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和香
目的 了解某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1年7-12月和2012年7-12月的麻醉药品的品种、规格、使用次数、使用频率和各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该院共有4782例手术,2012年共有5215例手术,2012年的手术量比2011年增加了9%.2012年所用麻醉药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2种,即布桂嗪和瑞芬太尼.2011年所用麻醉药品主要以0.1mg芬太尼为主,占66.23%,2012年降至42.08%,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氯胺酮的用量变化不大.该院开展的手术外科手术多,其次是骨科,第3位是妇科.外科手术中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多,骨科手术中使用哌替啶多,妇科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和哌替啶较多.结论 芬太尼仍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品,瑞芬太尼呈逐年上升趋势,麻醉师根据药品的适应证、作用特点、安全性等为患者合理选用药品,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滕凌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3年 2 月的门诊处方266张.并对266张处方中联合应用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的处方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其中不良反应情况加以统计,准确记录.结果 联合用药中,含有同种化学成分的处方共97张,其中存在用药风险的处方22张,占22.68%.结论 相关医护人员、药剂师以及患者应加强对药物配伍知识的学习,并对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的成分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好其配伍禁忌,防止含有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彭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MHR)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治疗的147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进行PMHR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147例患者实施了153次PMHR.在本研究中单侧疝及双侧疝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是43.7min和78.8min,患者均无排斥反应,无切口感染,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尿潴留7例(4.8%),使用导尿管之后1~2d后可完全恢复自主排尿;术后阴囊肿胀5例(3.4%),经托起阴囊方法治疗3~4d后症状消退;术后有明显疼痛2例(1.4%),服止痛药之后均缓解.结论 PMHR临床治疗成人不同种类的腹股沟疝安全可靠,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韩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6例,治疗组8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纤溶酶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疏血通和纤溶酶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京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保心宁片治疗,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生琴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方法 对2009-2013年本院收治的63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冠心病心绞痛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具有高识别率的发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在心前区,疼痛性质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程度以中或轻度疼痛为主,疼痛发作特点多为卒痛,疼痛时间大多持续1~5min,疼痛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或等效品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在大概1~2次/周,多数是由于体力活动而诱发.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与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密切相关.
作者:牟宗毅;张茂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讨论,以期对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发生结石性胆囊炎的9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的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疗效显著,该方法具备了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的优点,临床应用前景相当乐观.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护理对策,探讨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力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5例,进行精心的常规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评价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改善了采用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结论 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施行精心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轻紫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恢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
作者:徐雁;徐金香;郭晓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温阳补肾法治疗青年女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痛经患者67例,采用自拟温阳补肾法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65例,好转2例,其中60例在服药2个月后痛经痊愈.结论 中医认为肾主发育生殖,青年女性痛经多为肾气不足,子宫虚寒,冲任失调所致,应注重调补肾气,以温阳补肾法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陈敏;孙晓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从证舌脉表现及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论证从心脾两虚角度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原因,并举例论述运用归脾汤取得的效果.终得出运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但仍需今后进一步论证.
作者:窦莉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主管护师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提高.方法 制定护理夜班查房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检查组人员由护士长、护理专业组长及主管护师组成,每个检查组2人,每周2次对医院全部护士站夜班进行查房评分,分析主管护师参加总查房的作用.结果 通过3年实践,主管护师参加夜班总查房对医院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完善护理奖惩制度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提高.结论 充分调动主管护师积极性,参与管理,对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管理和工作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可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作者:何丽芬;朱春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24h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24h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结论 小剂量长期阿奇霉素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袁法常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对助产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我院产科护士5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助产技能的强化培训,培训结束后该组护士对30例初产妇进行助产护理.另选取5名未进行助产技能培训的产科护士为对照组,该组护士对另外30例初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产前阴道检查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指导和心理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出血量、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产科护士的助产护理质量,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疼痛感评分.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拔管时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3.01±0.39)分、(3.47±0.58)分、(3.68±0.42)分,A、B、C 3组患者拔管1h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28±0.31)分、(4.56±0.50)分、(4.83±0.53)分,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获得更好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博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本研究就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成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成因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各个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剂量、用量不当,给药方式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滥用药物.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原则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研究时通过随访获取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对患者临床与CT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Ⅱ型患者例数多于Ⅰ型和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CT检查可以对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做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克林;董武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采取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同时行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予以比较分析,主要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与对照组,观察组未见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采取护理配合,利于手术整体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春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随着医药领域的发展,医院医疗卫生业务使用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药品的使用量也在逐年攀升.医院药品流转涉及众多环节,而药品库存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药库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明显,如何在满足药品需求的基础上控制合理库存一直是库存管理的难题,根据药库性质的独特性和药政法规的职能性,本研究分析目前药库库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可行性的措施,以期合理控制药库库存.
作者:徐琴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边缘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边缘性前置胎盘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研究组联合应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和卡贝缩宫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术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宫腔纱布填塞术情况.结果 排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宫腔纱布填塞术的患者,研究组共有36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宫腔纱布填塞术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和卡贝缩宫素,比单纯应用缩宫素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剖宫产取出胎儿后的出血量,临床工作中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应重视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出血量及由于大出血导致的并发症.
作者:闫春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肾衰竭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存活9例,存活率为18.38%;观察组患者存活32例,存活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52%)低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关注.
作者:钟裕元;李会珍;郑东升;刘志辉 刊期: 201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