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英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制定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8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孕妇采取应用宫缩抑制剂、预防感染、终止妊娠(必要时)、应用激素等方法延长孕期或终止妊娠,确保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结果 82例患者中,43例保胎成功(52.44%),孕期达到34周以上,其中1例长保胎时间达到30d,孕期达到37周.39例保胎失败(47.56%),破膜距分娩时间平均为50h,其中2例终止妊娠,原因是出现感染症状,在终止妊娠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结论 孕妇早产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有早产征兆的孕妇通过抑制宫缩积极预防早产的方法,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健康,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佟卫兵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老年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独痰热清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肺气肿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静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具体疗效情况,为后期肾小球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口服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能够起到降低尿蛋白含量的效果,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王晓蓓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试验组予以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同时予以辛伐他汀片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用药前和用药1年后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新发糖尿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FD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D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试验组的FDG和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试验组的新发糖尿病发病率(8.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非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影响糖代谢,升高血糖,进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许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妇科、产科及儿科住院患者611例,对患者疾病名称和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611例患者,合格病例546例,合格率88.1%;不合格病例65例,不合格率11.9%.结论 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在促进用药合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在外科围术期的473例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结果 选取的473例患者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其中预防用药79.2%,治疗用药29.8%;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75.9%,两个药物合用比例20.1%,3种及以上用药比例4.0%.结论 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药物的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指征过宽、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应该在医院加大宣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原则,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
作者:胡爱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例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2例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1例(8.33%)为腹腔妊娠;1例(8.33%)为宫颈妊娠,8例(66.67%)为输卵管妊娠破裂,2例(16.67%)为输卵管妊娠流产.入院后2h内均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经过抢救全部脱离生命危险,无并发症.术后复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阴性,术后1周B超检查无包块.结论 对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褚树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主管护师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提高.方法 制定护理夜班查房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检查组人员由护士长、护理专业组长及主管护师组成,每个检查组2人,每周2次对医院全部护士站夜班进行查房评分,分析主管护师参加总查房的作用.结果 通过3年实践,主管护师参加夜班总查房对医院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完善护理奖惩制度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提高.结论 充分调动主管护师积极性,参与管理,对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管理和工作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可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作者:何丽芬;朱春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治疗后24h 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谷峰比值(T/P 值)差异.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态血压SBP及DBP的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B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降压效果平稳.
作者:邹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2012年我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4例,研究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患者在术中血压、脉搏、呼吸等都比较稳定,但也有患者血压出现了波动,在进行处理后也能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死于术后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与麻醉无关.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说,要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出血量以及各器官的功能状况等选择是否进行手术,术前要进行一定的补液,扩充血容量,而且要根据患者休克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两种麻醉均能很好保证有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功能状况造成太大的影响,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
作者:黄旭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损伤患者277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抗EBV、抗-CMV、HBV-M、抗HEV-IgG、抗HCV以及抗HAV-IgM等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转归、用药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血常规以及临床表现等.结果 主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为中草药51例(18.41%),其次为中成药35例(12.61%)、汤剂34例(12.27%)、抗结核药27例(9.75%)以及抗肿瘤药23例(8.30%).结论 引发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较多,有较高的病死率,应引起医师在临床诊治时的重视.
作者:陆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运用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7.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紧张状态达标率为47.5%,观察组心理紧张状态达标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护理方案,可对临床治疗与护理质量方面产生良好的促进与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术前出现的压抑、焦虑以及紧张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威群群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的护理对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1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较轻,经积极处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完成放疗计划.其中22人表现为轻度紧张,发生率为19.3%;2例出现膀胱炎,发生率为1.8%;2例出现直肠炎,发生率为1.8%;9人出现放射综合征,发生率为7.9%.结论 积极的护理能够显著得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扬;赵明星;李冬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化方式对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现象实施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到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择期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采用水化治疗对对照组实施治疗;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化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化方式对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现象实施防治,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肖达平;韩颖敏;吴鑫洪;刘文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04-2012年我院妇产科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1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经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使得切口的愈合更加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曾海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的苏醒时间.结果 试验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为(4.9±1.3)min,对照组苏醒时间为(6.2±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书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3年 2 月的门诊处方266张.并对266张处方中联合应用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的处方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其中不良反应情况加以统计,准确记录.结果 联合用药中,含有同种化学成分的处方共97张,其中存在用药风险的处方22张,占22.68%.结论 相关医护人员、药剂师以及患者应加强对药物配伍知识的学习,并对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的成分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好其配伍禁忌,防止含有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彭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66例肺癌术后胸腔渗液患者,按手术单、双位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研究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皮下注射,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胸腔渗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研究组胸腔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有利于抑制激素病理性分泌,从而使积液迅速减少,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庞永通;陈进;覃乃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单纯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采取护理配合,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护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方法 对2009-2013年本院收治的63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冠心病心绞痛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具有高识别率的发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在心前区,疼痛性质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程度以中或轻度疼痛为主,疼痛发作特点多为卒痛,疼痛时间大多持续1~5min,疼痛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或等效品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在大概1~2次/周,多数是由于体力活动而诱发.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与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密切相关.
作者:牟宗毅;张茂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