曲线法测得回收率为99.39~102.30%,对照品比较法测得回收率为96.93%~104.02%.结论 本研究体现出了简单,准确、快捷的特点,实现了无需进行分离、富集达到直接测定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目的.

    作者:李皓琳;朱朝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在口腔白斑癌变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芯片在口腔白斑癌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检查的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后,证实5例为口腔黏膜癌,5例为口腔鳞状的细胞癌.采取SNP6.0Array基因芯片依照各类型检测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位点907,670个,同时检测拷贝数变异的947,001个位点,后详细分析及检验癌症的DNA 序列.结果 口腔黏膜白斑与鳞状细胞癌分子中均存有复杂繁琐的遗传基因改变,并且多数出现在染色体3、7、9、8、11、13、15、17与18上.结论 基因转变针对形态学的转变而言相对较早,并且具有尽早诊断和检测口腔癌症的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方面.

    作者:马国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奥拉西坦注射液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脑卒中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脑卒中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ADL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梅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