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选及体外释放性质考察

王兴慧;李俊生;吕佳佳;刘志辉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 脂质体, 包封率, 体外释放
摘要:目的:优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比、药脂比、磷脂质量浓度、外水相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性质.结果: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3∶1,药脂比1∶15,磷脂质量浓度30 g·L-1,外水相pH7.0.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89.34%,平均粒径123.3 nm,Zeta电位-20.0 mV,24h累积释放率90.46%.结论: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显著体外缓释特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滋水清肝饮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水清肝饮对内分泌治疗后的去卵巢大鼠血清雌激素、血脂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去卵巢大鼠用来曲唑(0.23 mg·kg-1)建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类更年期症状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莉芙敏0.026 g·kg-1)、滋水清肝饮(11.28,45.10 g·kg-1)组,去卵巢术后2周开始ig给药,1次/d,连续6周.每7天测量大鼠体重.给药6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雌二醇(E2)、孕酮(内膜厚度PRO)、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滋水清肝饮高、低剂量组体重均低于模型组(P<0.05);滋水清肝饮高剂量组E2,PRO较模型组降低(P<0.05);.滋水清肝饮高剂量组CHO,TG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明显升高LDL-C;滋水清肝饮和莉芙敏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滋水清肝饮可以改善内分泌治疗的去卵巢大鼠的血脂,并不会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和子宫内膜增厚.

    作者:孙少梅;曹鹏;霍介格;胡春萍;王小宁;胡灿红;聂冬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热毒宁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

    目的:分析热毒宁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本院儿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独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及联合使用热毒宁及阿奇霉素的观察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退热时间(1.73±1.03)d、止咳时间(3.44±1.44)d、住院时间(6.12±2.12)d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热毒宁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宋亚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逐步代人勾兑法考察中药饮片质量稳定性

    目的:采用逐步代入勾兑法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方法:选取黄芩为研究对象,以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采用逐步代入法勾兑,对比勾兑前后各批饮片中指标成分含量与目标饮片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结果:勾兑饮片中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目标饮片的RSD <5%,勾兑饮片与目标饮片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0.986.结论:不同批次饮片通过逐步代入法勾兑可使指标成分含量的RSD降低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趋于一致,显著提高药材的质量均一性.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不使用复杂数学软件,可作为中药饮片勾兑的新方法.

    作者:梅新路;肖慧;章军;饶毅;魏慧珍;王跃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荔枝核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TGF-β1,Smad3,Smad7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FL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ip DMN 4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ig水飞蓟宾为阳性对照50 mg· kg-1组,用不同剂量的TFL(400,200,100 mg·kg-1·d-1)ig给药,造模当日开始分组给药,每日1次,共给药6周.于实验第6周末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留取肝脏同一部位行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病理改变及肝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血清AST,ALT均显著升高,肝组织TGF-β1,Smad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Smad7 mRNA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TFL各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血清AST,AL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肝脏TGF-β1,smad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smad7则有所升高.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可减轻实验性大鼠肝损伤及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3 mRNA的表达,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喻勤;傅向阳;罗伟生;欧士钰;靳雅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铁皮石斛对ApoE-/-小鼠血脂及TNF-α,IL-6的影响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对ApoE-/-小鼠血脂、炎症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以高脂饲喂养4w构建AS小鼠模型,分别用辛伐他汀(3 mg·kg-1)、铁皮石斛(1.5,3 g·kg-1)对小鼠灌胃给药,8w后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血脂;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表达;苏丹Ⅳ染色观察主动脉瓣处斑块形成情况;HE和油红0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管腔内粥样斑块;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和IL-6在主动脉壁的表达.结果:铁皮石斛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TCHOL,LDL-C水平,下调血清中TNF-α,IL-6表达;可明显减少ApoE-/-小鼠主动瓣处粥样斑块的面积和ApoE-/-小鼠主动脉管腔内粥样斑块的面积,可明显降低TNF-α,IL-6在主动脉内表达.结论:铁皮石斛能有效降低ApoE-/-小鼠血清中有关脂质含量,降低血清和主动脉内TNF-α,iL-6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损伤.

    作者:李亚梅;吴萍;谢雪姣;姚海伦;宋露萍;廖端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HPLC测定除湿养血胶囊中柚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除湿养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除湿养血胶囊中的柚皮苷含量进行测定,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mm,5 μm),流动相0.1%醋酸水-甲醇(60∶40),流速1.0 mL· 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柚皮苷在进样量0.035 83~ 1.146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9%,RSD 2.7%.结论:方法简便快捷,适于该制剂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娜;闫寒;彭娟;范斌;聂颖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苯酚硫酸一步法测定白芍提取物中总糖含量

    目的:建立白芍提取物中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实验的大吸收波长,硫酸浓度,显色液用量,加热时间和显色时间.实验条件确定后,从加样回收率,重复性,线性和范围几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将优化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佳实验条件为:硫酸与水的体积比为5∶1;显色液体积为5 mL;加热时间为50min;显色时间为15 min.在佳实验条件下,葡萄糖标准溶液在0.019 ~0.189 mg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488 X-0.000 2(R2=0.999 5).三个比例的加样回收率为102.00%,102.15%,95.86%,RSD分别为2.08%,1.51%,2.24%;6份样品的重复性RSD为2.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也可用于其他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哲萱;周立红;章顺楠;叶正良;柳文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HPLC测定人参固本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人参固本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19.3∶80.7),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流速1.0 mL· min-1.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216~5.40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4),平均回收率98.53%(RSD1.10%),人参皂苷Re在0.212~5.30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8.36%(RSD 1.3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人参固本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慧萍;舒晓玲;董志臣;李兰茹;何蕾;贾正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对实验性惊厥小鼠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模型组(A),阳性药对照组(B),柴胡-白芍2∶1组(C),柴胡-白芍1∶1组(D),柴胡组(E),白芍组(F),柴胡-白芍1∶2组(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用量为苯妥英钠0.025 g·kg-1或地西泮0.004 g·kg-1,柴胡-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组用量为10.4 g·kg-1,各组小鼠连续ig给药7d,末次给药60 min后造模,观察各用药组对小鼠大电惊厥(MES)模型、戊四氮模型、士的宁模型及匹鲁卡品模型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死亡潜伏期及死亡数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较,在MES模型中,B,F组可以显著降低惊厥发生率(P<0.05);在戊四氮模型中,B,C,D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强直潜伏期(P<0.05),B,C组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在士的宁模型中,B组能够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P<0.05),其余各组对实验小鼠的阵挛潜伏期、死亡潜伏期,无显著影响;在匹罗卡品模型中,B,C,D,E,G组均能显著延长实验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5).结论:柴胡-白芍配伍应用具有良好的抗惊厥的作用,其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柴胡或白芍,其中以柴胡-白芍2∶1配伍比例的抗惊厥作用好.

    作者:谢炜;郑跃辉;陈伟军;于云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雄黄肾脏毒性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目的:研究反复灌胃给予雄黄后,大鼠肾脏毒性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雄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雄黄0.01,0.04,0.17 g·kg-1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高纯水,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2个月后,计算肾脏指数,测定血清葡萄糖(GLU)、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等,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连续灌服雄黄≥≥0.01 g·kg-13个月或0.17g·kg-1 2个月,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变性,核固缩、溶解及血管扩张、充血等病变,近曲小管较肾小球损伤严重,病变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血BUN、GLU、尿蛋白也相应增高.停药1个月后,除0.17 g·kg-1剂量组有66.7%的肾小管轻度水肿、变性外,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大鼠连续灌服雄黄≥0.01 g·kg-1 3个月或0.17 g·kg-1 2个月对大鼠肾脏病理学产生明显影响,尤其对肾脏近曲小管的损伤作用较为明显,停药后肾脏病变逐渐恢复至正常.

    作者:高双荣;梁爱华;戴宝强;王丽芳;李桂琴;曹春雨;刘婷;李春英;易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比较2种药物的抗肿瘤转移能力.方法:以20,40,60,80,100,120μmol·L-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干预48 h,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评价B16F1和ECV304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胶酶电泳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和表达量,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评价血管新生能力.结果: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均能显著抑制B16F1细胞和ECV304细胞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异甘草素.80 μmol·L-时,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的愈合面积分别为19.1%和27.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 P-2)分泌与表达,药物组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迁移,MMP-2分泌与表达,以及对ECV304细胞官腔形成的抑制能力低于异甘草素.结论: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都均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80μmol·L-时,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弱于异甘草素.

    作者:刘亮亮;陈姬;张波;郑秋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随机15只,分别为ig复方扶芳藤合剂2 g·kg-1 ·d-1 ig的药物干预组和生理盐水2 mL·kg-1·d-1ig的阴性对照组.取10%的含药血清及阴性对照组血清分别干预大鼠BMSCs,采用RT-PCR方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otch1,Jagged1表达变化.结果:RT-PCR显示药物干预组Notch1,Jagged1,Hes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药物干预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可以引起大鼠BMSCs Notch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激活Notch信号通路.

    作者:张颖;周倍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甘草双层片片芯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复方甘草片的片芯制备工艺.方法:以片芯崩解时限、溶出度和外观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CMS-Na)、滑石粉、氧化镁(MgO)用量对复方甘草片双层片片芯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佳制备工艺为5.6%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15.2% CMS-Na为崩解剂,4.9%滑石粉为润滑剂,5.1%氧化镁为吸收剂,制备的片芯外表光洁,崩解时限(26.4±10)s,溶出度达99%.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得的片芯达到了双层片制备的要求.

    作者:朱肖肖;牟志刚;姚小娟;陶珊珊;钟剑玉;肖方园;胡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咽速康气雾剂变更辅料对生产工艺及质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抛射剂变更对咽速康气雾剂生产工艺及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药液与抛射剂混合液的均一性筛选咽速康气雾剂处方,以总揿次数为指标优选四氟乙烷灌装量,以泄漏率、残留量、外观等为指标,对比咽速康气雾剂变更抛射剂前后的质量.结果:药液与抛射剂混合液无分层现象,均一性良好.四氟乙烷灌装量4.5g时,总揿次数与变更前基本一致.泄漏率、残留量、体外喷雾雾滴粒度分布、模拟体内微细粒子分布、外观等与变更前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变更抛射剂和定量阀门后,产品处方无需调整.生产工艺需将四氟乙烷的灌装量由2.5g调至4.5g.生产工艺稳定可控,药品质量具有一致性.

    作者:常新全;杨娜;宋潇;刘玉川;李飒;李昌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性心肌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组兔心肌中热休克蛋白(HSP,0),环氧合酶(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的表达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0)的变化,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性心肌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单纯缺血对照(Ctr),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和LIP+KATP抑制剂(LG)组.Ctr组不作特殊处理,先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LIP组兔双后肢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4次建立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模型,余同Ctr组;LG组先静脉注射KATP抑制剂(格列本脲),余处理同LIP组;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标本,生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OD活力,MDA,NO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SP70,COX4,iNOS,TNF-α及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Ctr组相比,LIP组COX-2和iNOS表达增高,TNF-α与NF-κB表达明显降低,LG组HSP70表达明显降低;与LIP组相比,LG组HSP70和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TNF-α和NF-κB表达明显增高.心肌组织中SOD活力LIP组较高,LG组与Ctr和LIP组无差异;MDA含量Ctr组高于LIP组和LG组;NO含量LIP组较高,LG组NO含量与Ctr组相比无差异.结论:LIP具有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KATP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

    作者:肖业伟;侯丽芳;马玲;冯志强;冉兵;盘强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古今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异同探析

    目的:探讨古今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特点及异同,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古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2012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组方,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古今方高频用药种类、古今方用药功效、药性及药味进行列表分析,同时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古今用药特点及思路的异同.结果:古方用药频次以麦冬、天花粉、人参位居前三;今方则以黄芪、山药、生地黄位居前三.古今方均善用补虚及清热药治疗糖尿病,其中以寒、甘药居多.聚类分析将古方与今方中高频用药分别聚为4类.结论:古今方用药思路及特点大体一致,但各有侧重,可根据不同病机灵活应用.

    作者:姚蓝;辛小红;姚雪梅;卢伟;靳春丽;毛新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EOS凋亡及Fas,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及Fas,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1-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止哮平喘方影响哮喘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1 mg·kg-1·d-1)、止哮平喘方低、中、高剂量组(11,22,44 g·kg-1·d-1),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共治疗14 d.取右中肺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肺组织EOS凋亡,原位杂交检测Fas,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EOS的数量较多,EOS凋亡减少,同时FasmRNA表达明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EOS凋亡增加,Fas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降低(P<0.01或P<0.05).Fas mRNA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P<0.01),Bcl-2 mRNA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P<0.01).结论:止哮平喘方可促进肺组织Fas mRNA表达、抑制Bcl-2 mRNA的表达,促进肺组织EOS凋亡,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发挥平喘作用.

    作者:潘丰满;张燕翔;李祥华;杜亚明;王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赤雹根总皂苷对RA大鼠足跖组织中核转录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1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赤雹根总皂苷(STD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足跖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mRNA、白介素6(IL-6) mRNA、白介素10(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其余大鼠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将造摸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 mg· kg-1·d-1组和雷公藤多苷12 mg· kg-1·d-1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ig蒸馏水,连续21d.RT-PCR法检测足跖组织中NFκB p65 mRNA,IL-6 mRNA,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和IL-6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IL-1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STDR 40,80,160 mg·kg-1剂量组大鼠足跖组织中NF-κB p65 mRNA,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0.01);STDR各剂量组大鼠足跖组织中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调节NF-κB p65 mRNA,IL-6 mRNA和IL-10 mRNA表达水平是STDR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顾士栋;阎昊;邹君;佟继铭;曹凯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从线粒体途径探讨凉血化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从线粒体途径探讨凉血化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氨基半乳糖(D-GaIN)所致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L02细胞,用TNF-α(100 μg·L-1)和D-GaIN(44 mg·L-1)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结合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检测肝细胞凋亡;罗丹明123(Rh123)染色结合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途径凋亡标志蛋白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1)、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和D-GalN可明显抑制L02肝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并使促凋亡蛋白Apaf-1,AIF,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显著增加.不同浓度的凉血化瘀方作用后,与TNF-α/GalN损伤组相比,可显著减轻L02肝细胞的增殖抑制、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并促使凋亡蛋白Apaf-1,AIF,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凉血化瘀方对TNF-α和D-GaIN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稳定线粒体的膜电位和下调促凋亡基因Apaf-1,AIF,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有关.

    作者:姜泽群;姚志华;邓正亭;蒋鑫超;颜晓静;陈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左、右归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中TGF-β1mRNA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左归丸(ZGW)、右归丸(YGW)、阳性对照药戊酸雌二醇片(estradiol valerate tablets,EVT)和蒸馏水给大鼠灌胃,各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8.9,20.52 g·kg-1,0.36 mg· kg-,1.0 mL·kg-1,日2次,于第4天给药2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56℃水浴灭活30 min后,大鼠含药血清制备完成.再配制10%各组含药血清的α-MEM分别加入诱导剂(YDJ)(10-7mol· L-1地塞米松、50μmol· L-维生素C、10 mmol·L-1β-甘油磷酸钠)与单纯诱导剂组共5组对BMSCs(1×105/L)进行干预9d,用Westernblo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 Ⅰ)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1)mRNA表达.结果:Control组比较:ZGW+ YDJ组、YGW+ YDJ组、EVT+ YDJ组均可促进BMSCs的ALP,COLⅠ蛋白的表达,上调BMSCs TGF-β1 mRNA表达(P<0.05);与YDJ组比较:ZGW+ YDJ组、YGW+ YDJ组可促进BMSCs的ALP,COL Ⅰ蛋白的表达,上调BMSCs TGF-β1mRNA表达(P<0.05);且ZGW+ YDJ组优于YGW+ YDJ组(P<0.05).结论:左、右归丸含药血清能协同诱导剂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且左归丸组更为有效,表明中医“滋肾阴”对BMSCs的成骨诱导更为有效.

    作者:宋囡;何文智;王智民;任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